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湾丨社区议事厅:架起党群“连心桥”

打造一流的社区需要一流的治理方式,做到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和巧心提高社区管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辖区居民的获得感、满意度。今年以来,江湾镇街道结合大调研工作,在每周党政联席会议上开设“社区议事厅”,邀请两个居民区书记、主任参加会议,开辟会诊社区急难愁盼问题的绿色通道,耐心倾听基层呼声,及时感知基层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做到打通服务基层、支撑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问题导向:协商督办,打造基层治理的“助推器”

“民心所望,政之所向。”在开展社区治理的过程中,要想办成一件民生实事,往往有时“锣齐鼓不齐”、又有时“买得起马备不起鞍”,常常较难形成合力。不少看似容易化解的问题却解决不到位,让有些问题逐渐演变成社区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痛点”。

为了畅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江湾镇街道开出“面对面谈、心交心讲、实打实问、手拉手帮”的良方,今年以来,街道在每周一次的党政联席会议上邀请两个居民区的书记、主任列席会议,让他们如实反映辖区居民的实际诉求,会上党政班子集体“会诊”,谋划对策,能答复的当场给出答复,不能答复的由街道分管领导牵头,会后深入了解情况、跟踪推进落实。

截至目前,已邀请60个(次)居委会列席会议,在会上总共提出110余个问题。现场当即得到答复的问题73个,已经完全解决的问题18个,正在推进落实的问题19个,参加“社区议事厅”已经成为江湾各居委的常态工作。

把“向上对口”变为“向下对应”,借力“社区议事厅”,江湾镇街道解决了辖区内的不少问题。例如,了解到居民区无子女的纯老户希望政府能以房养老后,街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现有的养老政策积极给予关怀,安排助餐服务,安排居委干部和志愿者主动上门关怀,陪同就医等。还有,韶嘉路在车站北路以北是一条断头路,常有不知情的司机开来后再调头出去,碰擦事件时有发生。街道及时安排社区管理办实地勘察,协调交警部门处理,两周内在路口安装了交通指示牌。

聚焦需求导向:多元共治,绘出基层治理的“同心圆”

“根植于基层,润泽于百姓。”“绣花”式的社区管理方式要求政府转变工作职能,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居民的关系,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完善实施管理的流程,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绣花”功夫有没有下到位,社区治理便可见分晓。为了让社区治理像“绣花”一样精细,进一步提升社区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让社区运行变得更加科学化和智能化,江湾镇街道运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手段,力求做到“驻地全覆盖、帮扶无死角”,正在为建成一个美丽、和谐、平安的高品质社区不懈努力,争取让江湾这片区域更有温度、更具魅力。江湾镇街道打造的市民驿站正是在打通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而“微片区”微信公众号就是社区管理的终端。

屋舍鳞次、绿树成荫、家庭和睦、邻里和谐,行走在江湾的楼前屋后、街角巷头,一幅快乐、充实的美丽画卷正在江湾人的眼前徐徐展开,令人心旷神怡。江湾镇街道共有6个市民驿站,将党建服务站、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食堂等融为一体,满足居民特别是老人的各种需求。同时,依托市民驿站为业委会交流、物业协商、居民反馈等提供了一个议事、决策的公共场所。例如,江湾镇街道第一片区市民驿站的党建服务站内设有党课宣誓厅、共治议事厅、群团工作室、书记工作室,同时引入了“虹讲堂”、“微党课”等品牌项目。另外,为了打造“门厅——驿站——中心”的家门口党建阵地群,形成了一个开放、共享的“15分钟党建活力圈”。比如,江湾镇街道协调江湾医院、411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41位医疗服务系统的医护人员,为虹纺、虹湾、安汾、场中、场中二、胜利6个居民区的200多位居民,提供合理用药健康讲座、免费医疗咨询检查、签约家庭医生等温馨服务。

“知民情,情况在一线了解;解民忧,问题在一线解决;聚民智,工作在一线推动。”通过居民参与的发现机制、部门联动的处置机制、平台协同的共治机制,江湾镇街道构建了一个辖区全覆盖、时段全覆盖、领域全覆盖的网格化管理平台。江湾镇街道推出“微片区”微信公众号,成为虹口区第一个专门应用于网格化管理的政务新媒体平台。居民可通过该微信平台与后台工作人员取得实时交流,工作人员会在第一时间为居民解决突发情况和棘手问题。“微片区”微信公众号引导居民自己发现辖区内的现实矛盾,鼓励他们亲自动手提高自治的主动性,同时更好发挥街道各职能部门的专业能力。由后台工作人员来跟街道各职能部门对接,大大缩短了居民解决实际生活困难的周期和流程,有效降低老百姓跑出去办事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可能性,把一些问题在发生之初就杜绝掉隐患,降低未来执法的难度。该微信平台自开通以来,已经初步形成平台接报、多功能集成、各部门协作的智能化服务链,可谓是“一站式”解决了居民的大部分需求,居民再也不用为身边发生的一些小事而“头疼大半天”了。

