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逢其时丨劳模徐虎:从荣誉满身到生活静好……

改革便是如此,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代都需要特定的精神与品格。每个人只要努力过、奋斗过,总会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成就感。无论是荣誉满身,还是生活静好,都是改革给予的回报。生逢其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劳模徐虎:被时代推着走的人 

对于徐虎而言,在采访过他的成百上千位记者中,我大概是来的很晚的一位,现在距他大红的年代已经过去快二十年。

因为数个夜间义务为居民修理水电,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以及九十年代,徐虎在全国范围内火了。他被评选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十大标兵、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在那十几年里,每隔一两年就会有各种荣誉扑面而来,随后铺天盖地的报道,让徐虎成了以《人民日报》为首的各大媒体上的常客,一波又一波的小学生背着《闪亮的金子》———一篇描写徐虎事迹的课文。

水电修理工徐虎也因此被邀请去北京、广州、长沙、宁波等地做报告,徐虎乐于奉献的精神在普通百姓心中日益强化,可以说那个年代很少有人没听说过徐虎的事迹,众多学者亦将“徐虎现象”、“徐虎精神”纳入探究范围。

时代对徐虎的成全远超过其个人的能力,这一点徐虎十分清楚。

无论是十年前还是今天,徐虎都很坦然的告诉采访者何谓时代造就,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跨越的年份里,为了消解大锅饭时代的余温,强调“爱岗敬业”、“为他人服务”成为重要的议题,“当时有领导就说‘对于徐虎,再怎么宣传也不为过’”。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成就,在市场逐步开放的十六年当中,时代的重点也不同了。

尽管在2009年徐虎和雷锋、钱学森等名人一起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和“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但和上世纪的口口相传不同,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谈论徐虎的故事。

如今走在街上无人识的境况,徐虎一遍又一遍地向询问的媒体描述。他曾开玩笑说跨入2000年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徐虎的时代过去了,他的话里多是被时代推居高位,又迅速冷却下来的不甘。这些情绪,在之后的十几年里徐虎才慢慢得以消解。

在我拜访前,这位曾一次性面对三百多位中外记者,对着无数批新闻单位一次又一次重复自己过往的老人,早在桌上摆好了一本书和一本杂志,书和杂志里的折叠页清晰的勾勒出了徐虎的一生,“你先看完,有什么补充的再问我。”

相比回忆过去,这位老人似乎更愿意拉着我谈论刚刚看过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又或者给我介绍屏风柜上摆放的琉璃虎、瓷虎、陶虎、铜虎等,多是些不相关的话题。

播下“种子”

十一年前,徐虎告诉电视主持人,他每天会花二十分钟梳头,把悄悄长出的少许白发拿黑发覆盖掉,再打上摩丝,于是便有了镜头前顶着乌黑且油亮头发、戴着黑色厚重眼镜的精致形象。

时间是最残酷的敌人,当我见到徐虎的时候,白发挨着黑发占据一半的位置,再也藏不住了。

像极了白发的生长,回首大半生,徐虎许多个重要的命运转折都并非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1967年,17岁的徐虎要被分配工作了,尽管他还想读书。徐虎说自己是六七届初中毕业生,事实上,他的初中只读了两年,就因为外界原因而停步。

1967年“读书无用论”正在悄悄蔓延,一大批人的学历只更新到小学、初中阶段。刚刚成年的学生被分配参加工作,

67届学生40%留在上海做工,60%上山下乡,之后68届、69届一片红,全部上山下乡,没得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回到生产队跟着母亲务农,才得以留在上海。

因为外界的原因,徐虎真正参与工作是1968年12月。

在徐虎的口述史里,此后的七年时间,按季节他种过鸡毛菜、花菜、菠菜、豇豆、番茄、茄子……为种这些蔬菜,松土、撒种、浇水、挑粪、施肥到最后收菜都需要每个菜农亲力亲为,包括徐虎。

