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家庭教育误区,如何缓解家长群体焦虑 ?听教育大咖们怎样说

爸爸很少有时间陪孩子,那是不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家长为孩子择校焦虑怎么办?焦虑的家长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今天在2018第二届家庭教育公益论坛上,国内权威教育专家、“十佳”班主任和优秀家长等五位嘉宾,从不同视角解读家庭教育热点话题、分享家庭教育心得理念。

不去攀比能减少升学焦虑

送孩子进好学校给孩子找一个好老师,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每一位家长的心声。这个过程当中每个家长都会产生选择困难症,如何理解这种选择困难如何理解继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呢?

论坛现场,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为择校焦虑的家长开了一剂良方。

在张校长看来,“焦虑有各个方面,一个是择校焦虑,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小学、初中、高中。择校很多都是社会上的各种流传,有些是菜校就是比较差的学校,也有一些名校。其实从国际最权威的学业质量评价看来,上海不但是学业质量是高的,更重要的是学校和学校在学业质量上也是全世界差异最小的,比美国小、比英国小,比发达国家都小。我们有一定差异,但是差异并不是这么大,更谈不上是差距。还有也不一定这个学校成绩好一点,你读了你的成绩就好,是别人好不是你好,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择校焦虑可能会减少。”

第二个焦虑可能你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在攀比,你要考虑人有共性和个性,人是不一样的。怎么能够找得到一个自己适合的位置,放到这上面去。所以现在中小学从小学一直到高中都有一个职业教育的过程,也就是要他反思自己可以更适合搞些什么东西。

张校长用自己学校的学生给现场的家长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学校有一个学生,在我们学校读书平平,但是到了高中以后,也不是一个上海最顶尖的高中,发现他声音特别好,语言能力特别强,现在就去考上了主持人的职业。相当高兴,发挥了他的长处。”

如果这个人硬要读奥数和数学肯定比不过人家,也没有必要比,因为人是不一样的。他应该以后做什么,我们要有自己对自己的不断反思,不断了解,不去攀比,如果这两个都解除了,可能焦虑就要少很多。

张校长提出“学校之间的差距并没有家长们想象得这么大,学校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各学校可能办学特色不一样,有偏重运动类的、有偏重艺术类的,有偏重学科类的。不应当只关注差距,而应当去发现孩子的特长,尽可能帮助孩子找到合适的方向去发展,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人才。”

超前学习的优势实际只有半年

影响最终升学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是家长有一些无法左右的,孩子是牢牢控制在家长手中的。这个时候会出现让孩子做越来越多的作业,让孩子参加越来越多的培训,学习的时间越来越久,这样是不是可以让成绩取得突飞猛进的进步呢?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科研处处长吴增强,对“超前教育、反复刷题是不是能取得好成绩”进行了分析。

家长的焦虑就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孩子学得越早越好,超前的学习。第二学习的时间要越长越好,所以做得越多越好。

教育和学习还是要顺应孩子认知发展规律,儿童认知的发展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到抽象思维,有一个发展的阶段。它的认知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学习的内容也放上去的话,事半功倍。

心理学里面曾经有一个很经典的实验,是拿刚出生52周的两个双生子,其中一个双生子训练他爬楼梯,很快两周的训练会爬了,还有一个没有训练,但是到了5周以后,让第二个没有训练的孩子也爬楼梯,是不是提前训练的孩子爬得比双生子的弟弟快呢?就不是这样的。

到了孩子五周以后,这个孩子训练一周之后就赶上了5周以前训练的双生子,这个说明爬楼梯的训练在57周孩子基本已经达到了,超前的学习完全没有必要。

现在有很多小学一年级的家长还没有学,就焦虑了。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学加减法,学识了多少字,后来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发现没有开始学,很多孩子十以内,二十以内的加减法都会了,有些识100个字,50个字,这些都是在校外的一些机构学的。这个优势可以保持多少时间呢?大概半年左右,人家零起点的没有学的就赶上了。

超前的学习完全没有必要,这对大多数的孩子来说,当然确实也有一些孩子智力水平可能比较高,智力水平比较高的孩子心理学角度叫做正态分布,比例大概在0.5-1%。0.5%和1%智力超常孩子来说,我们确实可以从超前教育的角度,但是这绝对不是对99%的孩子都是这样的。超前学习对大部分孩子没有必要的,教育要顺应自然,不要拔苗助长。

