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爵论坛声音|一说工业化就想到好莱坞、做大片、几个亿的大投资,这是一种误解

加快中国电影工业的现代化进程,是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国电影的艺术水平所提出的要求,是实现中国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关键一步。

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程中,观众也欣赏到了许多运用新技术、符合高规格工业标准的优秀国产影片。

今天下午,影视公司代表、电影导演、行业研究人员齐聚主题为“电影工业化之路”的金爵论坛,共同探讨电影工业化的意义与沿途遇到的问题,并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从业故事与经验。

公司说意义

“为越来越聪明的中国观众带来好作品”

中国电影正走在工业化之路上,工业化带来的不仅是技术,还有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更加完善的制片体制。

美威秀娱乐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秋兴作为经验丰富的制片人,从自身职业经验的角度阐述了工业化的意义:

“我们要想办法,把最好的技术手段带给导演和制片人,应用在他们的故事上面,将电影本身质量提高,给越来越聪明、成熟、有品位的中国观众带来好作品,我觉得这是制片方面的工业化。”

在华谊兄弟电影有限公司总经理叶宁看来,工业化是中国电影文化的基石,是必然之路。

“中国电影观众变得越来越聪明,会有预期和判断,这些预期和判断就是套路,因此故事的逻辑包括戏剧结构我们是要学习的。另一方面,像喜剧片或悬疑片有它的套路和逻辑,很容易满足观众的预期。如果超出预期就要有人物和故事推动,知道了套路和规矩以后,对于一个好的创作者反而有很多自由空间发挥。”

这两年“异军突起”的开心麻花出品了多部很符合“类型片”标准、“叫好又叫座”的喜剧电影,如《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

在开心麻花影业董事长刘洪涛眼里,工业化不是万能的,没有工业化是万万不能的。他特别提出,希望在电影工业化的道路上,每一个工种都能够在工作中得到快乐,获得尊严。

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则从互联网的角度定义工业化:

“我认为电影行业有巨大风险叫不确定风险。不确定性对电影来讲有特别的魅力,直到上线才知道每个观众是否真的认可他。因此工业化要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如何用更好的预算管理能力、制片管理能力以及类型选材,让电影的风险变得更小。”

导演说实践

“要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拍片管理方式”

影视公司代表阐述了他们理解的工业化,两位“战斗在第一线”的青年导演,更是对工业化之路的“沿途风景”深有感触。

郭帆之前拍完根据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 改编的同名电影,对于他来说,把中国科幻文学变成类型片的难度在于没有什么参照物,同时也没办法直接套用美国好莱坞类型片,因为始终有文化隔阂。

“比方说我们中国人喜欢的是肉夹馍,美国人吃的是汉堡。别看都是两块面中间夹块肉,本质是不一样的,我要先攻克这个,第二步才是工业化的问题。”

在郭帆看来,讲好故事和情感,让中国观众能够认同价值观的基础上,第二步实现的过程必须工业化。

拍完《流浪地球》,郭帆对工业化的制作流程才逐渐摸索出了点门道,

“我们必须找到一些现代的或者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方式。像科幻类型片的拍摄核心是管理。创作是前端的。我们必须开机之前把所有镜头七七八八规划好。”

他以VR技术为例,“之前制作布景经常发现大小位置不对,就要拆掉重做。有了VR之后,就把我们搭建的场景放到VR眼镜里,这样可以体验,知道哪儿放灯或留出空间。”

另一位青年导演韩延的新作《动物世界》作为本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片,在前天首映后反响热烈,许多观众都对片中制作精良的特效场面印象深刻。

韩延在论坛现场也分享了制作过程中的切身体会。他说,其实很多人对工业化有几个误解,比如一说工业化大家就想到好莱坞,工业化就相当于做大片,做几个亿的大投资。“这就是误解,工业化体现在整个电影制作的细节里。”

韩延以摄影工种的工业化和专业化举例解释道:

“我刚毕业时带同学拍电影,演员站位靠放砖放叶子,有时候风一吹树叶没有了,这条就废了。后来才慢慢发现,人家拿马克笔直接画,大力胶直接贴。如今年轻导演一毕业能够这么快拍出(像样的)电影,其实我们都在享受前辈电影工作者在电影工业化后留给我们的财富。”

“看国产片,大家永远带入自己对现实生活中的认知对照。”韩延认为,中国电影的工业化之路需要走出自己的特色,“按照我们自己的经验,一步步摸索往前走。总是要有人走的,我们今后也会一直走下去。”

专家说未来

“摄像头不是简单3D,而是进行空间捕捉”

世界各国的电影工业化水准不一,但无一例外都在向更“高科技”的方向发展。

作为让胶片摄影机镜头再次发挥作用的红色摄影机的发明方之一,来到论坛现场的派拉蒙影业未来学家泰德·席洛维茨介绍了电影行业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泰德·席洛维茨认为,电影从来没有离开过技术,一直随着技术曲线一起起起落落,如今观众消费内容的工具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未来可能手机也会变得没用,会出现更强大的终端设备,这是我现在在探索的。设备从原来的平板,到未来可能会变成空间设备,就是能让我们在实际或者虚拟空间里进行漫游。”

对于先前郭帆提到的VR技术,泰德·席洛维茨也介绍了他所在公司进行的探索:

“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研究,就是重新设置安排摄像机,达到把整个空间的东西都能够捕捉的程度,我们称其为地震拍摄。未来的摄象头不是简单的3D,它是对空间进行捕捉,我们也在用这样的技术来改变影像的录制。”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陆乙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