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经济搭啥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举办了场专题研讨会

作为一所特色鲜明的商科院校,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一直致力于经、管、文、法等学科领域的研究。 6月2日—3日,在上外贸举办的首届“文学与经济跨学科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上,设定的文学与经济学的跨学科研究主题不仅打破了学科间的原有壁垒,而且丰富了经济学研究的人文内涵,提升了人文学科对现实的关注度。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教授聂珍钊分析了文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的学理依据,指出自古以来世界各民族文学作品中涉及大量经济现象的描写,影响着作品的人物关系和艺术内涵。他认为,文学揭示生活本质,而经济又是人类生活经验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文学作品中的经济现象理应成为文学研究者需要重点关注的课题。

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会长李维屏对英国文学不同时期作品中呈现的经济主题进行了梳理,从历史纬度和现实意义阐明了跨学科视野之于文学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文学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为各个学科提供了独特的观察视角,其关键在于打破文学与各个学科的界限,而文学与经济学的联手为这种突破提供了范式。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张和龙从学科内涵的高度追溯了当代西方“经济批评”与“新经济批评”的兴起过程。他认为西方文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历史渊源关系是“文学与经济学跨学科研究”的重要学理依据,指出外国文学研究者在从事这一跨学科研究时,应打破学科壁垒,同时需秉持中国文化立场。

河南大学高继海教授围绕《新经济批评:文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一书展开,讨论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实践哲学思想等,并借用阿伦特和德里达的观点,对马克思及其理论体系进行了梳理和阐述。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李锋从利己主义哲学的视角出发,探讨了美国文学名作《阿特拉斯耸耸肩》中的经济伦理,分析了小说体现的经济思想,包括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受害者的认可”等问题。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王卫新借用新经济批评视角,对苏格兰作家玛格丽特·奥利凡特的《海斯特》进行了解读。他指出,奥利凡特向流行于19世纪的“银行是男性的业务”提出了挑战。王教授试图证明在银行恐慌频发的19世纪,女性“既不庸俗也不卑微”,两位女性人物通过拯救家族银行,保住了家族的尊严,对19世纪英国不断发生的银行恐慌进行了有效的抵制。

该研讨会由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承办,《外国文学研究》编辑部、上海市外国文学学会、我校外国文学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英语文学研究中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联合举办。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董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