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如城市副中心新一轮规划昨发布 ■规划建成服务长三角公共活动中心-真如羊肉等美食延续 核心区将有五条轨交

●“一核两心”

“一核”即曹杨路与铜川路交汇点的综合功能主核心。以轨道交通为支撑:轨道交通7号线和11号线已经建成运营;轨道交通14号线和15号线正在建设;同时规划建设轨道交通20号线。借助轨交11、14、15号线站点及沿线展开全新TOD发展模式。创新性规划地下H型车行公共通道,直连商业体地下车库,同时规划地下、地上多层次的步行交通体系,营造全天候、无障碍、高度智能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两心”即东部围绕岚皋路、铜川路的商业文创功能次核心节点,北部围绕上海西站综合交通枢纽的站城一体化次核心节点。东部商业文创功能次核心节点依托现状品尊国际商业功能,以文创产业为启动引擎打造“文创+”全新商业模式的产商联动先行示范区。北部站城一体化次核心节点借助西站枢纽进行功能业态复合的上盖开发,集沪宁城际铁路、轨道交通11、15、20号线、出租车、社会停车、长途客运巴士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成为上海构筑长三角“一小时”大都市交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横双轴,一廊一环”

“纵轴”即南北向的曹杨路商业商务功能轴,“横轴”即东西向的铜川路文化生活休闲轴,共同构成真如地区活力多元的空间结构;

“一廊”即真如生态长廊,利用地区丰富的自然水系和高压走廊内的绿地空间构筑连接内外环的生态纽带,打造普陀区低碳发展的绿色地标;

“一环”即真如活力环,结合蓝道和绿道,串连真如古寺、中环岛、真如文化中心、上粮创意工坊、上海西站等板块,营造多元包容的城市氛围。

晨报记者 杨天弘

真如古称桃溪,依水而兴;元代迁建真如寺,缘寺而起,古镇真如也自此因寺闻名。如今,伴随着周边红旗村、铜川路水产市场、金盛好来福家居市场等地块综合整治完成,百联集团、光明集团、大众交通等市级企业集团地块收储框架协议陆续签订,红旗村地块、铜川路水产市场及岚皋粮库地块城中村改造相继启动,高·尚领域、星光耀广场等标志性项目建成投运……真如副中心的未来备受关注。

昨天下午,普陀区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真如城市副中心的新一轮规划。

新一轮规划引入多种功能

真如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东起岚皋路,西至真北路,南至武宁路,北至富平路,规划总面积6.16平方公里。依托沪宁发展轴,发挥上海西站城际、城市交通枢纽综合优势,规划建成服务长三角的公共活动中心。

据介绍,着眼于完善城市功能分配,新一轮控规调整,引入多种功能的混合,重点丰富高品质生活性服务、综合公共活动等功能,加强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国际教育等功能的导入。在延续上一轮控规的理念基础上,规划形成“一核两心”、“纵横双轴,一廊一环”的空间结构。

延续真如历史文化资源

除了保留并延续以真如古寺、真如古镇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扬以真如羊肉、铜川水产为代表的美食文化资源,以银杏古树、真如港、梨园浜为代表的生态文化资源,以及发展上海西北地区特有的历史风貌与现代都市旅游文化融合的旅游资源外,副中心还将通过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设置,优化真如城市副中心地区的功能品质。

规划设置真如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博览中心、中海大剧院、市民运动中心等大中型文化体育设施;结合办公建筑设置若干综合体文化体育设施;结合商业空间设置若干嵌入式文化体育设施等。

另外,还增加了文化产业设施的设置,如创客空间、技能培训类设施、休闲体验类三类。其中,创客空间汇聚爱好文化创意、艺术创作的人群,将来自美术、音乐、电子、机械等领域的创意变为现实作品,形成充满艺术与灵感的氛围。技能培训类设施以文化、艺术为主题,亲子教育为主要功能,培养幼儿及青少年对艺术文化的兴趣爱好,如亲子艺术体验、青少年艺术教育等。休闲体验类设施将现代科技融入文化、体育空间,面向艺术/体育爱好者、科技爱好者和普通大众,以带有科幻感的形式组织文化、体育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副中心整体摩登了,那么其生态是否被忽略?这也是不少市民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记者了解到,真如城市副中心地区坚持生态优先,结合城市公共休闲设施建设,串联普陀区内外环地区,着力打造长约6公里、宽130-150米的复合型生态廊道。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杨天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