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闸北|如今二胎政策宽裕,过去生育无计划,经济住房都紧张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江浙一带青壮年由于种种原因来到上海闯荡,上海火车站、码头周围,因为交通格外便利,是来沪人员绝佳的落脚之地。

当年,蒋振国作为来沪青年,工作了,娶妻了,也在永兴路一带自建了民房,安定下来。当时生育政策是没有的,任由小家庭自由发挥。因此,那个年代,一对夫妻生十个八个孩子很正常。

几十年后的今天,蒋振国画下当年的故事,许多场景如今真的难以想象啊!

一家定居光华坊,当时生育无计划。
连年孩子生几个,经济住房都紧张。

父母上班忙工作,家务只好扔一旁。
小的孩子需照料,大孩在家带小娃。

大娃带小娃,如今二胎政策开放后,许多家庭也是这番景象了。

孩子相聚喜玩耍,唯有路边和弄堂。
女孩爱跳橡皮筋,男孩括牌打乒乓。

过去家境比较差,孩子很少有零花。
当时陈皮盐津枣,一分买粒粽子糖。

周到君是80后,正赶上“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打从小时候起就非常羡慕有兄弟姐妹的家庭,就像蒋振国老爷爷画得那样,男孩喜欢括炮、滚铁环,女孩热衷于丢沙包、跳皮筋,一家几个孩子在一起玩,别提有多热闹了。

在周到君的童年记忆里,村口有整面墙,灰底上写了大大的白色方块字,“少生优生,幸福一生”。其实,当时随处可见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各有特色,中规中矩的有“计划生育,人人有责”,有冷漠无情的“迟引早引都是引”,还有诙谐幽默的“少生孩子多种树”等等。

儿女一群渐长大,部分安睡阁楼上。
一张木床人睡满,挤得手脚难伸张。

一间陋室住几代,为了解决睡困难。
房外搭建灶披间,造成弄小又狭窄。

如今,为了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2013年,国家实施了“单独二胎”政策。到了2016年,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大家又喜又忧,喜的是终于可以正大光明地生二宝了,再也不用为规避交纳社会抚育费而当“超生游击队”了;忧的是多个宝多张嘴,当代社会早已过了“一根草一滴露水”“生下来,养活大”就能完成抚育责任的年代,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在生二宝方面往往都会慎重考虑。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蒋振国、张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