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大使的话大家听懂没

子不语

在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中国游客事件上,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先生的表现越来越抢眼。

9月17日,在瑞典方面表示涉事警察没有违法后,桂从友接受了瑞典《快报》记者采访。在采访中,他再次强调“中国有近14亿人,中国党和政府珍惜每一个人的生命、安全与尊严。维护每一位境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与尊严是我们驻外使领馆的应尽职责。”

作为驻外大使,桂从友表达的当然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态度,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对于每一位境外中国公民的态度。

对于三名中国游客的行为到底有否失当,桂从友的表态也很明确:既然瑞典警方已经认定3名游客的行为并不违反法律,那么 “即使这3名中国游客的行为有不足或瑕疵之处,都不能构成瑞典警察这样粗暴对待他们的理由。”

不可否认,通过视频我们看到,三名中国游客的行为,确实有令人反感的地方。许多网友之所以不断表达对于他们某些行为的厌恶,是因为同样的场景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不择手段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纠缠精神,相信我们许多人都曾深受其扰,所以即使他们遭遇了不公正的对待,也很难激起我们的同情心,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激起了心里暗暗的爽感。

这种心态可以理解,但不该赞同。而桂从友代表官方的表态则毫无含糊:三名中国游客的素质是好是差,既然未违反当地法律,那就是小是非。但境外中国公民的权益与尊严是否被侵犯,他们的合法权利能否得到保护,这是大是非。解决大是非与纠缠小是非之间,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打个比方,就好比小孩在学校里调皮捣蛋,遭遇了老师过分的体罚。作为家长,第一反应肯定是去跟学校理论,给孩子讨个说法,绝不会先给孩子的调皮捣蛋定个性,啪啪扇上两个耳光。先在外面讨个公道,孩子的问题,回到家关起门来再教育他。

设身处地地想想,我们出境在外,外交部、使领馆就是我们的家长,当每个人受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第一时间想要的,肯定是家长为我们讨个公道,而不是有人先来批评教育我们,甚至带着嘲讽的语气吐出两个字“活该”。

回过头来想想,其实所有的事情都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对不当行为的反感,意味着其实我们正在越来越注重我们的言行、素质,随着新生代的成长,我们可以看到,“纠缠精神”正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而更令人感到心安的是,我们看到我们的“家长”,对境外中国公民的保护越来越有力,这是《战狼 2》曾经令我们热血沸腾的地方,也是桂从友大使的表态现在令我们击节赞赏的地方。

但桂从友在访谈中,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实际上,3名中国游客人生地不熟,不远万里深夜刚刚抵达斯德哥尔摩,需要帮助。他们能找谁呢?他们本可以找我们使馆,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这样做。瑞典警察如果不愿意协助他们,最好的办法是联系我们使馆,但他们也没有这样做。”

如果要从瑞典警察粗暴对待中国游客事件中归纳出一些什么的话,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有素质的游客,这可以算是一桩。但更重要,应该是让我们记住,在境外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别忘了入境时外交部自动给你发送的短信,上面有中国驻当地大使馆的电话,他们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