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老底子白相的蟋蟀吗?这波回忆杀可以在本周六进行哦

还记得老底子小辰光白相的蟋蟀吗?

每到夏秋之交,阿拉上海小囡总会在弄堂玩蟋蟀:捉蟋蟀,养蟋蟀,斗蟋蟀,这样的乐事曾伴随了无数上海人的成长,成为几代人的温暖回忆。

弄堂白相蟋蟀 当年儿时乐事

如今又到了8月下旬,雨歇风起黄叶落,夜来听闻秋虫声,蟋蟀经历一层层的蜕皮之后终于成形,战斗力最为旺盛;接来下的9月初至12月底,将是斗蟋蟀的高峰期。

对上海人来讲,斗蟋蟀的日子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月,但是谈蟋蟀却好谈上一辈子。上海人喜欢“蹔蝍(蟋蟀的沪语写法)”不仅仅是因为喜欢白相蟋蟀的民俗,更是因为谐音“财吉积财”,很讨上海人口彩。

不过,随着城市的变迁,似乎玩蟋蟀也不是那么一件容易的事体了。

然而,近期即将举办的一场蟋蟀画和蟋蟀盆展可以让大家重拾蟋蟀乐趣啦!

为了弘扬江南文化,唤醒弄堂记忆,8月25日下午,由上海图书馆上图书店·艺术文创主办、新闻晨报周到协办的“徐本健蟋蟀画暨唐裕龙旧藏蟋蟀盆展”将举行开幕式,此次展览时间从8月25日至9月20日,展览汇聚了徐本健的蟋蟀画、蟋蟀扇面、蟋蟀画刻紫砂壶及其独创的印泥画、指甲油画、揉纸画、写真博古画等50余件作品,同时,还将展出徐本健精心设计的蟋蟀画T-shirt等文创衍生品和唐裕龙收藏的多个古蟋蟀盆。

惟妙惟肖画蹔蝍 纸上蟋蟀如真虫

估计斗蟋蟀这种娱乐方式对于今天迷恋于二次元世界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陌生的。曾编辑《老上海文玩》、《老上海琐记》多部上海旧闻史的著名金石家、旧闻家杨忠明回忆道:“儿时,广东路一带曾是卖蟋蟀和蟋蟀盆罐网罩用具的市场,颇受玩家青睐。著名外交官龚心钊晚年居上海江宁路,某年秋日,著名篆刻家高式熊往访,见他正在花园乱石堆里捉蟋蟀,龚是古玩大藏家,家有许多制作精美的蟋蟀罐,高式熊藏有两件蟋蟀盆就是当年龚心钊所赠。”

 ■徐本健所绘的蟋蟀栩栩如生、非常逼真

杨忠明也曾观摩过著名画家齐白石的水墨蟋蟀图,蟋蟀每根触须细细长长,一笔画出,妙到毫颠。最近,杨忠明见到海上著名蟋蟀画家徐本健画的蟋蟀,逼真到唤起了他这个老上海人的记忆,因此徐本健被业内人士称为“财吉徐”。

有西画功底的徐本健,受其父徐百益先生影响和熏陶,自幼遍临《芥子园画谱》,从临摹齐白石、唐云几位大家画的虫草里得到灵感,擅用浓墨,淡墨,渲染,画出的蟋蟀脚趾细如蚁,活灵活现。徐本健还是个敢于创新的人,他的印泥画、指甲油画、揉纸画、写真博古画别具一格,在蟹壳、瓷板、葫芦、玻璃上画出的蟋蟀更是别具情趣。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虽是纸上蟋蟀,但鸣声悠长……

蟋蟀盆里看春秋  花头经多得很

说到沪人玩“蹔蝍”,不得不提蟋蟀盆。史料记载,南宋开始有了制蟋蟀盆的工艺,也有人说唐代天宝年间就已有了蟋蟀盆,年代久远、名家制作的蟋蟀盆越来越少见了。在历代澄泥蟋蟀盆博物馆,可一睹老上海人玩蟋蟀盆的风采。古今文人有不少都喜欢玩蟋蟀,从宋人苏东坡、贾似道,到元人倪云林,再到近代的齐白石、唐云、王世襄,都对蟋蟀颇有研究。可以说,小小蟋蟀盆里藏着一部历史悠久的雅玩史。

这次展览,同时会展出收藏家唐裕龙收藏的古旧蟋蟀盆。唐裕龙目前藏有历代蟋蟀盆罐近千件,时间跨度从南宋到元、明清、民国一直到解放初期,每只澄泥蟋蟀盆都有民间匠人工艺制造的记载,将古人今人玩蟋蟀的历史串成了一条明晰的线。蟋蟀盆分南北派,唐裕龙收藏的蟋蟀盆以南方老盆为主,兼具北方天津盆。除了蟋蟀盆,唐裕龙亦收藏千奇百怪的斗蟋蟀用具……对于外行人而言,看这阵势,足见养蟋蟀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其中花头繁多。

  ■唐裕龙收藏的各种古蟋蟀盆

据上图书店负责人介绍,这次画展的藏品皆可观、可展、可销,杨忠明老师也特地赶制了10只朱泥蟋蟀紫砂壶参展,对喜欢蟋蟀衍生收藏品的市民来说可谓一大利好。欢迎市民这个周末一起来回忆童年、聆听“秋声”,一睹上海人老底子白相蟋蟀的风采!

名称:徐本健蟋蟀画暨唐裕龙旧藏蟋蟀盆展

时间:8月25日至9月20日

地点:上海图书馆上图书店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严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