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每一束“微光”,才能集起文化品牌之“强光”,上海,大有潜力 | 海上风来

上海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将于2019年在倪德伦公司旗下的一家剧院登台亮相。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现场演出娱乐公司之一,倪德伦(Nederlander)环球娱乐公司在美国和英国拥有并经营着近30家剧院。在纽约内百老汇的41家剧院当中,倪德伦就拥有9家,是当之无愧的百老汇“大佬”。

小罗伯特•倪德伦先生问我:“你觉得我们百老汇的剧院怎么样?”


“呃,坦白说,比我预想的小,而且也很老旧。”


倪德伦先生大笑:“所以我真的是太羡慕上海了!在百老汇和这周围,因为地价高企,我们没法兴建新的剧院,老剧院的翻修和扩张都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上海优于百老汇的地方。”

确实如此。

百老汇大街两边的剧院跟光鲜亮丽基本不沾边。我们观看《剧院魅影》的Majestic Theater,是百老汇最古老的剧场之一,1927年落成,最多只能容纳1600名观众。一楼的门厅只有一百多平米,被提前入场的观众挤得水泄不通。

甚至有中国网友在“百老汇观剧指南”中特别提到,百老汇多家剧院都是“老破旧”,厕所隔间特别少,而一部百老汇音乐剧通常的演出时间是两个半小时,因此,“建议提前排空”。

因为看好上海和中国的音乐剧市场,2017年9月,倪德伦公司与上海实业集团联合发布上实北外滩剧院项目,以演出音乐剧为主的上实中心剧院(暂名)预计于2021年落成。而由主打音乐剧的上海华人梦想负责运营的徐汇滨江文化剧场群,也将成为戏剧爱好者们的另一去处。

上海剧场的硬件和周边环境,都是百老汇的剧院所无法比拟的。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在百老汇老旧的剧场背后,却有着全世界最成熟的音乐剧选拔、创作、运营、销售产业链,并且大赚着全世界的钱。

根据今年5月底百老汇联盟(The Broadway League)公布的数据,仅内百老汇这41家剧院,2017-2018演出季(2017年5月22日-2018年6月3日)票房总收入高达1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13亿元),比上一演出季增长17.1%;观众达1377万人次。

做个对比:根据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统计,2017年,上海48个专业剧场共举办商业演出8636场,总收入8.9亿元(其中票房收入7.3亿元),观众人次589万。其中,全年演出音乐剧共611场,占比7.1%,较2016年同比增长72.6%;观众64万人次,占比10.8%,同比增长168%;票房收入6898万,占比9.4%,同比增长69%。

对标纽约百老汇,上海,大有潜力可挖。

百老汇音乐剧是怎么“磨出来”的?

从概念、剧本、彩排到登上百老汇舞台,冗长的修改过程涉及与专业人士、普通观众的不断互动,这个过程是百老汇文化产业中非常独特的一部分。

工作重心就是改、改、改

针对目前中国原创音乐剧面临的问题,倪德伦说,如果说百老汇在创作上有什么独特的经验的话,那就是挑、挑、挑,然后,改、改、改。

百老汇音乐剧实行制作人中心制。

▪ ↓每位制作人都配有2-3名助手

▪↓ 每名助手每年要看100-150个剧本

▪↓ 然后选出约10个交给制作人看

▪↓ 制作人再从中选出2-4个

也就是说,剧本被制作人选中的成功率只有1%。

被选中的剧本进入读稿会环节。由演员朗读剧本,邀请业内专家、评论家、潜在投资方以及普通观众旁听。这些听众经过讨论,会建议制作人选择最多一年两个剧本——剧本被选中的比例降到了0.5%。

针对初稿,制作人找来专业的剧本医生(show doctor),负责第一轮修改。剧本医生可以把整个故事改得更符合商业化流程,但没有署名权。

经过剧本医生修改的剧本,才有机会被搬上简单的舞台,进行两三场试演。试演主要面对投资方,投资方有时会表示投资意向,更多时候是要求再改,当然也有的被认为改无可改,剧本可以上演的机会进一步降低。

