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有爱!上海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今决赛,这5个项目获金奖~

共青团上海市委联合市文明办、市志愿服务公益基金会等单位首次举办的“奉献杯”上海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上海站活动,今天在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举办决赛。

团市委副书记邬斌出席活动并致辞,来自志愿服务领域的专家学者、各级团组织代表和青年志愿者代表近250人出席活动。

本次大赛的主题为“爱心上海 益行青春”。自今年7月份正式启动以来,得到了广大青年志愿者和志愿服务团队的积极响应,通过组织化推荐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方式,共有近200个项目进入初赛,分为社区服务(含助残)、环境保护、扶贫援助、文化教育和助力进博会五大类别开展比赛。

其中,助力进博会是为了更好体现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胜利召开,激励更多青年志愿者参与进博、奉献进博而增设的类别,也成为上海站的一大亮点。

经过初赛的激烈角逐,共有26个项目脱颖而出,进入决赛环节。在决赛现场,参赛选手们分别通过路演和答辩环节,对自己的项目进行了全方位展示,经综合专家评委打分和100余位大众评审团的现场点赞投票,最终五个项目荣获金奖,十个项目荣获银奖。

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获得金奖的五个项目吧:

“平安地铁”APP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以迎接“进口博览会”为契机,向社会推广“地铁安全 社会共治”的管理理念,通过开发“平安地铁”APP项目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

软件通过不断更新迭代,逐步实现了“安全护行”、“事件上报”等主要功能。志愿者可在乘坐地铁途中参与“安全护行”,协助识别违禁品、甄别可疑人员,通过软件及时发现并反馈车厢、车站存在的四乱现象、不文明行为、安全隐患等信息,成为轨交公安、行政执法、车站安检等安防措施的有效补充。

与此同时,申通地铁集团正与市委组织部、市文明办、市综治委、团市委、市国资委等部门积极推进,号召全市基层党组织、党团员、平安志愿者参与“平安地铁 随手公益”志愿服务,让公益成为生活习惯,共同提高公共安全防范意识,构筑地铁安全的强大合力。

“目”浴阳光 预防近视健康公益大行动

“目”浴阳光预防近视系列健康促进活动理念先进、方法科学、形式活泼。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儿童青少年和家长预防近视的意识和技能,主动参与多样有效的户外活动,帮助预防近视的发生,同时在全社会掀起科学爱眼护眼的良好氛围。

“‘目’浴阳光 预防近视”还曾被国家卫生计生委采纳作为2017年6月6日全国爱眼日主题。“‘目’浴阳光主题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亲子健康跑、亲子嘉年华、草木贴画大赛、草木大搜索、动物大搜索和眼底世界大搜索共6期户外大型活动以及4期全市性创意作画大赛。单次活动覆盖家庭近千组,累计参加人数达7000余人,共征集绘画及贴画近5000幅。几十家主流媒体全网宣传报道,千万人次辐射宣传,丰富有益的活动内容及新颖的活动形式广受好评。

《酱紫的蛙》健康科普公益项目

目前,健康科普在中老年群体中具有较高关注度,但在青年群体中关注度一直不高,同时该群体对健康的需求却与日俱增,“青年”与“健康科普”之间疏远为他们的健康埋下隐患。

为此,《酱紫的蛙》作为一档健康促进项目营运而生。它是由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并在长宁区团委、长宁区卫计团工委指导下三方合作打造的科普平台。通过摄制科普短片,《酱紫的蛙》将辖区内的优质健康讲师资源,通过新媒体传播到青年和青少年受众,服务青年解决他们对健康问题的需求。

项目覆盖人数超过20000人。同时,在各大公众号如:上海市团委“青春上海”、上海市卫计委团委“青春医家”、今日头条等均有播放,广受好评。曾荣获上海市团委“飞跃创新奖”、上海市卫计委团委“首届上海市卫计系统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金奖”、长宁区团委“十大新媒体品牌”、“最具活力科普奖”。

声音照亮世界——无障碍电影

被折断眺望世界的翅膀,却折不断触摸世界的灵魂

被遮住盼望阳光的眼眸,却挡不住向往光明的心愿

黑暗的路上,总有温暖照亮前方

一片漆黑的世界里,我愿把声音变成你的那道光

上海财经大学数学学院的无障碍电影项目始于2015年,如今已经走过了三个年头。为他们做一部通过双耳就能听懂的电影,是这份初心支撑着大家不断前行。越来越多的同学注意到了视障人士这个弱势群体,加入进来。

志愿活动规模从院级拓展到校级,从线下招募志愿者拓展到线上,从撰稿、审稿到配音、剪辑,志愿者各司其职,做出了一部又一部无障碍电影成品,线上在喜马拉雅电台上传音频,线下在敬老院为视障老人们放映。

东方网青年志愿者西部支教公益行

2004年4月,东方网出资30万元援建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清水乡一心小学。2005年,完成了校舍重建和各类用品添置工作后,正式更名为“东方网希望小学”。15年来,东方网的青年志愿者们坚持定期组织支教队伍,至今服务学校师生600余人,捐助物资超过百万元。

东方网青年志愿者们为当地学生们准备形式多样的课程和活动。他们把精心挑选的书籍背进大山,通过图书分享会的方式与学生们交流互动、座谈对话,分享彼此的故事;他们与学生们共同完成趣味运动项目,在协作中建立信任;他们还跟随老师走访学生家庭,让需要帮助的孩子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爱。

值得高兴的是,学生杨伟强凭借自身努力和东方网的长期捐助考进了西安交大,学生郎牛巧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女孩,我们也期望通过爱心支教的形式和媒体的宣传,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圆梦。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林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