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新增贷款创5个月新高 社会融资依旧低位

中国央行13日公布,6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1.84万亿元,同比多增3054亿元,创5个月新高。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1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5902亿元。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9.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03万亿元。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阮健弘表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滑,主要与各方面加强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有关。未来央行将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形势预判和预调微调,预计未来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合理增长。

“非标”融资大幅萎缩

社会融资规模是衡量金融对实体经济资金支持的一个重要指标,往往被视为流动性是否充裕的“晴雨表”。

阮健弘说,中国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下滑,比较突出体现在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两个指标上。6月末委托贷款同比下降4.6%,信托贷款增速也比上月回落5.9个百分点。

中金公司宏观组分析,6月M2同比增速从5月的8.3%放缓至8.0%,低于市场预期的8.4%。同时,6月M1同比增速从5月的6.0%温和上升至6.6%,可能部分受益于财政支出加快。

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为1.84万亿元,高于市场预期的1.535万亿元以及去年6月的1.54万亿元。6月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从5月的12.6%微升至12.7%。从新增贷款分项来看,住户和企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均同比下降,而短期贷款份额继续上升,反映政策收紧下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持续相对疲弱。

6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18万亿元,明显低于市场预期的1.4万亿元以及去年6月的1.77万亿元,显示新增贷款渠道的融资扩张不足以抵消其他融资渠道的收缩。从社融分项来看,6月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与银行未贴现承兑汇票等“非标”资产新增融资同比继续大幅下降——三项“非标”信贷资产合计余额减少6916亿元,而去年6月三者合计余额增加2219亿元。

虽然新增贷款有所上升,受“非标”融资大幅萎缩拖累,6月调整后社融的月环比年化增速已连续5-6个月在低位,表明增长和通胀的下行压力继续。中金公司认为当前宏观政策需快速有效地调整,以弥补目前多项紧缩政策叠加所产生的“融资缺口”。

表内表外冰火两重天

招商证券宏观组提出, 6月M2同比增速下降0.3个百分点至8.0%创下历史新低,也低于市场一致预期。在去杠杆、严监管大背景下,整体融资环境依然较紧,信用派生能力弱化,新增企业存款与非银存款同比少增。预计年内M2继续维持个位数低速增长。

6月贷款增加1.84万亿超出市场预期,新增量同比多增3000亿元扩张明显。分部门来看,企业贷款新增9819亿元,但主要由票据融资扩张贡献,新增中长期贷款仅为4001亿元,同比少增1777亿元;居民贷款新增7073亿元,同比少增31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新增4634亿元,同比少增199亿元,房地产调控政策仍在起效。

6月社融增量1.18万亿再度低于市场预期,同比进一步跌至9.8%,考虑地方债置换等因素的广义社融同比增速同样跌至11.1%的历史低位。6月直接融资新增1557亿元,主要来自于债券融资项的边际回暖。

“当前表内信贷发力并不足以抵消表外融资的持续低迷,社融增速的萎缩对实体经济增长的潜在负面影响可能逐步显现,去杠杆背景下货币政策空间相对有限,财政政策的配合可能更加值得期待。”招商证券研究员表示。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曹西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