经过第二轮修改,制作人选择二三线城市的制作公司,将剧本交给他们排演,这轮上演大概十多场。倪德伦公司在芝加哥和底特律各有一个院线联盟 Broadwayin Chicago 和 Broadway in Detroit,这两个院线主要上演倪德伦公司准备登顶百老汇的新剧和从百老汇撤换下来的剧目。这轮演出结束之后,制作人会根据媒体和观众反馈,进行第三轮修改。

直到此时,该剧才有机会精耕细作,进入百老汇档期。近年来,百老汇的概念被一再拓展,“内百老汇”是百老汇大街最核心区域的41家剧院,“外百老汇”是散落在纽约各处、主要由年轻艺术家们主持的零散剧院,最近还出现了更低一档的“外外百老汇”。有些新剧目可能会选择在外外百老汇或外百老汇,继续磨合一段时间。

能够最终登上百老汇舞台的音乐剧,绝对是千里挑一、经历坎坷。比如,《汉密尔顿》从构思到最终上演,前后用了8年时间;《长靴皇后》2006年构思,2010年组建团队,2012年在芝加哥首演,2013年才在百老汇登台。

即便能够进入百老汇剧院,最终也只有约10%的音乐剧能够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约20%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抹平成本,剩下70%则完全收回成本。正因为如此,每一部音乐剧都要按照上述流程,脚踏实地,如果失败不至于亏本太多,而一旦打开了市场,则能大赚特赚。

“从概念、剧本、彩排到登上百老汇舞台,冗长的修改过程涉及与专业人士、普通观众的不断互动,这个过程是百老汇文化产业中非常独特的一部分。这个过程我认为在中国也有,但在百老汇的竞争中,改稿受到格外重视,我觉得这是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倪德伦先生表示。

修改从剧名开始

作为首部登陆百老汇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导演,徐俊亲历了倪德伦先生所说“改改改”的过程。

《犹太人在上海》讲述了二战期间,上海接纳了两万多名犹太难民、并在战火中患难与共的故事。该剧由中国和以色列音乐剧演员共同出演,中英双语演出,其中英语部分占80%。

国际化的战争、患难与爱的故事,国际化的演出语言,再加上国际化的舞台制作,成功吸引了倪德伦公司的注意。

2016 年 12 月 6 日,《犹太人在上海》在百老汇爱迪生剧院做展示性演出,引起专业制作人、投资人的强烈兴趣。2017年11月,双方签订百老汇驻场演出协议。

在倪德伦公司提出的修改意见中,第一个令徐俊意想不到的,就是剧名。

“我们觉得‘犹太人在上海’把故事概括得多清楚呀,但倪德伦认为,这个剧名隐含种族歧视,给他们的感觉好像是犹太人只能依靠上海人而生存,而他们希望突出双方共患难的成分。”

最终,徐俊团队根据剧中歌词“最黑暗时,上海微光照亮世界”,提议用“微光”(SHIMMER)作为剧名,双方达成共识。

其实在中国观众看来,大部分百老汇音乐剧的剧名都“简单粗暴”,比如《冰雪奇缘》(FROZEN)《人鬼情未了》(GHOST)《魔法坏女巫》(WICKED)等,远没有中国译名那样意味深长。这方面,徐俊表示愿意“入乡随俗”。

《犹太人在上海》原本以上海林氏兄妹的生活和感情为主线,外方建议改成以男主角弗兰克在上海的经历为主线。外方认为下半场比较薄弱,缺乏爆发点,而一般的百老汇音乐剧都会在下半场安排一场高潮起伏的群戏。这些建议都被采纳了。

此外,外方曾提议将剧中中文全部换成英文,因为百老汇剧场不设字幕,但徐俊认为,听不懂这些中文并不影响观看剧情,几处上海方言还增加了趣味性,双方讨论之后决定保留这部分中文。

在改改改的过程当中,令徐俊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百老汇创作的专业和严谨。“他们会非常准确地告诉你,哪一个细节需要改,怎么改,改了之后要达到什么效果。毫不夸张地说,每一部百老汇音乐剧,都有点像我们中国的精品工程。” 

音乐剧如何“卖出去”?