徐虎不怕脏不怕累,也正是得益于那段时间的锻炼。

种菜浇的多是人和猪的粪便,队里每天都会安排男劳动力挑粪,一担两桶,共有一百八十多斤重,那时候我吃得起苦,什么脏活累活都抢着干。

和现在强调专业的事情由专业的人干不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家都算是全能型的选手,家里需要什么或者什么东西坏了,他们总是习惯自己动手解决。徐虎就修过自行车、人力拖车、打农药的喷雾器,也自己用铁皮敲好过一个煤油炉,当然这只是徐虎举出的几个例子,他干过的事情还远不止这些。

原以为背朝天的日子没有尽头,直到1975年。

上海市政府为了解决城市居民住房困难的问题,在上海城郊结合部征地建新工房,徐虎所在生产队的地也在其中。命运的安排,没有选择的徐虎被分配到当时的普陀区房管局一处房管所。

报道当天,房管所领导问徐虎会什么技能,实在的徐虎将自己在农村的修理经历描述了一遍,“那你就去干水电修理吧。”其实在当时的房管所,因为到处建房的原因,泥瓦匠和木匠的地位远超过水电修理工,虽说又是一次被分配,但徐虎还挺乐意,他觉得水电修理也是一项技能。

菜农徐虎过上了朝九晚五的日子。他以及身边的同事都非常清楚:

那个年代干多干少到手的薪资和奖金差别不大,导致很多同事将今天的活推到第二天再干,大家十分遵守到点下班的规定。

白天我们上班,居民也上班,等他们晚上回到家发现马桶堵了,第二天来房管所报修后,等同事过去的那天他们还要请假,这中间一来二去往往好几天就过去了。

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且没有人着力解决。徐虎在房管所工作的前十年,他也是按时下班的人,只不过在骑车回家的路上,只要居民提出请求,徐虎都会停下来花上十几二十分钟,去为他们修水管、通马桶,在不便的大环境下,徐虎给很多人带来了便利

众人相帮

长期的“举手之劳“后,徐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

1984年,上海五家媒体合作举办了“上海市优秀社会服务工作者”评选活动,候选人由各单位推荐、居民投票产生,毫无悬念,徐虎以一等奖当选,1985年元宵节那天,徐虎出现在了上海电视台的表彰大会上。

活动结束后,房管所所长找来徐虎谈话:“你现在上了电视登了报纸非常光荣,想想看为什么人家居民会投你的票?”

“可能是我的服务态度好吧,回家吃饭路上人家请我帮忙,我就帮人家。”

“因为你满足了居民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居民投你票,你想想应该怎么感恩吧。”

在所长和徐虎谈话后,他印发了五百份意见征询单,并走访了三百多户居民。

在得到大家的反馈后,徐虎决定仿照居委门口挂的警民联系箱,自己也挂三个箱子,收集居民的需求并利用下班时间帮他们解决问题,徐虎先将想法报告了所长,所长说:

这个想法很好,但是挂箱一定要坚持,坚持不住你还是别弄了啊,省得让老百姓印象不好,这样吧,你回去开个家庭会议,争取家人的支持。

徐虎的妻子在另一个房管所,因为工作的性质,很了解居民的实际需求,毫无疑问,他的妻子对此是十分支持的。徐虎在单位找来木头,打造了三只意见箱,漆上白漆,并用红漆写上:

凡属本地区的公房住户如需夜间水电急修,请将填有您住址的纸条投入箱内。本人将为您提供热情服务,每天开箱时间晚上7点。中山房管所徐虎。

挂箱,严格意义上并不是徐虎的个人行为。

时隔多年,徐虎仍然能一口报出挂箱的时间,那是1985年6月23日的上午,在房管所领导和普陀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领导的陪同下,徐虎前往光新一村居委会、石泉路75弄口和石泉六村挂上了三只箱子,“做领导总归有这种意识嘛。”

此后,每晚七点开箱,是徐虎坚持了13年的事情

这13年里,徐虎也将满腔热情变成了一种习惯。每天五点半下班后,徐虎按规定填完一天工作内容后会打扫一下工作环境,等时间差不多了,再赶去开箱。

在徐虎的口述整理材料中,他提到为了完成自己对居民的承诺,尽管女儿多日高烧、母亲急病住院、自己生病卧床……又或者除夕夜等节日牺牲和家人一起的时间,他都会准时开箱,并前往有需要的人家修理:

