长三角一体化|地缘相邻人文相亲,以后还会越走越亲

从上海的一个松江区起步,到如今的九地共同参与G60科创走廊的3.0版打造;从地缘相邻人文相亲,到如今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的呼之欲出,上海嘉定正在和江苏昆山、太仓等距离越贴越近。而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迈入更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也必定让两地的市民越走越亲。

同根同源,越走越亲

从地图上看,上海嘉定与江苏昆山、太仓、吴江等长三角地区的水系相通,连成一脉。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今,这些地区成立了血防联防组织,共同防治血吸虫病。这或许也是两地人“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佐证之一。

地缘相邻,随之而来的便是人文相亲。

住在昆山花桥镇曹安社区的刘荣根,退休后迷上了听书,最爱去的是嘉定安亭的“老街书场”。一直以来,“老街书场”的听众里,谁都分不清哪些是安亭人,哪些是花桥人。大家用相同的吴侬软语互相交流,丝毫没有隔阂。

“发现《西桥东亭》这本自媒体刊物,让我们很是意外。”安亭镇文体中心主任李海鹰一直在寻找两地的文化达人,推动两地文化交流。没想到,安亭和花桥的民间文人之间早已惺惺相惜,共同创办了“刊物”。

“‘刊物’专写两地事、两地人、两地情,虽然出自民间,但文字清新、排版活泼。”李海鹰通过这本“刊物”,结识了很多的文化艺术爱好者与达人。

位于轨道交通11号线安亭站旁的销品茂嘉亭荟,即便工作日都有三四万人次客流量。大批安亭汽车城的技术员、花桥写字楼的白领涌过来就餐、购物,周末最高峰时达到12万人次,连经营者自己也吓了一跳。“哪边的服务好、东西多,我们就往哪边跑。”在花桥市民白玉婷眼中,“边界”从来不存在。跑来跑去,带动的是两地的共同繁荣。

对地处上海西大门的嘉定区而言,加速与江苏省昆山市、太仓市等的融合对接,是绕不开的城市发展主题,也是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嘉定区委书记章曦表示,6月1日召开的长三角主要领导座谈会,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的全面贯彻落实,必将掀起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高潮。

嘉定将按照会议要求,充分发挥嘉定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进一步提高站位、认清使命,拿出更加务实管用的举措,使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在嘉定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一方面,对已经与江苏省苏州市签订的《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行动方案》,以及确定的嘉昆太科技博览会、嘉定区城北路对接江苏省太仓市岳鹿公路等合作项目,加速推进。另一方面,尽快启动与浙江、安徽相关城市的对接,在科技协同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环境协同治理、市场开放有序等方面加快布局,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经济社会发展能级,形成更高的辐射和协同能力,来服务好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一条G60科创走廊,串起9区市

如果时间倒退几年,G60科创走廊的发展还只是松江一区的“独角戏”。如今,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这条科创走廊将正式串起上海市松江区、浙江省嘉兴市、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金华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湖州市、安徽省宣城市、安徽省芜湖市、安徽省合肥市这9个地区共同发展,迈入3.0时代。

“这次签约将是G60科创走廊的新起点。”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通过此次签约,沿线9个城市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聚焦动力转换,推动科创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他表示,这条科创走廊了几乎覆盖了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实力雄厚、科创能力领先的地区,目标是共同打造创新驱动“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示范走廊。接下来,他们将联手在创新的制度供给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方面不断做出努力,争取能够集聚打造一批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新增长点,有力地推动和引领长三角协调发展、一体化发展、高质量发展,加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令他备受鼓舞的是,在G60科创走廊的第一次联席会议上,九地共同审议了《G60科创走廊战略合作协议》《G60科创走廊工作制度》和《G60科创走廊总体发展规划3.0版》,并发布《G60科创走廊松江宣言》,确定G60科创走廊新定位、新布局、新举措。

这也正式预示着:G60科创走廊从高速公路时代的2.0版走向高铁时代的3.0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由此站上了历史的新高度和新起点。

专家看法:成本共担、利益共享、互助互补

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首席专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二级研究员陈雯认为,高质量的长三角一提化发展必须有具体的发展措施与协调机制来进行驱动,类似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G60科创走廊显然就是很好的载体。

再具体一点,如何引导地方创新、在强化自身特色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协作分工,引导各城市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找到适合发展的重点与方向,避免同质化和重复,形成合力基础。这对长三角的各个城市来说都十分重要。

另外就是协调机制的建立。陈雯建议,建立一个项目运作过程中的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所有的合作既有付出也有受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是给了一个大家能够沟通协商、互助互补的最好平台。大家要按照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去执行计划、达成目标。

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吴越则直言要从空间概念的突破来理解长三角城市群。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原本的地理差距被时间所缩短,比如原先到安徽黄山需要8小时,但未来可能只需要一两个小时。所以,现在的发展思路就不应该局限在以往的时间距离与结构版图,一些原本被视作“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没必要再走一遍大开发、大建设的老路,而是利用自己的后发性优势,去进行互补性的开发与建设。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