在一部新剧上演之前的一个多月,倪德伦的所有会员都会收到详细的演出信息。该剧上演的第一个月,三十多场演出的票子,几乎都是被会员买走的,算下来大概有五万名会员会买票,这还不包括其他稍晚购票的会员。

会员涵盖20%纽约人口

曾任倪德伦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的马敏辉,在接受晨报周到记者采访时,详细介绍了倪德伦公司的市场推广和运营经验。

会员制,或者更时尚一点的说法,“数据库营销”,是包括倪德伦在内所有百老汇运营者最重要的做法。

经过几十年的剧场运营和剧目制作,倪德伦公司目前在纽约有近200万名会员,超过纽约常住人口的20%(纽约常住人口约850万)。

百老汇剧院的会员制度完全是按照产业化标准运作的,它能强大到什么程度呢?

“一部新剧上演之前一年,就会发布公告。上演之前一个月,所有会员都能收到新剧上演的详细信息。上演第一个月,三十多场演出的票子,几乎都是被会员买走的,算下来大概有五万名会员会买票,这还不包括其他稍晚购票的会员。这些会员在观剧之后,又会主动成为新剧的宣传者。可以说,光是靠这些会员,一部新剧上演三个月不用愁上座率。”

百老汇剧院对会员都有强大的优惠政策。比如一部新剧,最贵的票子229美元,10年以上的注册会员可以拿到69美元的特惠价。而对于一些票房不那么理想的剧目,各剧院也会主动给会员更大的折扣。

百老汇的数据库营销,还包括对观众的全面分析和精准发布。比如70%以上走进剧院的都是女性观众,年龄集中在20-45岁,各家公司会针对主流观众制定完整的营销方案。

马敏辉表示,目前国内很多剧院和演出机构也都在常年招募会员,但就吸附力和信誉度而言,与百老汇的差距还很多。“试想一下,不要说25%,如果一家剧院或者演出机构的会员能涵盖1%的上海常住人口,那个能量有多惊人?”

权威剧评和评奖体系

在新剧正式演出之前,会在同一家剧院进行试演(pre-show),很多媒体记者和剧评人都被邀请前来观演。首演当晚,制作方和剧院会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怀着忐忑的心情,一起等待当天报纸上市,争取第一时间翻到剧评版。

以《纽约时代》为主的音乐剧剧评,被认为是一部新剧口碑的风向标。“如果当天的剧评是正面的,制作方甚至会长舒一口气:那么接下来两年的演出是没问题了。一般来说,百老汇剧院上演音乐剧都是两年一签,只有上档日期,没有下档日期,只要能卖座就不停地演,所以《剧院魅影》在百老汇一演就是30年。”马敏辉说。

因为剧评的独立性和一以贯之的专业性,基本上能被《纽约时报》剧评人法眼看中的剧目,都能取得不错的票房。比如剧评人盛赞《汉密尔顿》“变卖房产、抵押孩子买票来看都值得”,该剧不出意料成了音乐剧中的“神作”。

除了剧评,奖项的加持对百老汇音乐剧的市场也非常重要。每年6月份举行颁奖仪式的托尼奖被视为美国话剧和音乐剧的最高奖,如果能登上托尼奖的颁奖名单,基本就能保证未来一两年演出季的票房。美国的格莱美最佳音乐剧专辑奖、英国的劳伦斯·奥利弗奖,也都是音乐剧观众认可的奖项。《长靴皇后》2014年拿下6项托尼奖和格莱美最佳音乐剧专辑奖,2016年又拿下3项奥利弗奖。而《汉密尔顿》获得16项提名并赢得11项大奖,成为2016年托尼奖的最大赢家。

近年来,文艺评论和专业奖项对原创作品的推动力和宣传力,已经在上海引起高度重视。但是要达到相当高的权威性,还需要各方更多的努力。

如何“覆盖”整个纽约?

