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一定要去看世界! “陈丹燕在路上”展,揭秘一个作家的精神成长史

“人生在世,一定要去看世界。”

20多年前,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愿,作家陈丹燕踏上了旅程,而且一直行走至今。

■2018年,加利福尼亚美国河,乐居镇

她是中国作家中第一位走出国门的背包客。两年前,她被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局任命为塞尔维亚国家旅游形象大使。这也是第一位被任命为旅游形象大使的中国作家。

12月6日,在“光的空间•心厅”揭幕的明珠美术馆一周年特别展览“陈丹燕在路上”, 以摄影、书籍、文献、声音为媒介,展现了作家陈丹燕的行走足迹以及心路历程。

“在路上”成为她人生的关键词

“世界真美好,陈丹燕的梦想实现了。”

在展览开幕式上,陈丹燕感叹到,“我想展现的是我这样一个上海作家是怎么长成的,这背后可能也是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漫长的引子——个人阅读史、意大利壮旅、陈丹燕在路上、漫游、一个作家的养成,共五个部分。

从七岁时捧读第一本文学著作,一次次出发,旅途与文学的道路相互交织,“世界与家乡,原来是个完美的圆环。

上世纪八十年代,陈丹燕是儿童文学的代言,之后是少女文学的代表,九十年代,著名上海三部曲《上海的风花雪月》、《上海的金枝玉叶》、《上海的红颜遗事》。她是上海都市文化的代言人,也是中国作家中第一个走出国门的背包客。

■2015年,贝尔格莱德灵感降临,路过我身边

少年时,翻译家是她的摆渡人。在外国文学的纸页中,在沙沙作响的短波声里,她要去看一看那个由作家文字构筑起来的世界。

于是,从1990年至今,她一次次出发与归返,让“在路上”成为她人生的关键词。

看过的书、写过的字、走过的路

在开幕式上,陈丹燕回忆了过去看过的书、写过的字、走过的路。从短波收音机年代,到电视纸媒时代,再到如今的新媒体时代,展览包含的丰富内容也映照了一个作家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印记。

■2016年,成为了一个作家

“少年时代的我,有一个人生口号:人生在世,一定要去看世界。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在上海的安静春夜,沙沙作响的短波声里,我将去看一看那个由欧洲,美洲以及亚洲的作家用文字构筑起来的世界,作为自己人生的梦想。”

许多年后,陈丹燕踏上寥落了一百年之久的意大利壮游旧地,在散落在亚平宁山脉各处的古书图书馆和旧修道院里,重读一箱子特地带去的少年时读过的书。“方才意识到,已经很多年,我在路上了。跟着那些出色的小说,我一路踩在小说留下的足迹里,去认识这个世界和人心。长风万里,常常回到的是自己的内心。”

陈丹燕说,蒙田散文的译者马振骋先生曾在她带着一箱子书前往意大利的时候,来为她送行。“他祝愿我能像十六世纪前往意大利的蒙田那样去旅行。旅途漫长,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 但我知道,陈丹燕在路上。”

■陈丹燕的藏书

在安福路一小,7岁的陈丹燕读到了人生中第一部西方小说《海底两万里》,那是凡尔纳应乔治•桑的要求写下的海洋小说,他们都曾是“GRAND TOUR ”的旅行者。中学一年级,陈丹燕第一次在地理课上看到了世界地图。

《海底两万里》和当时的地理课本,都被陈丹燕带到了展览上,安静地躺在展板下的书架上。

■陈丹燕与苏老师

陈丹燕还请来了当年自己的地理老师,已经80多岁的苏老师。正是她的地理课,激发了少年陈丹燕对世界的极大兴趣。

32岁以后世界就是学校

青少年时期,是从学校、书本里学习世界,32岁以后,世界就是学校。

陈丹燕说,“对世界的感受就是我的作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就是我的学期论文。”

在她看来,书跟旅行之间的关系有一种非常本质的、根源的关系,也可以说互为根源的。

“在阅读和旅行的交织中,我向外找自己,向内找世界。于我而言,旅行最重大的意义便是自我的成长。在旅行中,我去拜访一个完整的自我,它让我能望得辽远,想得细密,理解人生的遗憾,与这世界的好处。”

■2013年,芭芭拉家的小床,德国,柏林

展览中呈现的一部《神曲》,对陈丹燕有着特殊的意义。 “小时候读《神曲》,其实不懂它的意义,只觉得里面描写的但丁对贝阿特丽切的爱慕,是世界上最好的爱情。”

■2015年,苏博蒂察犹太人会堂

陈丹燕说,后来慢慢知道了《神曲》对文艺复兴的世界观、宗教观的重要影响,在意大利重读,找回了最初阅读的感觉。“我去了但丁曾经生活过的好几个城堡,当时,作家一直在迁徙,一直‘寄人篱下’。回到当时的场景,才能体会到他作为流浪者的悲苦。”

和梦想一起上路的是一大箱书

在旅行中,和她的梦想一起上路的是一大箱书,那是陈丹燕从小阅读的各种西方小说。她带着这些书重访作家的生长地、写作地、旅行地。

阅读于她,是一场身心并用的漫游,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浑然一体,冲破了身心所有的疆界。

■陈丹燕手写的咖啡馆书单

在展览的策划过程中,几经打磨,陈丹燕梳理出一张意义非凡的书单,从版本到译者,这张书单凝聚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她踏上旅途的扎实储备,也是从这张书单出发,她边走边写,写出了整整一套十余本关于旅行的文字。陈丹燕将这张书单和一套“陈丹燕旅行汇”丛书捐赠给明珠美术馆。

■2018年,加利福尼亚中国营地

因为喜欢长篇小说《哈扎尔辞典》,陈丹燕带上小说前往作者米洛拉德•帕维奇的故乡塞尔维亚。

“带着自己的身体走进小说环境里,这样的阅读总是激起读者心中奇异的梦幻感。而将自己的身体带到贝尔格莱德,带到作者的家里,来到小说最初出发的源头——作者的床上、枕上、笔记本边上,短暂占有这些私人领地,一个读者疯狂的梦想实现了。”

■2018年,贝尔格莱德,在旅行中一个作家的书桌

她说,“作家帕维奇的故事里,世间的漫漫长路一直粘在捕梦者的脚下。这个形容也适用于我,我就是个捕梦者,我走在我的捕梦之乡。”

“陈丹燕在路上”展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6日至2019年3月3日

展览地点:光的空间•心厅(吴中路1588号爱琴海购物公园7楼)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