有一次,我随市总工会组织的上海劳模团赴福建厦门疗养。返沪的列车是一列慢车,我们还没有坐票,一路12个小时站着,浑身疲劳。我一到上海,按原先安排,先赶到医院义务献血,接着回家稍事休息。傍晚时,区房管局工会主席来我家慰问,没聊几句,我习惯性地抬头看钟,7点快到了,忙说抱歉了,就背起工具袋出门骑车去开箱了。

那些年,徐虎的晚饭多是在八九点甚至十二点之后,有时候回去热热饭菜,有时候就着冷菜一个人吃起来,他宽慰自己最多的是:“监狱里犯人一天两顿,晚吃没什么关系。”

爆红背后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步前后,在大家还停留在大锅饭年代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时候,每晚义务服务居民多年,不怕脏不怕累的徐虎红了。

1989年,徐虎首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而在此之前他已经两度当选上海市劳动模范,并为上海人民所熟知。1989年的当选更是将徐虎的事迹推向了全国,学习徐虎的浪潮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响应为人民服务号召的一波波“小徐虎”们在各地诞生。

而徐虎本人更是在1989年之后四度成为全国劳模,翻看徐虎的简历,上世纪九十年代,他还被评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上海市十大先进标兵之一

建设部劳动模范和建设部17位行业标兵之一

……

尽管在2000年之后,徐虎还获得过“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和“60位时代领跑者”等称号,但徐虎获得的大部分荣誉称号集中在上世纪90年代到2000年这十年之间,也是徐虎精神最为人所知的年代。

接踵而来的荣誉,让徐虎变得更忙了。那十年之间,尤其是1996年之后,他不仅要出席各种表彰大会,还要马不停蹄地赶往各地做报告,北京、天津、上海、宁波、长沙、广州……从前只要动手修理的徐虎开始学习如何念演讲稿以及如何妥帖说话了。

为了让徐虎安心出席各地的宣传活动,徐虎所在的房管所派出徐虎的徒弟,暂时接管徐虎挂上的三只箱子,在每晚七点之后帮助徐虎完成难以兼顾的“工作”。

徐虎从只专注眼前三只箱子变成能够号召更多人的精神标杆

多年过去徐虎仍记得,《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上对他进行过大篇幅的报道,第二天全国报纸也是在头版头条转载《人民日报》、新华社的新闻,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树立典型人物体现的是不同时代对不同劳动价值的认可。徐虎之前有掏粪工时传祥、石油工人王进喜,和徐虎同期被人所熟知的有汽车售票员李素丽,再到油井“医生”王怀梅。

徐虎的出名,正如他自己反复强调的那样——“时代出劳模”

而徐虎所说的反响剧烈的程度,当下的我们或许难以想象。

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寻呼机的天下,人们获取新闻消息的途径仍然依赖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阅览报纸又是人们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之一,当全国各大媒体都在报道徐虎精神时,不识徐虎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随着新闻报道、书籍、话剧、电视剧的宣传,徐虎的口号“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广为流传。徐虎的一举一动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更成为了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

人们对徐虎最深的印象是梳得十分整齐的头发、一副黑色厚重的眼镜,许是形象太深入人心,他在商场里、公交车上、马路边被认出来是常有的事情,随着徐虎的出名,妻子侯梅英被大家识出都是“你不是徐虎的老婆嘛”。

徐虎转型

时代认可了徐虎的服务精神,将他推居名气上的高位,但徐虎终究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者,不会因为名气变大而能力变得超强,这个道理,徐虎也是在多年后才悟出。1996年正值他工作上的顶峰期,彼时的徐虎觉得:

不要让人家感觉自己只能当工人,要既能当工人也能干管理,谁说老鼠的儿子只会打地洞。

1996年,徐虎去了华东师范大学念夜大,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

徐虎转管理,除了对自身能力的自信,更重要的原因在于,随着时代的快速推进,人们有了更快捷的报修方式,他的箱子即将完成使命。

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行,居民维修不再是只能指望房管所,各类维修公司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1998年,预备学以致用的徐虎学走向了管理岗。1994年,普陀区房管局政企分开,成立了西部集团,徐虎于4年后担任西部集团旗下徐虎物业经营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党支部书记等职;

