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个多月,他们翻山越岭,让山区老人们画下了人生“处女作”

两个人,一辆车

从湖南出发,经重庆、四川、西藏、云南等地

陈凤华和武斌去往山野深林

寻找那些也许从未拿起笔的老人

鼓励他们画下这辈子的第一幅画

简单的线条、阿拉伯数字

或农耕工具、自画像……

历时4个月,完成了一幅幅人生“处女作”

灵感源于5年前:希望老人能留下些什么

10月23日,陈凤华刚过了30岁生日,也正是在这一天,上海戏剧学院端均剧场举办着他人生中第一场展览——《处女作》。

展出的作品,是一群生活在山区里,几乎从未拿过笔的老人们所画的生命中第一幅画。

“这些老人和我爷爷奶奶很相似,经历过很多苦难,有很多故事,但大都没机会受教育,不识字、更不会表达。”陈凤华说,这场展览的灵感源于五年前,而被他第一个说动来画画的老人就是自己的爷爷。

2013年,正在上戏读研究生的陈凤华家里突然出了点事情,赶回到湖南家中后,他发现爷爷奶奶干着急却帮不上忙的样子,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后来他听说,邻居家一个老奶奶去世了,“我和那个奶奶的孙子是发小,小时候常去她家玩。”邻居奶奶的离世,让陈凤华觉得挺凄惨的:“他们好像从来没有来到这个世界,没留下什么,也没被人记住,特别没有存在感吧。”

为什么会这样?他们不能留下些什么吗?于是,陈凤华想到了画画。

活了大半辈子,有了几十年人生经历的老人画的画会是什么样?

最开始,陈凤华找了爷爷做了个“实验”。

“一开始他不愿意画,觉得这是文化人的事,用他的话说,‘泥腿子’出身的人,干了一辈子农活怎么会画画?”最后,陈凤华想了个办法,骗说要交作业,爷爷才答应了下来。

有意思的是,陈凤华发现:爷爷画画的状态就像一个农民对待庄稼那样,非常诚恳。

“他画了一棵树,和平时看到的不一样,那是一颗充满各种颜色的树,主色调偏红。”陈凤华觉得,正因为爷爷没受过专业训练,所以不会被限制,画画成了一种天然的冲动。

陈凤华想把这些都记录下来:画、以及作画者的生活经历,让更多的老人们有表达的机会。

“或多或少的保留、记录下我们国家可能是最后一代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群留下来的处女作。”陈凤华说。

■90岁的田大英,正在画她的处女作——波纹

花了4个多月,寻找生活在山区中的老人

今年5月份,陈凤华骑着摩托车独自开始了这场“实验艺术”。

走访了二三个老人后,陈凤华听朋友介绍,上海国际艺术节有一个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正在接受申报,于是他决定试一试,“当时没什么把握,但我决定要做这件事的话,有资助更好,没资助也要做。”

幸运的是,陈凤华通过了审核,得到了“扶青计划”的资助。

之后,他找了个搭档——发小武斌,一个摄影师,两人租了一辆车,6月10日从湖南出发,途经重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沿途所见的风景

一路上,他们专去偏僻的山野深林寻找老人,鼓励他们动笔,完成人生中的第一幅画。

■陈凤华、武斌与吴桂珍老人一家合影

如何劝说老人画画?

怎么与不同地区、甚至不同方言的老人沟通,成为完成他们“处女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有时会找当地人帮忙翻译,告诉老人们就是体会下画画的感觉,玩一下,不要当成严肃的事。”一边鼓励老人随意下笔,但还是会遇到“害羞”的老人拒绝:“画不来嘛,没读过书,笔都不会拿。”

在四川,他们就遇到这样一位102岁的老人,张年海。

■张年海

对于画画,老人开始是拒绝的,不过在聊天中陈凤华得知,张年海年轻时曾做过泥水匠、木匠等工作,随后陈凤华就换了一个画画工具,类似泥水匠的刷子,让老人像搪泥皮一样来画画。

“这个我可以的。”此时张年海变得很自信,当身边的人拿来椅子让他坐着画画时,张年海把椅子拿开:“哪有搪泥皮是坐着的。”在陈凤华看来,老人当时画画的状态和劳作时特别像,很有趣。

历经磨难,曾被持刀抢劫

除了沟通,这一路上等着他们还有许多“磨难”,比如塌方、比如被持刀抢劫。

此行目的地多为山区,陈凤华和武斌常会看到各种石头滚落在路边。有一次他们在怒江赶夜路,突然发现路被石头挡住了,没办法只能退回到镇上过夜,此时招待所都满了,陈凤华打算找个人家寄宿。

“您这还有住的地方吗?”陈凤华向当地一男子询问。

男子示意陈凤华跟着走,到了一个黑漆漆的角落,男子要挟:“你给我点钱喝酒。”听到这话,陈凤华径直向有光亮的地方走去,前面正好有两个女孩在吃西瓜,而旁边正放着切西瓜的刀,不料男子突然拿起刀威胁着要钱……

眼看距离还有三四米,陈凤华故作镇定地打了110,“如果他过来就拿旁边的椅子砸他。”陈凤华当时已经想好了如何应对。

“那个地方出警很快,他一听我报警就跑掉了。”陈凤华躲过了一劫,那个晚上他们睡在了当地学校的走廊里。

“可能在别人看来,这一路挺艰苦,但我其实很享受。”在陈凤华看来,人这一生经历最重要,只有自己的经历不会被夺走。

■二人在途中露营

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远的路要走

陈凤华和武斌走了4个多月,每天都会接触到不同的老人,跟他们打交道,听他们讲故事,老人身上淳朴的个性也让这两个正当壮年的小伙子很有感触。

“现在的我们常常浮躁、欲求不满,但这些经历过苦难的人却对生活特别满足、乐观。”让陈凤华印象很深的是,有个奶奶对他说:“我现在都不想死了。”

在云南,他们遇到了78岁的佤族老人,娜海。

■娜海

娜海曾经历过佤族的原始部落时期,曾因战争在中缅之间逃亡,甚至最后一次回来时,因中国已实行了全面户籍制度而一度成为“黑户”,直到前几个月才拿到中国户籍,享受养老补贴。

娜海说:“你们年轻人一定要感谢这个时代,这是我们过去永远无法想象的时代,这个土壤是无可挑剔的土壤。”

“虽然无法感同身受,但或多或少都会对我们有一个启发。”陈凤华完全不后悔辞职去做这件事,反而特别开心,而这只是他“十年计划”的开始。

■途中的陈凤华

对陈凤华来说,这还远远不够,他想再来一次深度创作,去更远的地方,甚至是全世界。

十月初,这趟西南之行结束后,陈凤华回了趟家,爷爷看完了所有的作品,对他说:“你再给我准备一下,我再给你画一幅,肯定比之前的要好。”

这也让陈凤华更加确定: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不论年龄、文化程度……只要你给他一只画笔,一个机会。


视频:杨婷婷

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