据统计,百老汇观众当中,纽约本地人大概10%多一点,有接近20%来自美国其他地方,最大头的,超过70%以上的观众,都是国际游客。 

百老汇元素融入纽约街景

“如果您旗下的剧院要选择上演一部音乐剧,最看重的特质是什么?”

倪德伦先生给出了非常“商业化”的答案:“我们要选择‘能够持续演出时间最长’的剧目,演出时间越长,对制作方、运营方以及整个创作团队来说就越有利。”

这种旷日持久的演出,当然不是给纽约市民或者美国人看的,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做游客生意,赚游客的钱。

在观看《剧院魅影》过程中,晨报周到记者深切地体会到百老汇音乐剧观众群体到底有多国际化:排队入场的时候,前面的短发妹子来自德国,她上周刚刚看过平生第一场音乐剧《剧院魅影》,没看够,于是二刷;排在后面的瘦小女士来自菲律宾,慕《剧院魅影》之名而来,并且已经订好下一部《妈妈咪呀》的门票。

进入剧场就坐之后,隔壁座的观众悄声聊天,我们立刻听了出来:韩国人!

而为了让国际游客第一时间获得演出信息,纽约市政府帮了百老汇的大忙。百老汇音乐剧的海报或者其他形式宣传,大多都能从政府那里拿到公益或者优惠价格的广告位。

对一位刚刚踏上纽约土地的国际游客来说,根本不用上网查询,也不用去百老汇大街现场查探,因为目之所及,到处都是音乐剧演出海报——

走出肯尼迪机场,航站楼的墙上,有一整排音乐剧广告;

走出机场,出租车顶上类似“莫西干头”的顶灯,打着“FROZEN”(《冰雪奇缘》)“WICKED”《魔法坏女巫》的招牌;

在纽约大街上行走,抬头就能看到明晃晃的“THE LION KING”(《狮子王》)小黄旗,不时还有系着花边围裙的年轻女孩走过来,塞给你一张“WAITRESS”(《女招待》)宣传单;

走进纽约地铁,站台墙上“WICKED” (《魔法坏女巫》)“MAMAMIA”(《妈妈咪呀》)的海报露出率,比路线图还高;

哪怕你丢个垃圾,都能被垃圾箱上“CHICAGO”(《芝加哥》)“SCHOOL of ROCK”(《歌舞青春》)的演出广告所吸引;

走进酒店,每家酒店(有些饭店也有)大堂都是一排一排的音乐剧广告单片,让你抓一把回房间慢慢研究……

除了原本就有观剧计划的国际游客,如此无孔不入的推广,将那些无此计划的游客也一并吸引过来。

如果只是临时起意想看一部音乐剧,除了去各个剧院票房购票,纽约还提供了一个超级好去处:时代广场售票亭。

TKTS售票亭成文艺新地标

与内百老汇剧院区不到几百米,著名的时代广场面积只有两个篮球场加起来大小,却将其中最显眼的位置让给了售票亭。

高大的台阶背后,是一排十来个售票窗口。两侧的方柱上,“TKTS”的字样隔老远就能看到,方柱上的荧光屏显示售票亭的工作时间:一般提前5个小时,开售当天各家剧院还没卖出去的零散票(只限当天)。如果当天只有7-8点档的夜场,那就是下午3点开售;如果当天有2-3点的下午场,那就从上午10点开售。

TKTS售票亭联通各家剧院的售票系统,从2008年10月份面向公众开放。因为经常可以买到开演之前的折扣票,迅速成为音乐剧爱好者们约会、聊天、淘票的新地标。

 当地时间7月2日,因为周一没有下午场,售票厅要下午3点才开。但我们上午10点走到时代广场时,脖子上挂着“TICKET SELLER LICENSEE”(售票许可证)的戈林就已经站在大太阳底下,回答游客们的各种问题了。在时代广场两侧,各有三四名戈林这样穿着橙色T恤、挂着牌子的工作人员。他们手中各拿着一个硬纸板,上面详细标注了本周演出的剧目、剧院、演出时间等内容,不时拿出来供游客参考。

