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重离子医院赵静芳:在CT图像上画画,让国际领先的治癌利器绘出上海精度丨我就是浦东

▍编者按: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再出发的这一时间节点,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助力上海·浦东打响四大品牌。

“品”,就是要质量高、品质好;“牌”,就是要有竞争力、影响力。奋力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和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四大品牌”正是上海既立足当下,又意蕴深远的布局。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闻晨报采访了各行各业十余位努力于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从业者。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既有久久为功的准备,又有只争朝夕的决心。

穿过一段类似《星际穿越》里的“太空走廊”,走进一个宽大的暖黄色多边形“太空舱”,中间放着一张“床”,往上面一躺,一股射线照来,身上的肿瘤就可以得到治疗,对肿瘤周边的脏器损害也非常小。一度遥不可及的顶级“治癌利器”,质子重离子三年前在上海出现。

放射物理师,这个昔日“隐藏”在医院的职业开始走向幕前。三年前,放射物理师赵静芳走进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的质子重离子医院——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用世界最顶尖的癌症治疗神器,去给每一个癌症病人新的希望,挑战和风险同存。

在赵静芳的眼里,放射物理师的工作过程就像画家画画一样,“画家画画时,在画布上涂抹颜色,画出美丽的图案,我们物理师,就是在CT图像上画画,让我们的剂量线走得漂亮,使肿瘤靶区得到足够的剂量,也要让正常组织受到尽可能的保护。

一个好的治疗计划就像一个好的画家能把这些剂量线限定在特定的范围内,让病人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从质子重离子的治疗中得到最大的获益。”

肿瘤病人看不到的“隐形人”

放射物理师,怎么治疗?是赵静芳常常被问到的问题,“我们是肿瘤病人看不到的‘隐形人’,但是我们要和临床医生一起并肩作战,和肿瘤斗智斗勇。”

在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中,放射物理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架起了医生、治疗师和放疗设备之间的桥梁,让医生的“放疗处方”对于患者的治疗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

如果癌症病人符合治疗指征,放射治疗医生、放射物理师、治疗师和放射诊断专家会共同就肿瘤的具体部位和肿瘤周围组织结构进行细致的分析和评估。如果物理师投了“否定票”,那么患者就不能接受质子重离子治疗。

“很多病人不认识我们。但是我们早就把病人体内的坏分子——肿瘤细胞,和周围器官了解得一清二楚。”赵静芳和病人的第一次接触是在在制模室,这里有跟治疗室一样的床板。在质子重离子治疗前,癌症病人要先在质子重离子治疗床上进行体位固定。赵静芳告诉记者:“每个人胖瘦高矮不同,我们要固定好位置,才能让质子重离子射线精准打击到病灶部位。”

这周,赵静芳接到一位肝癌病人的“放疗申请单”。

只见赵静芳熟练地操作着……

随后,经过参数的周密计算,不断地调整,一份个性化的“放疗计划”才会出炉。上面写着放射肿瘤所需的各种射线的剂量。

“整个放疗过程就像在造房子,让盖好房子的每个房间尽可能都有充足光照,而房子周围要保持原先宅基地的自然生态。”赵静芳在CT片上勾画出射线照射目标,以及需要保护的正常组织目标。在这部分组织的照光上,要控制在安全剂量之内,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组织。整个实施过程,需要物理师来进行具体计算、设计和优化照射剂量。

压迫心脏的肿瘤,三次调整方案后凋零

赵静芳本科学的是临床,和病人打交道,直接面对生死。在硕士专业却选择了放射医学,每天更多的时间和放射数据打交道,和放射机器打交道。

赵静芳说,很享受这十年来作为一名放射物理师,“做临床医生更多的是和病人交流,医生需要承受得太多。而现在能够看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放疗技术在上海用起来,让很多挣扎在癌症边缘的病人在家门口看到新的希望,感到很开心。”

让赵静芳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胸腺瘤的癌症病人。这位六七十岁的老先生来到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的时候,让所有的人深深地替他捏了把汗。

肿瘤疯狂地长大。影像片中,肿瘤足足有一个小球那么大,甚至大过了紧邻的心脏。不仅如此,肿瘤还压迫了心脏,老先生胸痛、呼吸也受到了限制。

怎么办?