学习时间越长,作业量越多越好?时间和量有一个度,学习确实是要有一个时间让他去巩固去记忆的。这个时间不能太短,练习需要一定的量,这个量有一个点。你到了这个点,再过度给他的话效率反而要下来。作为学校一个好的老师,怎么布置作业非常重要。

在吴增强看来,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是伪命题,超前学习的优势实际只有半年,反复刷题更是不可取,不利于孩子思维逻辑的培养。

焦虑的家长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十佳班主任”沈彦含以多年一线教育工作者的经验,对焦虑的家长和优秀的家长分别进行了人物画像,台下的家长们根据沈彦含人物分析,做起了自测。有家长提问“焦虑的家长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沈彦含平时工作当中接触到的焦急家长大概有几种:第一种家长本身就是焦虑的气质,不仅对孩子的学习情况焦虑,对于所有周围的事情都焦虑。大部分家长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焦虑,周围环境分为两块,第一是别人家的孩子,在和别人家孩子做比较过程当中产生焦虑情绪,还有来自自身的。这个家长本来是完美型的家长,方方面面追求完美很容易对孩子要求也很完美,就会产生焦虑。还有整个家族对于孩子的期望,对于怎样的孩子是成功的定义不一样也会产生焦虑。

平时接触的家长焦虑分为几个表现因素,第一种话特别多,碰到任何情况都可以把话题转移到孩子身上,第二管得很多,动作很多,对于孩子很多问题都需要管。比如孩子放学晚了,他会觉得孩子是不是在学校里面和同学玩,今天放学早了又担心是不是没有完成作业。焦虑型家长对于孩子具体产生的问题,没有办法给最具体的解决办法。

最后焦虑型家长对自我肯定很少总觉得自我不是最优秀的家长,这样的情绪会带给孩子,给孩子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其实是一个特别不好的情绪影响。

沈彦含指出:“家长的焦虑会让孩子产生叛逆的情绪、会造成孩子的不自信,结局是双输。”

和谐的家庭关系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论坛现场有家长提问,爸爸很少有时间陪孩子,那是不是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教子有方》节目监制昕明通过生动精彩的案例给予了解答。

今天我们特别鼓励爸爸参与家庭教育当中,很多妈妈常常抱怨,家庭缺位。但这是谁逼的?

举一个现实中的案例,你们可能认为不存在,当先生终于周末时不用加班了,送孩子去上补习班时。太太在出门前是这么嘱咐的,你带他去时中午不要吃麦当劳这种垃圾食品,去选择一些面什么的。孩子想,爸爸能够陪我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孩子跟爸爸说,爸爸我们今天吃一次麦当劳好吧?爸爸想,孩子就求我这一次,我不答应多没面子。于是说,走,去吃麦当劳。吃了很多好吃的,回去之后,爸爸在进门前说不能告诉妈妈啊。进门之后妈妈问,中午吃了什么?孩子想也不能撒谎啊,就说…挺好吃的。妈妈就特别凶了,到底吃了什么?孩子就说麦当劳。这个时候,很多妈妈通常就会说,不是让你不要带他去吃麦当劳的吗?这样下个周爸爸即使不加班也会问老板需要加班吗? 在妈妈无情指责当中,爸爸以后每个礼拜都加班了,再也不想回来了。

昕明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爸爸应该多陪伴孩子,在孩子面前多树立爸爸的光辉形象,这样可以减轻妈妈的陪伴焦虑,和谐的家庭关系更利于孩子的成长。”

论坛智慧结晶 新书现场首发

本届论坛,除探讨问题、答疑解惑之外,当天还为家长带来了历时1年多打磨、浓缩8位权威教育专家智慧锦囊、凝结15位优秀家长养育孩子的亲身经历的家庭教育汇编书《智慧陪伴 静待花开》。这本书由九大教育公众号联合推荐,教育大咖陈默、李月亮联袂呈现,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案例从高度、广度、深度“三位一体”告诉家长如何教好孩子,如何更懂孩子。

心理教育专家陈默在书中阐述了如何做一个智慧家长,“我们家长一定要更新观念,我们的孩子是生活在和我们不一样的环境下,处于不同压力下的孩子,在这样理解的基础下,才能知道应该如何沟通。”

此次论坛,既是教育理念和观点的深度碰撞,也是关于如何培育下一代的智慧启迪,聚焦孩子“未来力”,更是对家庭教育议题的刷新升级。家庭教育是一门可以学习和提高的“功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也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所谓“家庭教育”,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