戈林的工作证上显示,该证由纽约市消费事务局(Department of Consumer Affairs)颁发,7月底到期(被误写成了“7月31日”)。这份工作,是自称“音乐剧超级粉丝”的戈林的暑期工。

TKTS售卖的只是当天各家剧院还没有卖出去的票子,这部分票子数量其实是不多的,剧院要视售票情况决定打折力度,所以确实有观众能买到最低5折的半价票。但卖得好的剧目基本不打折,或者折扣很低。

如果你有心仪的剧目,停留纽约的时间又不长,最好还是提前购票。如果时间不能提前确定,而又无所谓看哪部剧,TKTS就是最佳选择——这确实非常适合普通游客。

哪些做法可落到上海?

要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上海的优势和特色,另一方面,纽约、百老汇的一些做法,确实是可以拿来为我们所用的的。

提供更多“露出”空间

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说,纽约政府为包括音乐剧在内的文化产品提供公益或者优惠的露出机会,这是上海可以学习的。

“纽约机场、地铁、街头的文化类广告,几乎能把这些演出信息一网打尽,你只要经过,想不看都不行。这种强大的露出,对剧院和演出机构来说是特别大的支持。上海在这方面留给文化演出类广告的空间比较有限,如果不去上网查询,或者不正好路过剧院门口,普通老百姓尤其是游客,怎么知道上海每天这么多家剧场,都在上演什么剧目?地铁公司要运营,对所有的广告一视同仁,所以只能靠政府出面,为文化演出类广告争取优惠价。” 

人民广场搭建当日售票亭

上海市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马敏辉说,设立TKTS最大的难点在于要联通各个加盟剧院的票务系统。目前上海各家剧院都有各自独立的票务系统,彼此并不兼容,其实并不利于长远发展。哪怕不是为了TKTS,建立多家剧院联通(甚至不只是上海,还可以包括整个长三角,以及其他城市)的票务系统、降低票务代理费用,对演出方售票也是大有好处的。

如果TKTS能够在上海人流量最大的地方设立,一定会成为新的文化地标,也会刺激游客的偶发购票行为。

为小型团体提供场地

从内百老汇,到外百老汇,再到外外百老汇,演出规模逐渐缩小,成本逐渐降低,很多内百老汇的运营方会选择与外百老汇建立长期的合作,甚至会反哺外百老汇。他们认为外百老汇的繁荣,只会为内百老汇提供源源不断的项目和灵感。

上海华人梦想总经理田元是制作人出身,她表示,目前很多小型的演出团体,不要说演出,就连排练场地都不一定负担得起。“上海现在已经有了各种文创基金,我希望还能提供比如免费或者低价的排练场地、演出机会,让更多年轻人愿意进入、留在这个领域。”

上海,大有潜力!

近年来,上海大力发展和支持文化产业,“上海首演计划”吸引和助推了一系列包括音乐剧在内的重点剧目,上海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世界重大剧目首演、集聚的舞台。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从策划到成型几经修改,2015年9月3日在文化广场首演,5天之后被选为第17届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大戏,可见上海对文化演出项目的重视。

与此同时,作为演艺之都的另一端——观众群体也在不断成熟。公益性低价票、学生票、公益性专场演出、营业性演出低价票等补贴政策,鼓励更多市民选择文化消费,培育和扩大了观众群体和文化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与百老汇经过一百多年而逐渐自发形成的高密度剧场群不同,上海的剧院,包括未来的徐汇滨江文化剧场群和北外滩的上实中心剧院(暂名),都不约而同采取了“文化+”运营理念,与周边街区、人文环境紧密相连,为消费者提供包括餐饮、购物、休闲服务等在内的“一站式”体验,这个体验将比百老汇丰富和现代得多。

本文图片 | 纽约特派记者孙立梅

《只要有亮,“微光”不微 | 海上风来·卷首篇》

《6岁,<长靴皇后>来沪登台,3岁<犹太人在上海>即将“出海”,上海要做音乐剧“源头”|海上风来》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孙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