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设计师最需要的一颗纽扣,娱乐、时尚、旅游,让纽约后街经济生态链活起来 |海上风来

除了亲切的生活服务配套功能,背街小巷也都曾作为沪上传统“手工业态”的重要承载体,配零件的,缝衣服的,修家电的,淘旧货的……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些我们曾经所熟识的场景,正渐行渐远。

不过这一现象也并非某一个城市的特例,城市进程中一些必然会出现的变化,谁都不能避免。

纽约街头的鲜花区、摄影区、肉库区也一样留在了历史的记忆里,不过有一个看起来有些旧、有些土的制衣区,却依然在坚持。

这个距离第五大道黄金地段不过数个街区的街区主要销售一些布料、配件,以及成衣,与此同时,他的身边有百老汇,有纽约时装周的主战场林肯中心,有Parsons、FIT这类顶尖艺术设计类院校。

而最重要的,这条第五大道的后街作为纽约重要的时尚产业基石的同时,还慢慢地用休闲娱乐、观光旅游、街区自治这一颗颗“珍珠”,串成了自己最美的一件礼服。

缺了一颗纽扣,就会来这里找

捏着手机、跟着导航,张程雨终于找到了在纽约曼哈顿第37街上的Mood DesignerFabrics,“比想象中的难找,招牌在写字楼的三楼,一路走上去都旧旧的,感觉像在参加一次大冒险。”

将设计服装作为自己业余爱好的张程雨是《天桥风云》的忠实粉丝,这部汇集了超级模特海蒂•克鲁姆(Heidi Klum)、顶级服装设计师迈克尔•科斯(Michael Kors),以及时尚达人尼娜•加西亚(Nina Garcia)作为评委的美国时尚领域的真人秀常青树至今已播放了16季。

趁着假期来纽约旅游,张程雨别出心裁地将一家布料店纳入了重点行程中。

“这是一部出产设计师的节目,根据评委的要求,选手们用数百、几十美金,甚至更少的价格挑选制衣所需要的材料,并在24小时内完成一件自己的独立作品。而选料的过程就在Mood”。走进这家店面,铺天盖地都是颜色、材质各异的布料,热心的工作人员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时,张程雨用磕磕绊绊的英语表达了想要和Mood的“吉祥物”——Swatch合影的意愿,“本来觉得会有些唐突,不过工作人员马上露出了秒懂的表情,让我随便逛。看来类似我这样的顾客并非少数。”

张程雨所到的Mood位于纽约曼哈顿西中城区的Garment District,又被称作是“Fashion District”,大致处于第五大道至第九大道、第34街到第42街之间,步行至人们最熟悉的第五大道黄金区域,不过数个街口的距离。

走在这个区域,沿街的大多是一些服装、布料、首饰,乃至针线、纽扣、羽毛等小配件的批发、零售店面。

不同的街道,其“分工”也略有不同:布料集中在38、39街,缎带、羽毛等配件集中在36、37街,珠子和钻石集中在第六大道,还有个别专卖温变、光变等新型科技材料的商店。

偶尔穿插着几家甜甜圈、烧腊小餐厅,大部分区域内没有过多的装点,也没有刻意营造出时尚氛围,平凡又略显陈旧,熟悉得就如同身边的旧货市场。要不是某饰品店的玻璃橱窗上张贴着米歇尔•奥巴马、希拉里•克林顿等名人佩戴着珍珠项链的照片,或是偶尔能碰到推着移动式衣架的人匆匆而过,上面挂满了被防尘袋裹得严严实实的衣裙,真的很难将这里和衣香鬓影的天桥T台联系在一起。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小街区,到了2月、9月的纽约时装周期间,这里将挤满了拿着简历、一轮接着一轮参加品牌面试选拔的模特。开秀之前,因为意外,或是意外的灵感,设计师急需的一颗画龙点睛的纽扣、一片江湖救急的布料,第一反应,都是到制衣区里寻觅——毕竟,这里的东西最多、最全,而林肯中心就在几公里之外。对了,这里离百老汇剧院区也不远。

忙里忙外的布料店店长Davis说,在这个街区里,“You know you have everything you need to make it happen。”

一条后街,一个产业的基石

联想起今年刚刚正式告别的虬江路旧货一条街,面临转型的北京西路五金一条街,上海中心城区的“一颗纽扣”越来越少见,紧邻第五大道的这条“纽扣街”、 “纽扣区”却坚挺了许久。记者调查后了解到,这其中的秘诀除了纽扣本身,可能更重要的是一条完整的生态产业链。

概念设计、选材、打板、剪裁、缝制、生产、零售……完成一件衣服需要林林总总近十个阶段。设计师在保证自己的设想完美落实的同时,也要考虑时间和金钱的成本。料子好不好、配件搭不搭,需要亲自确认;在2D变3D的过程中,最好也要全程参与,以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即使最后上架销售了,能跟顾客面对面的聊一聊获得反馈,那更是再好不过的。

毕竟,创意或许只是一个人的事儿。但把创意变为现实,却需要一个团队的头脑和手艺。如果这些步骤能够在一个街区里完成,相信设计师会把以供应商、加工厂、客户为邻的这块“宝地”,作为工作室的首选之地。

大力支持制衣区复兴运动的美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以及多位大牌设计师都曾表示,“紧密+创造力”是这个生态圈共同繁荣的秘诀。

