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住过钱学森、杜重远、祝希娟、施蛰存…… 金秋9月,9旬岐山村将重新昔日风华

优秀的历史建筑历经岁月沉淀,是凝固的艺术,更是城市的无价之宝。

位于长宁区愚园路1032弄的岐山村正是这样一处优秀历史建筑,历经数月保护性修缮,岐山村的“风华再现”已进入到最后的倒计时环节。而今年9月底,伴随着架空线的全面入地,岐山村这处著名的风貌建筑群很可能成为沪上首个拥有清爽天际线的新式里弄。

近现代的岐山村:官宦商贾、文人墨客曾云集于此

占地2.2万平方米的岐山村,东依江苏路南傍愚园路,北临长宁路。弄内建筑多兴建于1925年至1930年间,原因当时业主借周武王发祥于岐山,故冠名为“岐山村”。2005年,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岐山村被列入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

近现代的岐山村,官宦商贾、文人墨客云集。独栋花园洋房主人多为外籍人士、晚清遗少、军政要员和工商富户。联体住宅户主多为洋行、金融、房地产等工商企业高级职员和文化知识界知名人士。庭院之间,竹篱、砖墙相隔。

导弹之父钱学森、爱国人士杜重远、电影演员祝希娟等曾居住于此。中国现代派文学开山大师施蛰存先生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意思派”和“心里分析”小说的真正鼻祖,也曾长期居住于此。

若以愚园路1032弄弄堂为主轴线,弄内11幢联排花园住宅和4幢独栋洋房呈鱼骨状排列,构成了整个风貌建筑群,也正是此次保护性修缮工程的主体。

细节如初的修旧如旧:跑了一个月只为黑色鹅卵石

从长宁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记者了解到,优秀历史建筑的修缮有一套十分规范的手续和明确的标准。细致如门窗、立面、结构安全等等,都有相应的要求。此外,由于岐山村内还居住着不少居民,为了给居民提供一个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此次修缮还按照相关规定,对建筑内公用部位以及消防喷淋设施进行了相应的设计与处理。

就拿外立面来说,岐山村内建筑的外立面类型丰富,如果按照大类来分,基本可分为:红砖清水墙、青砖清水墙、水泥拉毛墙与鹅卵石墙。

但由于过去的几十年内,历经多轮修补后,岐山村内的老建筑墙面早已不是昔日模样,表面被刷上了数层涂料甚至水泥。要让墙面“重见天日”并且修旧如旧,第一步便是卸妆。由于机器开凿会破坏墙体本身,于是,施工队用上了“卸妆膏”。

新长宁集团装饰实业有限公司项目工程师陶凌告诉记者,在将专门的脱漆膏敷在墙体表面,待两者产生化学反应后,用高压水枪冲洗。“老房子窗框与墙体的密闭性不是最好,为避免渗水,高压水枪只能以一定的倾斜角度进行作业,这也减小了水枪的作用力度。”为此,对于一些实在顽固的表面涂层,最后需由人工来慢慢凿除,以免伤到建筑的真正墙体。

待到墙体恢复到素颜状态时,施工队会用专门的砖粉材料对墙体进行修补,以求提升墙体的牢固程度,同时采用修旧如旧的手法还原墙体本来的面貌。

如果说,清水墙的修复已经比较复杂了,那么鹅卵石墙面就更是追求细节的典型。

弄内25号的外墙是颇有特色的鹅卵石墙面,但在修缮勘察时,施工人员发现不少鹅软石年久风化、多有松动。因此,对鹅卵石墙面进行修缮势在必行。可等到方案制定完成后,大家才发现:鹅卵石太难找了。

从上海出发到走遍长三角,工作人员终于在外地的一间砂石厂找到了材质相仿的鹅卵石。“这个墙面比较特别,大部分的鹅卵石都是黑色的,但鹅卵石原始堆浅色比例大大高于黑色。”负责管理岐山村的新长宁集团新华物业有限公司工程部经理张俊义还记得:施工队最初看中的那家供货商,20粒鹅卵石中才有1粒是黑色,按照这个比例粗略计算,差不多要购买数倍于计划的原石才能挑选出足够量的黑色鹅卵石。而这,将大大超过原本的预算。

最后,施工队找到了为思南公馆提供鹅卵石的供货商,困扰了一月之久的鹅卵石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在经历了吊垂直、套方、做灰饼、充筋等等系列的复杂工艺后,鹅卵石依靠人工被一一粘附在墙面上,经过了拍平、修整后,整面鹅软石墙重新恢复了往日风采。