因为老先生年龄较大,肿瘤压迫了心脏,手术风险比较大。抱着一丝希望,老先生求助于世界上最先进的治癌利器,质子重离子技术。

当看到这位老先生的时候,赵静芳也感到了压力。史无前例地挑战。因为肿瘤和心脏挨得太近了,如果给足够的剂量,杀死了癌细胞,如何尽可能保护心脏和肺部不受到太多的干扰?在质子重离子之前,用得比较多的手段是光子,但是光子治疗,心脏要接受到很多剂量,对于和心脏挨得过紧的肿瘤,在杀伤癌症的时候同时伤害了心脏,往往难以施用。

经过和医生团队一起反复评估,又和放射物理团队一起商讨调整,赵静芳在两天后给予了第一份放疗计划。

当老先生躺在质子重离子机器开始治疗的时候,每个人都紧张地盯着屏幕。几天后,第一份治疗效果报告出炉,肿瘤开始缩小了,心脏依然保护的很好。“肿瘤大小变化了,必须第一时间调整剂量和照射靶区!”于是,紧锣密鼓的方案调整快速进行着。为了让老先生得到连续的治疗,一周的制定计划周期压缩在一两天内完成。肿瘤在不断变小,计划在不断调整。最终,胸痛、呼吸困难的症状消失了,肿瘤纤维化了……

另一位20岁左右年轻女孩来到质子重离子医院也病得很重。正是花一样的年龄,肿瘤却在女孩的脑子里疯狂地长大,压迫到脑干,压迫了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影响到呼吸,生命危在旦夕。让赵静芳和医生们头痛的是,女孩子的癌症病情发展很快,直到住进医院制定治疗方案时,肿瘤还在侵袭。“不能让那么年轻的生命轻易离开。”赵静芳说,治疗病人的时候有一股劲,所以一边治疗,一边地不停改计划,足足改了五次计划。终于,好消息传来,肿瘤照够了足够的剂量,年轻女孩症状减轻了。

让质子重离子设备拥有一颗精准的心

相比和病人接触的时间,赵静芳更多的时间是在和质子重离子设备在打交道。赵静芳要让它拥有一颗心,一颗精准的有生命力的心。

每天早上,走进质子重离子医院,赵静芳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去质子重离子机器治疗室,每天早上给这个机器进行晨检,“机器非常庞大,所以它的功能也是比较复杂的。我们早晨的工作,就是要确保这些复杂的功能正常运行。”

和质子重离子打交道了三年,从陌生到熟悉,从了解到驾驭,赵静芳每天会事无巨细地去检查机器的功能和运行精度,“设备精准治疗的位置精度控制在亚毫米级别之内,以确保质子重离子束精确无误的被放射到实体瘤上而不是患者的健康部分。”

没有先例,一直在探索

事实上,要当好一个放射物理师很不容易,要想成为一名符合临床要求的物理师,需要物理学、信息学和医学知识的深度交叉与融合。

赵静芳告诉记者,物理师要懂医学,知道在对各种肿瘤放疗时必须强化保护的器官,如鼻咽癌放疗时,视神经、脑组织、脊髓等是重点保护对象。物理师还要借助专业软件做出三维的设计图,将“射束”的路径、分布一一标注清楚,根据不同的肿瘤部位、形态和大小,做出个体化的实施方案。如何合理计算靶区剂量、如何挑选最佳的入射角度等,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长期的磨炼和积累。

而要做好一个最先进的质子重离子这种治疗方案的放射物理师更加难。

质子技术在国际上已相当成熟,重离子技术却还方兴未艾。上海在引进技术时,全球重离子治疗总病例数不过1万余人。

如何结合中国人的肿瘤发病疾病谱,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个治癌神器?

没有先例、惟有探索。

在质子重离子治疗中,质子重离子的技术、设备相比于光子技术更为复杂性,涉及环节更多,同时又是一项“精度极高”的肿瘤治疗手段,因此质子重离子治疗对物理师的要求极高。上海市重离子医院在开业筹建期即广撒“英雄帖”,面向全球招聘、组建了尖端的物理师团队。

“在我工作期间,正好这质子重离子项目在筹建,我对这个项目内容非常感兴趣,2013年我就来到了质子重离子医院工作。所以从一开始这个机器设备的数据采集,以及机器的检测,测量,从那个时候就一直跟着这个项目到现在。”

十年磨一剑!

三年来,重离子医院收治了1263例患者。目前重离子医院已收治近40种肿瘤疾病,基本覆盖国内肿瘤发病率居前10位的病种。对鼻咽癌、颅内颅底肿瘤、肺癌、肝癌、前列腺癌等5个重点病种开展临床治疗,并对胰腺癌开展重点临床研究(“5+1”重点病种)。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质子重离子“本土化”诊疗方案出炉。

六成肿瘤病人需放疗,物理师缺口大

对于质子重离子,赵静芳和其他放射物理师还在不断探索之中。

“放射物理师是非常有前景的工作。”赵静芳告诉记者,“现在质子重离子医院用的是二维的影像系统,那么接下来我们会发展三维的影像系统和实时的自适应放疗技术,来使位置验证更准确,使治疗更精准。”

物理师在我国还是一个缺口比较大的职业。粗略统计,60%以上的肿瘤患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需要进行不同种类、时长的放疗。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对物理师的要求也逐渐升级。发达国家放疗医师和物理师的比例在1∶2以上,甚至高达1∶1;我国只有10000余名放疗医师,物理师仅3000名左右。

为了培养出较高水平的放射物理师,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各大肿瘤治疗中心都已经早早展开了培训。赵静芳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队伍,让更多的病人得到最好最精准的治疗。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周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