曼哈顿自治区主席Gale Brewer在今年公开表示:“时尚业的技术工人和专业供应商生态系统都集中在Garment District,这里是纽约时尚产业的基石。”

而制衣区周边,培育出Tom Ford、Anna Sui等设计师的Parsons the new school of design,以及出产了Michael Kors、Calvin Klein、等的艺术设计类院校Fashion Institude of Technology(FIT),更是给这条生态产业链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在一个刚刚踏出校门、准备白手起家的设计师心里,在熟悉的Garment Distrit有一间小小的公寓,是通向成功的重要途径。毕竟一些让人头疼不已、需要漂洋过海才能解决的问题,在这里可能只是串个门的事。

记者在走访时注意到,在制衣区内的一家小小的面料店玻璃门上贴着一张A4纸,上面写着合作的设计中心地址和联系方式——“就在不远处的第38街”。

谁拯救了“纽扣街”?

然而,即使地处“黄金地段”,被赞誉为“美国时尚工业变迁的缩影”,随时都跟着“时尚产业”的光环,但说到底,制衣区终究还是以传统手工业为主的产业区。

因此,想要将制衣区往外搬的声音始终未曾间断,区域内最大的房东TonyMalkin曾直言,“这里地段如此优越,却让人们只想到针、线和纽扣,真是疯了。稍远一些的布鲁克林、新泽西都曾一度成为有板有眼的首选地。事实上,制衣区南面的第五大道第20街的“摄影区”如今已经名存实亡,再早一些的“鲜花区”、“肉库区”,如今也只能从名字中一窥其往日的风采。


■服装辅料  图片来源:http://garmentdistrict.nyc

如果说有谁在“把制衣区留在曼哈顿”这件事上出了大力气的,街区的自治联盟组织(Garment Dsitrict Alliance)无疑可以排在前头。这一宛如“班主任”、“小队长”一般的非营利性组织始于1993年,其运营维护的官方网站上一派生机勃勃,上面写着:“通过与当地的建筑业主和企业合作,我们在不断改善这个街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活力。”

去年8月,面对市政府官员和相关产业指导委员会专家对制衣区的存在提出质疑时,制衣区联盟主席Barbara A. Blair通过发表正式声明的形式,坚称一些消极的建议不足以解决目前行业和街区面临的问题,相反 “对服装区房地产业的限制已经挫伤了地区的发展”,联盟方“不支持任何让我们逐步淘汰的建议”,而是“期待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到了今年6月,纽约市相关政府官员、市政厅发言人,以及时尚行业、社区领导人共同宣布,在Garment District 推行一套全面的服装生产扶持政策计划。其中包括:

▪  税收激励、优惠回报等机制:区域内的房屋租期被延长至15年,每平方英尺最高总租金(包括公用事业和其他费用)则限制在了35美元,作为参与扶持计划的回报,业主可以获得酌定的税收优惠。

▪ 与此同时,制衣区还获得了共计2000万美元的资金,以促成该地区一栋用于服装生产的建筑物的收购交易。据悉,这栋建筑将作为专用的生产空间,以公私合作的形式与非盈利机构共同运营管理。

除了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和生存空间,这一方“小天地”还有更多的小细节值得“小队长”费心打理——新建一座郁郁葱葱的小公园;夏天的时候添置些咖啡桌;办一场“城市花园”的小活动;周三的时候会有柠檬水小哥出摊;偶尔还可以把瑜伽健身课程也可以挪到户外进行。

与此同时,在此区域内还有一系列“定制之旅”:

▪ 从第七大道第39街东北角起,花上2个小时,跟着导览人员,听听纽约服装业的历史,探寻街区内有特色的小店,这是免费的“徒步之旅”;

▪ 或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甚至通过“私人订制”的方式预约一次“购物之旅”,在专业人士的带领下,进行一场复古服饰、专业配件等等的“大采购”;

▪ 更有被誉为“内幕之旅”的购物探险活动,除了能在“私人陈列室”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服饰,还可以亲眼看到专业设计师的工作环境和状态;

▪ 除此之外,还有以教育为主的设计院校之旅——这些都可以在联盟官网上寻找到预约方式和通道。

张程雨在Mood里终于找到了躲在角落里的沙皮狗Swatch,合影了数张后美滋滋地发了朋友圈,虽然没有“买买买”的设想,走出Mood时的她手里还是捎上了2本基础缝纫和《天桥风云》相关的书籍。

■纽扣雕塑  图片来源:http://garmentdistrict.nyc

捧着手机搜了搜周边的推荐景点,张程雨确定了纽约行的下一站——就在制衣区信息亭附近,有一条用来纪念贝齐•约翰逊(Betsey Johnson)、马克•雅可布(Marc Jacobs)和其他时尚大家的“时尚星光大道”(Fashion Walk of Fame),而由克莱斯•奥登伯格(Claes Oldenburg)创作的世界上最大的“纽扣雕塑”也在同一个街角——由一根约10米高的钢针笔直穿起。

本文图片 |纽约特派记者谢竲

■海上风来纽约购物篇导读:

《没有挡风遮雨的瓦片,没有特别设计的店招门头,但这里有胡萝卜味儿最浓的胡萝卜,纽约社区商业小而美 |海上风来》

《打响上海购物品牌促进后街经济,想比欧美少花一个“0”的时间,如何超车?| 海上风来》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谢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