记者在现场看到,三层楼高的25 号外墙已经焕然一新,深浅交错的鹅卵石将墙面装点得很有特色,和一旁的红砖、青砖清水墙交相辉映。

兼顾安全与美观,哪怕是房顶看不见的天沟

岐山村内的老建筑几乎都是砖木结构,老上海们都知道,木结构房屋的一大隐患就是“白蚁”。此次的修缮中,白蚁同样也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来我们以为就是塌塌雪花膏,没想到这次‘大进攻’,”弄内的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居民口中的“大进攻”指的正是房梁更换。

陶凌告诉记者,在将老建筑的房顶掀开后,他们发现有4栋房屋的大梁被白蚁损毁严重,必须予以更换。由于房梁长10多米,重达500斤,居民们必须临时迁至其他地方暂住,以确保工人安全进行更换。

由于弄堂狭窄,吊装机无法进入,最后只能用钢结构临时加固脚手架,由12名工人徒手一层层将房梁抬至房顶后安装完成。安装完毕后,房梁经过了防蚁以及防水处理,确保少受虫蚁侵蚀。

类似的细节不止于此。对于现代化的商品房小区来说,雨水管基本都采用的PVC材质。而这样的材质对于老房子来说,“气质并不相符”。于是,施工队特意找来了资深铁匠,从房顶的天沟到方侧的雨水管,全部用铁皮手工煅造后拼接而成。“老房子的雨水管最怕落叶堆积,堵塞后容易造成渗水”,陶凌告诉记者,雨水管经过精心计算比普通管道要宽一点,以期尽可能减少落叶堵塞。

不仅看不见的房顶天沟是纯手工打造,为了将岐山村很多年久失修的木质百叶窗重现旧貌,新长宁集团装饰实业有限公司的木工师傅用手工一片片地将百叶窗片给刨了出来,而后用传统技法固定成型后予以安装。“历史风貌的还原,不仅是修旧如旧的再现,更是细节上的体现。”长宁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修缮科科长王嘉俊如此表示。

透着民间智慧的弄长制,应运而生平衡居民诉求

长宁区拥有优秀历史建筑共有121处。其中,岐山村所属的江苏路街道又被戏称为长宁区的“大户”,因为街道辖区内现有58处共237幢优秀历史建筑,约占长宁历史优秀建筑总量的48%。

但老建筑密集的同时,还代表着硬币的另一面——老小区条件差、煤卫合用多、外来租户多……如何平衡好72家房客的不同需求,给修缮创造最好的客观环境,考验着基层治理的智慧。

于是,今年3月,岐山村选出了首任弄长任赞群。老任是原住民,还有十来年居委会工作经验,在居民中颇有威信。

在整个修缮过程中,他充当了居民、居委会和施工单位之间沟通的桥梁。岐山村的主弄堂宽不过5米,居民楼一侧搭满了脚手架,另一侧还停放有车辆,大家进出着实不便。加上晾晒衣服的现实困难,或者是高压水枪冲洗墙面时的不慎漏水,大大小小的矛盾大家都会找到任赞群。

所幸,老任“不负众望”,和居委会干部一道忙前忙后,帮着做好施工队与居民间的沟通协调工作。虽然老弄堂的先天条件不足,但“弄长制”的尝试也让人看到了居民自治的能力与效果。对于岐山村这样一个上了年纪的社区来说,这支力量让日后的管理与维护有了更好的基础与载体。

9月底,岐山村的天际线将成一方净空

在外部风貌修缮基本完成的同时,老宅内的厨卫改造工程也同步进行。由于老宅结构的问题,卫生设备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一家一户的需求,但在不影响老宅安全与结构的前提下,尽量为居民改造成为一家一厨的格局,同时根据居民实际需求的不同,予以精细化地对接。比如,有上了年纪的居民提出担心摔跤或者滑倒,施工人员在装修时特地采用了更防滑的地砖。

到9月底,岐山村除建筑外立面和内部的公用煤卫设施完成修缮更新之外,小区内的架空线也将全部完成落地。到时候,岐山村的天际线会更清晰。

不仅如此,就在岐山村外的愚园路,一个崭新的“美丽街区”示范区也正在酝酿之中。   根据《长宁区创建“美丽街区”2年行动计划(2018-2019年)》,愚园路将在年内创建成为长宁区“美丽街区”示范区域,定位为“艺术愚园”。

据悉,美丽街区将在全力保护历史文脉、全面开展无违街区整治的同时,全力推进区域的架空线入地、市政市容环境等新一轮整治,力争营造出“特色、优美、繁华、静雅、和谐”的美丽街区环境。

未来,愚园路不将只是一条写满近代史的马路,丰富的历史故事与浓浓的市井气息将在这深深的条条弄堂里得以融合、引人驻足。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