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茉莉花”在香江之畔绽放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摄影:李锋

香江之畔,清风徐徐。伴随着婉转的旋律,她们翩然起舞,手中的油纸伞不时变换出各种形状,犹如一朵朵美丽的茉莉花悄然绽放……

香江之畔绽放最美“茉莉花”

这段令人心醉的舞蹈是由闵行区虹桥镇锦绣江南侨界舞蹈队带来的。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闵行海外联谊会联手上海爱乐乐团赴港成功举办了“庆祝祖国改革开放40周年暨乐响香江音乐会”,在分会场的小型广场音乐会上,锦绣江南侨界舞蹈队表演了具有东方神韵的舞蹈《茉莉花》,将现场500多名驻足观看的民众带到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江南水乡。

摄影:李锋

脍炙人口的《茉莉花》有着“中国的第二国歌”之誉,曾在香港回归庆典上唱响。这一次,锦绣江南侨界舞蹈队将“茉莉花”的芬芳化作翩跹舞步,藉表演传统文化节目,把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展现给世界。

摄影:李锋

精彩绝伦的表演带着浓浓的中国味儿,引发不少现场观众的共鸣,舞蹈结束后,不少观众和舞蹈队员们还一起唱起了《夜上海》。

闵行海联会秘书长彭炜林表示,这不仅是一次音乐和舞蹈的表演,更是一次文化交流,通过这样的形式,将“上海文化”名片带到香港,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内地,熟知内地文化,增进彼此的文化认同感。

“把我们对祖国的爱用舞蹈表达出来”

“茉莉花”香飘香江之畔,演绎着沪港情深。

带来这支舞蹈的锦绣江南侨界舞蹈队也是闵行区侨界舞蹈队中的明星团队,在市、区、镇等层级的各种比赛中荣获过多项大奖。

舞蹈队能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闵行区相关部门和虹桥镇的关心和帮助。

据团队负责人付中琪介绍,舞蹈队现有队员25人,平均年龄65岁,其中90%以上的队员都是居住在锦绣江南小区的侨眷。“2011年舞蹈队成立之初,仅有10名队员。一群热爱舞蹈的侨界人士聚在一起,但大家都没有什么舞蹈基础,经过长年的编、排、演的磨练,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团队能有今天的成绩,一方面是队员们团结、齐心、能吃苦,但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给予的支持和关爱。”

为了支持这些热爱舞蹈的侨界人士,虹桥镇文化中心不仅为她们提供训(排)练的场地,而且特别安排了一位舞蹈老师姚丽莎为她们提供专业舞蹈基础的训练及舞蹈编排等方面的指导。本次参加展演的节目《茉莉花》,更是特聘了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老师刘建强为编排指导。

摄影:李锋

一直以来,舞蹈队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和慰问演出,奉献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舞蹈队也因此被评为“虹桥镇侨界示范团队”。

“我们都是爱国的侨界人士,因为爱国和舞蹈的情怀走在了一起。成立舞蹈队的初衷就是想把我们对祖国的爱用舞蹈的形式表达出来。苿莉花高雅纯洁,举世闻名,我们要让它永远绽放。”付中琪说。

沪港两地文化交流的使者

本次赴香港展演,锦绣江南舞蹈队在香港打开了一扇展示祖国文化的窗口。

而早在今年7月底,她们已经做起了两地文化交流的使者。作为“青年跃动——2018年香港大学生实习领航计划”的子项目,第四次香港大学生体验“上海市民的一天”活动于7月28日在虹桥镇锦绣江南小区进行,当时接待他们的家庭不少是锦绣江南侨界舞蹈队的队员,相处中双方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当曾经参加实习的大学生们得知舞蹈队来香港表演时,纷纷和家人一起来到香江之畔,为舞蹈队的表演喝彩。

摄影:李锋

队员狄芙英告诉记者,“我家接待了3名来沪实习的香港大学生,他们都亲切地叫我‘奶奶’,我叫他们‘宝贝’。我当时做了18道菜招待我的‘宝贝们’,孩子们对上海的建筑、生活习惯、风情习俗都很感兴趣。离别时,我们互加了微信,一直保持联系。这次来香港,‘宝贝们’特地赶来看我们跳舞。他们一边看一边感叹:‘好美啊,奶奶们跳舞真美!祖国的传统文化真是太神奇了’!我听后真高兴!”

队员王师文说,“在维多利亚港边上跳一曲‘茉莉花’,围观的民众都在拍照,我感觉很自豪!7月份我家接待了4名实习香港大学生,这次在香港,我又见到了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热情地说要带我们游香港,我感觉真幸福。”

队员吴菊芬说,“我家曾接待了4名香港实习生,其中一名女孩和我的外孙女差不多大,她亲切地称我为‘外婆’,她最爱吃我做的响油鳝丝,她还说过自己很喜欢内地,想要来内地发展。实习结束后,我们情谊仍在继续……这一次,们又见面了,她将自己的妈妈也带了过来,自豪地把我介绍给她妈妈:‘妈妈,这是我的外婆。’,我好感动。”

队员梅豆接待过3名实习香港大学生。当得知梅豆中秋节要来香港展演时,孩子们特地准备了香港本地最有名的月饼,送给舞蹈队队员们。“当时,孩子们在我家参观时发现了团扇,好奇地问‘这是干什么用的?’当得知是跳古典舞的道具时,孩子们主动提出想要学跳古典舞,并感叹中国古典舞舞步太优雅了。香江岸边的舞蹈茉莉花,更是让他们惊叹。共同的文化底蕴将我们紧紧连在一起,香港的紫荆花,内地的茉莉花,两朵花并排开放,多好啊!”梅豆感叹说。

摄影:李锋

“台上,舞蹈队展现了闵行百姓风采;台下,香港青年学生与‘闵行百姓’凝结起深厚的情谊,这种民间交流交往也增进了彼此的文化认同。”彭炜林表示,这次的表演虽然结束了,但沪港交流仍在继续。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刘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