聚焦效果导向:解忧汇智,跑出基层治理的“加速度”

“共建美好家园,同享幸福生活。” 坚持想居民之所想、急居民之所急、解居民之所困,“让辖区老百姓不断提升满意度。”为了圆全体江湾人这一共同奋斗的目标,江湾镇街道不怕“亮丑”,通过开具小区“体检报告”,罗列“问题清单”,全方位收集问题,全过程梳理难题,集中商议探讨,补齐各种短板,使社区工作从“发现上报”升级为“协调处理”,从“基层自转”提升为“上下用力”,督促街道各职能部门下沉到基层去找办法、寻对策,由“社区议事厅”牵头,街道各职能部门配合完成,统筹各责任主体联合行动,集众智、聚群力,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达成广泛共识,在更多资源、更优服务、更强管理上形成有效合力,逐一化解居民身边的难题。

通过精准性施策、精细化管理、服务型便民等一系列举措,江湾镇街道努力让居民拥有整洁美观的居住环境、设施齐全的硬件配备、有序便捷的社区服务,力求“绣”出一个环境更美、家园更暖、民心更聚的美好江湾。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作历来是社区硬件更新中的“硬骨头”,了解到居民对老旧住宅增设电梯的呼声愈发强烈,为早日圆居民的加梯梦,江湾镇街道迈过了不少坎儿。面临建筑结构客观条件限制、规划报建合规性限制、资金筹集困难、邻里纠纷多、意见协调难统一等诸多问题,想要“一刀切”推开加梯工作难度较大、不太现实。江湾镇街道凝聚起加装电梯的磅礴力量,通过先前成功加装电梯的案例,带动当前居民楼加装电梯的热情。包括项目审批、备案许可、电梯选型、方案招标、噪音扰民、施工占地、安全隐患等事项都需要多方合力才能完成。在街道支持、居民区党总支协调、居民共同协商下,在房管局、规土局、建管委、市场监管局、建筑管理中心、市区供电公司等区域化党建单位的支持下,辖区内已有5台电梯建成、3台电梯在施工中、1台电梯正在规划审批中。而且,为使江湾镇街道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区域协同”的成功经验得到复制推广,及时成立本市首家专为老旧公房加装电梯开展服务指导、承接委托管理的社会服务机构“虹口区家加乐加装电梯事务所”,提供意愿征询、行政审批、施工管理、运维保养等环节专业指导。近日,在江湾镇街道召开的社区信息发布会暨虹口区家加乐加装电梯事务所信息发布会上,发布了《虹口区加装电梯工作法2.0版》。2.0版将社区征询流程和加装电梯规范性文件833号文的行政审批流程转换为简单清晰的流程图。

追寻利民、惠民、乐民的目标,恪守倾听民意耐心、化解矛盾顺心、服务居民贴心、美化家园用心的理念,江湾镇街道用实际行动证明社区治理量质并跃不再是一句空谈。

小编手记:

面对面问政民生 心连心排忧解难

“面对面话民生,心连心谋发展。”心系千家万户,于大格局中精耕细作,江湾镇街道辖区内实现了华丽转身变出了“新天地”。社区治理就像持家一样,需要精打细算,党建引领可以凝聚基层治理的最大公约数。江湾镇街道开设的“社区议事厅”,采取“理清单、压责任、抓协同”的环节,具体落实管理下沉、资源下沉、人员下沉,有效整合和发挥政府资源的优势,努力把社区各项事务做实、做细,不断促进社区运作的良性循环。当然,解决实际困难只是完成了“社区议事厅”的上篇,构建出一个社区治理的长效机制才是最终的目的。接下来,江湾镇街道将继续完善社区治理的动力系统,继续遵循注重实效、聚焦问题、深化内涵、建章立制为根本,采用“点上突破、面上带动”的方法,致力于突破社区治理从“平台”到“行动”的积极转向,着力打造出一个“常态化运行、可复制推广”的“江湾范本”,使党建引领下的政府服务和民生福祉惠及更广泛的居民。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吴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