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将如何变革?

在人工智能发展大势下,将为我们的教学带去怎样的变革?

第四届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小学课堂教学重构研讨会近日在金山区朱泾地区小学学区举办。本次研讨会以“学习环境营造与多元创新教学”为主题,关注在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中如何站在全人教育、泛在学习和大课程观角度重新审视和重构课堂教学,致力于为来自海峡两岸、港澳地区的教师和专家提供跨越理论与实践的对话交流平台。

日本知名学者佐藤学、香港教育大学副校长李子健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于泽元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教师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宋萑教授、台湾师范大学师资培育学院黄嘉莉教授等来自海峡两岸、港澳地区多位在课程与教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具有深刻洞见的教师和专家出席研讨会。

金山区教育局副局长盛明秀介绍了小学课堂教学重构的金山模式。2012年金山区开展基于课程标准探索学科基础素养培育的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意素养”三维教学目标,落实学科素养培养关键能力,最终形成了“金质10”区域小学学业质量评估体系。通过课程意识、教学行为、师生关系、教育观念四个方面的转变,重构培养学生能够适应其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课堂教学。

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与会者纷纷聚焦未来教育的变革。

黄嘉莉认为,现在的全球化更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与权益,“教师必须能够认识学生个体的多元性与差异性,提供适切的学习设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获得成功的经验”。

“未来已来,我们还生存在过去”。于泽元从人工智能发展的大势,分析了其对未来教育目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教学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他认为人工智能将对“深度学习、自适应学习、个性化学习”等学习方式带来深刻变革;未来的教学结构中,“师生将成为学习探险的伙伴”,“要有核心任务的生成”,“教学形态上将是多中心学习与差异展示”等。

佐藤学通过具体的案例来观察分析学习共同体,认为学习共同体的打造必须“保障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权力”“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开放的学习共同体能发挥更大学习效率”。

 

据悉,研讨会还分别在金山区第一实验小学、朱泾小学、朱泾第二小学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三个分论坛。香港教育大学副校长、长江学者李子建教授在闭幕式上做了《新世纪下多元取向的课程与教学创新》主题演讲,他着眼于中国、美国、芬兰等国家的课程改革,阐述课程教学创新、二十一世纪技能和自我学习的意义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