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桥开发区按国际规范和市场需求为投资商提供全方位服务-虹桥“造林引鸟”成投资热点

  见习记者 荀澄敏

  东起中山西路、西至古北路、北临仙霞路、南界虹桥路,1986年8月起,这块仅有0.6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被定为首批国家级开发区,当时上海虹桥开发区是面积最小的国家级开发区,又是全国唯一以商贸中心为特征、以发展服务业为主的开发区,更是全国唯一辟有领馆区的国家级开发区。
  在这片“弹丸之地”上,虹桥开发区分六大区域,包括展览展示区、商务中心区、旅游宾馆区、高尚住宅区、领馆汇集区、生态园林区。与此同时,在这片“五脏俱全”的热土上,诞生了全国第一块国际批租土地、上海第一家合资百货、中国第一个国际“逆向采购”大会、全国第一批外销房等等。

  中外合资解决资金短缺

  从昔日城乡结合部杂草丛生、厂房农田星罗棋布的“马家角”,建设成为上海改革开放的示范和缩影,虹桥开发区通过设立合资企业引进外资、参与探索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以有别于开发区管委会的企业化运行模式等创新方式,真正成为改革开放浪潮中的弄潮儿。
  不过,虹桥开发区在成立之初,就面临资金短缺、土地政策、开发区管理主体等一系列问题,经过一系列探索,便开始尝试一种新的合作模式——中外合资。当时,虹桥开发区依托虹联公司履行统一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职责,并实施招商引资。
  “其他开发区都是以政府主导的形式,只有我们是以企业管理开发区的新型模式。”原虹联公司董事长孔庆忠回忆起当初“摸着石头过河”的创业情景,仍历历在目,“其实,我们也是一边探索、一边创新,做好每一个开发项目”。
  在很多合资企业经营中,按照常理,谁的股份大谁做董事长,但在虹桥开发区却有点不一样。“我们坚持不要做董事长,让懂的人做懂的事,这样一来,合作方对虹桥开发区就更有信心了。”孔庆忠说,“在虹桥发开区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以全局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怎么对经济发展有利怎么做。”
  1988年8月,虹桥开发区第26号地块成为中国首次以国际招标方式进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试点地块,并成功以总价2807万美元出让给日本孙氏企业有限公司,开辟了引进外资开发土地的新方式。作为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试验田”,孔庆忠表示,通过采取场地使用、场地合作、土地批租等经营方式,虹桥开发区不断探索集约节约使用国有土地的模式。
  截至2016年年底,虹桥开发区每平方米土地引进外资额达到近6000美元,单位土地地区生产总值高达每平方公里316亿元,单位产出强度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列全国第一,土地含金量为全国之最,体现了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集约开发、少用地、多产出的特点。

  形成完备对外服务体系

  如今很多政府部门都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其实,虹桥开发区早已建立了这样的服务体系,孔庆忠说,“海关、商检、外税、银行、保险等单位均在虹桥发区设有办事机构,我们按国际规范和市场需求,为投资商提供全方位、高效率、优质化的咨询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中外客商在开发区投资经营。”
  作为以国际招标方式进行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的试点地块,虹桥开发区第26号地块太阳广场项目刚开始建设没多久,就停工了。1988年,日本银行政策一收紧,来投资的日本企业不仅不能继续贷款了,还要把原来的贷款收回。“于是我们派了专人去日本了解企业情况,回来后又专门给市政府打报告,最终集各方支持,按时完成了这个项目。”孔庆忠说,“随后虹桥发开区便推出了第二块批租地,一方面想让外界看看,第一块地的成功绝非偶然,我们是有底气、有信心推动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
  世贸商城项目从设计到建成,只花了10个月的时间。“不过,当时延安路高架的建设规划是紧贴世贸商城,这样可能会影响整体项目的效果。为此,我们联系了多个部门,最终让高架南移10米,才没有让世贸商场的建设产生败笔。”在孔庆忠的印象里,虹桥开发区的建设中总是会不断遇到很多新挑战与新问题,比如当时很多国外投资商想要投资如今新虹桥中心花园所在地块,但经过充反复论证后,这片占地达13万平方米的土地最终建设成为一个大型绿化项目,至今仍免费向公众开放。
  自1986年至2005年,虹桥开发区内共建成楼宇项目25个,共计27栋高层和大型建筑,总投资达13.42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7.88亿美元。虹桥开发区内绿树成荫、交通便捷、配套齐全、建有大型公共绿地、大型购物中心等,基本形成了完备的对外服务体系。
  “造林引鸟”的战略,让虹桥开发区真正成为外商青睐的投资“热点”。

  依托虹桥发展长宁

  进入21世纪,虹桥开发区提出了“二次创业”战略,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原虹联公司董事长钱达仁表示:“我们一方面推动一批项目的改建、新建步伐,加快开发区的全面建成,不断完善开发区的区域形态与商贸功能;另一方面不断进行区域广度开拓,充分发挥“虹桥品牌”的效应,从依靠开发区内的土地经营逐步转向以面向市场的资产经营、资本运作为主,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经过30多年的开发、建设和拓展,依托虹桥开发区的建设,长宁的经济也跃居全市前三。原长宁区发改委主任钱雪娃表示,长宁区以虹桥开发区为核心,大力发展周边区域,形成“虹桥国际贸易中心”,并与中山公园商业中心、临空经济园区共同形成虹桥涉外商务区三大组团。此外,虹桥开发区的品牌溢出效应,也在不断向长三角延伸。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虹桥地区已经成为上海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作为改革开放40周年的缩影,虹桥开发区经历了经济转型发展、基层社会转型发展、基层党建转型发展,如今也承担着辐射长三角的重要功能。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荀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