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又一栋老建筑开放!原怡和洋行大楼变身久事美术馆,长假人气打卡新地标

今年国庆长假,坐落于外滩历史保护建筑怡和洋行大楼6楼的上海久事美术馆(外滩馆)正式对外开放。

■外滩27号

虽然美术馆每天参观人数上限为300人,但上海市民们争相预约,渴望走进这幢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外滩大楼一探究竟,使其迅速成为国庆长假中最火的打卡新地标之一。

外滩27号堪称建筑界的“国宝”

久事美术馆所在地——外滩27号始建于1920年,原为英资怡和洋行所建的办公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楼由马海洋行设计,华商裕昌泰营造厂施工,高六层,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300平方米,1922年11月建成。

■大楼外观局部

大楼外观仿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全幢外墙采用花岗石垒砌,一、二层花岗石粗凿。三至五层的中部,贯以四根大理石科林斯圆柱,柱头柱底为四方形。柱间为阳台及石栏杆。二楼中央有石雕羊头装饰。内部底层四壁及地面均用大理石铺砌。

■栏杆

1955年后,大楼由上海外贸管理局及下属公司使用。1983年,又在其上加盖两层。

■地面

在2015年国家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外滩是上海唯一入选的街区,而外滩1号、2号、27号更是国家级的历史文物,堪称建筑界的“国宝”。

美术馆定位展现海派文化

对于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开发,上海市委市政府多次明确,要让更多的历史建筑可阅读、可亲近,同时要使老建筑融合新业态,既重现风貌,又重塑功能,努力在历史风貌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上探出新路。

■展厅现场

上海久事美术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众多外滩历史建筑的资产管理者,久事集团在外滩核心区域拥有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6幢,总建筑面积达13.8万平方米,其中外滩一线的建筑有7幢。多年来,久事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利用,注重挖掘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展厅现场

“一百多年来,上海外滩汇集了二十多幢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这些建筑凝聚了各国设计的精华,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群。外滩历史建筑是海派文化的集中体现,考虑到外滩建筑群的特点,美术馆将定位于展现海派文化。”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久事美术馆馆长龚德庆说。

■展厅现场

上海久事美术馆(外滩馆)面积约1400平方米,首期展出“百年交响——上海外滩百年历史变迁油画作品展”。该作品展曾于去年在刘海粟美术馆展出,引起热烈反响。

此次画展汇集了来自上海艺术界最具海派文化艺术特色的诸多名家作品近80件。其中不乏夏葆元、魏景山、姜建忠、王冠英等多位海派名家。

■陈予钢作品

展览上的油画作品涵盖了外滩沿线不同时代的地标建筑与场景,展现了外滩在不同时间的风貌,比如十六铺码头、外白渡桥、圣三一堂、半岛酒店等等,这些风格各异的油画串起了横跨百年的外滩记忆。

■任敏作品

步入美术馆,可以看到大楼内部格调优雅、装饰考究,楼梯、墙壁、窗户都极富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市民可在欣赏外滩建筑油画的同时,近距离品读建筑。

而透过美术馆面向外滩的窗户,市民更可一览浦江对岸陆家嘴的风景,直观地感受到新旧建筑的对比,上海的历史变迁尽收眼底。

■杜海军作品

未来逐渐形成美术馆群落

作为一个集展示、研讨等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美术馆将以公益的形式向公众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

“展示的作品会比较高端,而面向的受众更多是普通市民。这种将艺术与历史建筑有机结合的形式,对于推广和弘扬以外滩建筑为代表的海派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美术馆艺委会有关专家表示。

■展厅现场

据介绍,久事集团还将拿出一些外滩建筑空间用作艺术品的展示、交易、交流,逐渐形成美术馆群落。此外还将进一步挖掘区域文化特质,融入更多公众消费业态,让优秀历史建筑“重现风貌、重塑功能”,变“古旧”为“经典”,进一步擦亮上海外滩的文化名片。

久事美术馆每天参观人数上限为300人。市民可通过美术馆线上售票系统小程序提前进行预约。


“百年交响——上海外滩百年历史变迁油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10月4日至12月31日

展览地点:上海久事美术馆(中山东一路27号6楼)

开放时间:上午十点到下午四点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