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老物件见证改革开放,浙江北路这个展览背后竟隐藏着位“收藏大王”

即日起至8月30日,在浙江北路上的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有个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收藏展,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大喜之年,沪上各式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展览也非常多,这个展有什么值得一看的亮点呢?

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地址:浙江北路118号

一般一个展览都由好几位收藏家提供展品,周到君亲临现场“探营”,发现这个展的全部展品都由同一位收藏家,冯建忠提供。展览不大,但包罗万象,冯建忠和周到君边逛展,边聊展品背后的故事……

 

冯建忠,现年58岁,上海人

周到君:在众多展品中,我注意到,有一块门牌特别显眼,旁边的注解写着:老门牌就是现在的东方明珠。

冯建忠:这是捡来的。

周到君:啊?哪里捡的?我也想去捡。

冯建忠:大约1990年吧,那时浦东还没开发开放。有一天我正好途经陆家嘴的某个工地,看到一片废墟里有几块门牌,那时我已经从事收藏十年了,我凭着收藏家的直觉,就捡了一块门牌,它当时还被挂在一块门上,我就使劲摇啊摇,把这块门牌给摇了下来。若干年后,我再经过这片区域,发现这里变成了东方明珠,所以这块门牌号就是东方明珠的“前世”了,还是很值得珍藏的。

 

周到君:票券的收藏很常见了,这张上海华侨商店入场证很少看到,你是华侨吗?

冯建忠:我不是华侨啦,我有个同学是华侨。那时候,我还是中学生,我们有个华侨同学,他有这张华侨商店入场证,在物资匮乏的当年,华侨商店对我来说是特别向往之地,特别想去看一看。于是,我们几个同学就向华侨同学借了这张入场证,但是一张证只能让一个人进去,所以每个人轮流进去5分钟。那种翘首期盼的心情,现在真的难以想象。

周到君:华侨商店里都是些什么呢?

冯建忠:我们没有“侨汇物资供应券”,并不能买那些商品,只是看看,看看就很满足了。里面都是进口商品,种类特别多,质量据说也特别好。

周到君:有点像现在的进口超市吧!

 

周到君:这次展出了十几份期刊创刊号,都是1979年至1985年期间的,怎么会想到收藏这几本创刊号?

冯建忠:改革开放之后,文化大繁荣了,许多优秀期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创刊号放在一起,本就是反映了当时的一桩文化大事件。这只是我收藏的“冰山一角”,我一共收藏了3000多本创刊号,从解放前到现在,都有。

周到君:3000多本?我没有听错吧!

冯建忠:是的,在创刊号收藏方面,我绝对是大王了!

周到君:最早是怎么会收藏创刊号的呢?

冯建忠:要说起怎么收藏创刊号,那也是我怎么会从事收藏的初衷。1979年,二十岁不到的我在广东当兵,我的姐姐们每个月会给我寄一些杂志。有一天,我随便整理了一下,乖乖,当时近200本杂志里,竟有15本是创刊号。我把这15本创刊号重温了一遍,感到这几本杂志的内容实在太好了,一般来说,准备创办一本杂志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筹备期,所以创刊号就凝聚了编辑们长久以来的智慧结晶,读来实在太过瘾了!

周到君:从15本到3000本,这中间又经历了什么?

冯建忠:这之后,我便拓展了自己收藏的“资源”,如果我发现其他战友在看的杂志是创刊号,我便用家里寄来的香烟和大白兔奶糖和他们交换,一来二去,也收获颇丰,又收了好几本外省市的创刊号。

周到君:好执着啊!

冯建忠:后来,我在县城逛书店,看到一套1941年的《时代文学》,一共6本,其中有一本创刊号。老板和我说一本要4元,而且不单卖。我觉得太贵了,便回去了,过了一周,我穿好军装,精神抖擞地又来到县城这家书店,和老板软磨硬泡:“我一个月工资只有6块,你一套书6本就是24块,那我怎么买得起,你还是单卖给我其中一本吧!”可能是被我连续两周的诚意所打动了,老板最终把4元的创刊号卖给我了!退伍回到上海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开始收藏创刊号,一有空就在旧书市场“淘宝”。

周到君:这么多创刊号集结展览一定很壮观!

冯建忠:你别说,这是我一个未了的心愿,我很想办一个期刊创刊号收藏展,希望有兴趣的策展人可以联系我!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吴佳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