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的“智能眼”,医院里的“游戏机”,原来医疗领域的“最强大脑”那么赞!| 探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下周一正式拉开帷幕,想必大家和周到君一样,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这场“高大上”的盛会里究竟会有哪些亮眼技术、“高能”展品登场吧。这就带大家先去AI+健康展区看一看~

可以“转手腕”的手术器械“臂”

“健康星球”位于“油罐区”的三号馆2层,中央展位的达芬奇外科手术机器人恐怕业内人士都不陌生吧,这类通常只在医院手术室里亮相的机器人突然出现在了眼前,倒还真有些不习惯呢,电视机屏幕上播放的视频,乍一看还有点想捂眼睛——其实只是在给葡萄皮“缝针”哦!

而这个视角,就是医生在做手术时可以get到的三维高清视野,放大了10倍哦!碎碎念:怪不得葡萄都不像葡萄了囧……

而最让人惊叹的,是这可以完成七个自由度灵活操作的手术器械。这样来讲吧,大家可以把一个手术器械臂想象成我们人体的前臂,当其在“工作”时,不仅可以完成手肘处的左右、上下摆动,还有“手腕”可以上下、左右地动,甚至还可以“转圈”——540°,大大超越了人手的极限!!!

此外,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和使用普通手术刀剪差不多,握住操作端,通过“眼-手协调”、“手-器械尖端实时同步”,可以实现凭借本能直觉式的操控器械,机器人还能自动调节 医生手部的动作幅度,连轻微、不必要的颤抖都可以过滤!效率、精准度大大提高!

这是一台真正有“触觉”的康复机器人

走进傅利叶智能的展位,很多小伙伴第一反应大概都会是,咦?游戏机?

还真没错,这台上肢康复机器人看起来就跟手柄操控式游艺机差不多,握住操纵杆缓缓“发力”,屏幕上的“手”也慢慢地向一颗“菜菜”挪动,一下子就“收”了上来。

“其实这台机器人是通过力反馈技术,模拟治疗师的手感,像治疗师的手一样,牵引着中风、脑瘫,上肢功能障碍等患者的上肢进行康复训练”,工作人员告诉周到君,机器人可以自行判断每个动作的是否标准,根据患者的反馈实时智能进行调整,不断根据训练的数据库,给予最优的方案。

除了“收菜”,还有“碰撞球”等多种”游戏“模式,根据康复进度不断“闯关”,还能解锁新关卡哦!

一旁还有一台用于下肢康复的机器人,乍看上去就像一个仿生的下肢支架,其实这是业内首款真正带有“触觉”的下肢外骨骼机器人!

机器人通过深度学习,形成一个可根据外部力学环境动态调整的步态轨迹,并针对使用者的用力情况提供对应的助力,从而未来将用于让偏瘫、截瘫患者通过训练重获行走的能力,回归正常的生活,同时还能够辅助行动不便的老人行走。

给医生装了“电子眼”

复星杏脉科技的 “未来诊室”展位也很是酷炫啊,走到操作台前,随便选择一个模块,三块大屏幕连接形成的环形屏幕上,便直观显示影像扫描和诊断全过程。

比如周到君选择了引有肺部图案的小圆盒(其实就是关于肺部病例的小模块),屏幕上便陆续显现出该患者的肺部三维扫描凸显,最后通过红色的光圈,提醒肺部结节的所在位置。

“这个技术现在主要运用于放射科,我们把这套系统装在医生看片子的机器里,通过软件来辅助看片,相当于给医生装了个’电子眼’,速度和准确度大大提升”,工作人员说,这也是基于前期大量的深度学习,通过大量病例的积累,才使得机器人知道如何更精准地找到相关病灶,“未来我们希望能够实现一整台扫描机器人,人躺进去,实时便有三维的图像和报告出来。”

啊对了,工作人员还“剧透”了一个新技术给周到君,近期复星杏脉科技还和沪上部分中西医结合医院合作试点了“拍照识别皮肤病”的轻问诊系统,大概就类似于此前大家非常熟悉的“扫一扫辨植物”,把这项技术应用到了皮肤科,实在是很“油菜花”啊!

医院数据系统里也有“大银行”

除了给广大患者诊断治疗,其实很多医生还肩负着大量的科研、教学工作,每天经手的病人那么多,临床上的海量数据杂乱无章,还可能有重叠、有错误、不规范。而这个难题,给医院的数据系统安上一个“大银行”就可以解决一大半啦~

由森亿智能带来的临床科研一体化平台便是这样一套“Bank”系统,通过对系统数据的整合,以及自然语言学习、处理的过程,医生们无需受限、可以按照个人习惯填写病例,最后只要按一个按钮就可以实现一键“格式化”,生成智能化的电子病历表格。

举个简单的例子哦,比如医生习惯写“脐带绕颈一周”,其中的“一周”到底是“一星期”还是“一圈”,聪明的“银行”是可以分析识别出来哒。积累的时间长了,这样智能化、规范化的数据系统,也可以成为今后科研、教学工作的强大“后盾”。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谢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