2002年,他被调到上海西部企业集团任物业总监,直至2010年退休。期间,除拥有徐虎物业经营有限公司的10%干股外,徐虎还拥有其他物业公司的少量股份,但多因经营不善,股份并不值钱。

转型后的履历看上去十分光鲜,但也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过往。

2000年前后,时任徐虎物业经营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的徐虎却生出了跳出去单干的念头,但始终没有成行。据媒体公开报道,当时西部集团并不同意放走徐虎。因此,徐虎暂缓了创业的念头,随后徐虎调任集团任物业总监,在他口中,这个职位并未发挥他的作用。

徐虎也曾和外界合作过,担任过其他公司的法人代表,但都不是他能主宰的,徐虎最终也没有跨出创业的一步。

实际上,“徐虎”这两个字的确是上海服务行业的金字招牌,虽然徐虎自己没能够用上,但市场上涌现了很多服务公司,他们开始顶着徐虎的名字开展业务,服务质量可以说参差不齐,徐虎的耳朵里也经常听到别人的抱怨——“收费这么高,还徐虎的公司呢”。

对于这样的现象,徐虎不是没有管过,但打擦边球的公司实在太多,电视主持人问徐虎为什么不去注册招牌,这里面的委屈太多,徐虎只能半开玩笑地说:“注册要钱呀。”

过往种种,如果不是在正当其位时采访这个有点不甘的劳模,而是当下找到他,退休已经八年的徐虎实在不愿意再谈起当年创业的念头或者职业上的不如意,他只会轻描淡写的告诉你:

物业这个行业十分微利,做了管理者后在高度上对这个行业更加理解,逐渐就放弃创业的想法了。

与自己和解

如今的徐虎已经退休八年了,褪去了极盛时期的荣耀,没有了公司的杂事烦扰,他用这八年时间学会了跟自己和解

不是每个人都有做领导或者企业家的命,实在一点,知足常乐。

在街上没人认识很正常。比我年长的很多人已经过世,和我同龄的上海人谁也不愿意管闲事,比我小的应该不知道徐虎吧。

独自一人的时候,这位老人便会回想起这大半生的光阴,掺杂的很多情绪,都被一一的碾碎、咀嚼、重塑,最后都被他化成一句宽慰:

只要在新时代日子能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能愉快的生活,能在这个社会家人和睦,我没有过多的要求。

其实改革便是如此,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年代都需要特定的精神与品格。每个人只要努力过、奋斗过,总会找到自己的位置与成就感。无论是荣誉满身,还是生活静好,都是改革给予的回报。生逢其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除了偶尔参加街道社区组织的报告交流活动,更多的时候,徐虎喜欢待在家里看电视,“七八点钟都跑出去开箱了,那时候错过了就真错过了,”他补了很多十几二十年前的连续剧,“刚刚就在看《铁齿铜牙纪晓岚》,纪晓岚和和珅斗,有些话很有哲理,一般人讲不出来的,一个有人生感悟,一个学会说话,所以就看了一遍再看一遍。”

徐虎到了含饴弄孙的年纪。跟绝大多数人一样,采访时徐虎特别喜欢讲述外孙的趣事,大概是小辈身上或多或少藏着老人的希望。

我的外孙马上开学念四年级了。他小时候到这里玩就喜欢到处翻,翻到锁,就拿工具开开,翻到冻坏的水表,左看看右看看,三弄两弄水表转了。等他念幼儿园大班的时候,电视台叫我外孙去参加一个儿童节目,人家问他们长大想干什么,别的小朋友都说长大要做老师、医生、科学家,就他说要当水电工,当时主持人都傻眼了,他就没被选上节目,录制他的那段也没播出来。

“当修理工有什么差呢,每个人都是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过了几秒,似乎是带着对时代特质的看透,徐虎补充说,“如果是近两年的事情,电视台肯定说好啊,因为现在都在提倡工匠精神。”

征集

值此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新闻晨报、周到APP联合上海市档案馆,公开征集见证生活变迁的老物件并公开展出。广大市民可以通过捐献、借展等方式参与。入选者可以获得上海市档案馆颁发的参展证书。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了解、参与,与全上海一起分享你的老物件和老故事。点击此处了解详情→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王丹 摄影摄像:杨眉 视频剪辑:孟苇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