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回忆录|阴雨天的农家生活片断回忆,期盼艳阳天……

太阳躲在云层外,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有时候拨开云层,露一下惨淡的笑容,扮一个鬼脸,又迅速合上云层,在云层外躲着。躲着,躲着,它睡了,10天、8天、半月、一月。云层底下,风冷,冷嗖嗖;雨寒,寒瑟瑟……

如此阴雨天,为长风地区的气象数据所少见。焦躁的情绪,湿漉漉的生活,于是,有“好事者”发布“寻人启事”:“太阳公公,你在哪里?”……

■ “太阳公公,你在哪里?”

“绞圈房子”捉迷藏

阴雨天不影响我们在老屋捉迷藏。农家老宅房屋是“绞圈房子”:大宅中间是客堂,两旁是南北向的正厢房、灶间与落檐房,从正厢房两旁向南延伸是东厢房、西厢房,再向南延伸的是两侧的东西向正房间、以及灶间、落檐房等(老祖宗论资排辈,按辈分顺序居住)。房间与房间,间间相通,有房门开启。我躲,你捉;或者你躲,我捉。灶膛边的柴堆里,房间里的床底下,厢房间的阁楼上,都是藏身的好地方。你呼唤,我不吭声。你在明处,我在暗处,乌赤墨黑,你是找不到的。但没多久自觉没趣,便会出来,悄悄跟在你背后大叫一声,把你吓一跳(胆小的会被吓哭)。大人知道后便会训斥:“不许吓人!鬼吓人,不会吓死人;人吓人,是要吓死人的。”

■ 童年时代的捉迷藏

晚上走路要“咳嗽”

为了不吓人,所以在晚上乡间走路要“咳嗽”。看见前面有人在走,走在后面的便会“咳嗽”一声,表示我来了,是人,不是鬼,不要怕哦。走近暗处、或者墙角拐弯处,也会“咳嗽”一声,告诉可能躲在暗处存心要吓人的“鬼”(会有这种“缺德鬼”,吓你一跳,哈哈大笑):不要吓我呀,我胆小,好怕唉。所以“咳嗽”为信号,似乎成为农村走夜路的约定俗成。

我走夜路也学会了“咳嗽”的习惯。当年背着书包回家,路过篱笆墙拐弯处要“咳嗽”,看见前面有人要“咳嗽”,哈,也是为了壮胆。现在不用再“咳嗽”,路灯照明、大道畅通,也不用再担心拐角处的“缺德鬼”吓人。

沟渠排水老农忙

捉迷藏是童趣。童年不知大人苦。要知道这连续的阴雨天,可苦了大人。靠天吃饭的农家大田,土壤饱含水分。越冬的矮脚青菜、塔苦菜、圆叶小菠菜等,病恹恹的,失去了阳光下的光泽。所以“万物生长靠太阳”,离开了太阳的光辉,农家大田一片灰暗。老农的脸上,也是阴沉沉的。

排水是需要的。老农拿起了铁锹,在农田沟渠旁察看墒情。见低洼田积水处,开掘沟渠排水,不让菜蔬“烂根”。那个年代的农田,没有大棚。不像现在的大棚生产,可以不愁阴雨。没有太阳光,还可以开灯照明。当然,当年越冬的刚出土的秧苗,倒是享受“暖房”的待遇。所谓“暖房”,是在地垄上的弧形支架盖一层“油嗒纸”(一种涂桐油的纸,相当于现在的塑料薄膜),可以起到防冻保暖作用。就好比BABY,是需要特别的照顾与护理的,以便来年开春时移种到大田,快乐地成长。

■ 卷心菜、花菜

老农也有开心的时候。当本年度计划供应市场的卷心菜、花菜等收割完毕装上箩筐、挑上铁壳拖车时,老农阴沉沉的脸笑开了。因为离年终分红的日子也近了,老农似乎已经嗅到一大把钞票的香味……

灶膛火温烘衣服

这连续的阴雨天,也苦了农家主妇。孩子一大堆,衣服半湿不干的,屋内与门外廊檐下,挂满了衣服。那个年代倡导勤俭治家,穿的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所以替换的衣服不多(不像现在衣服一大堆,可以献爱心,做慈善,帮助贫困户)。还有袜子有洞也补(我补过袜子)。鞋子破了叫修鞋的补。读书用的书包,也有补丁。

好在农村有大灶。灶膛火旺旺。每天都要起灶用炊。用灶膛火温,将那些要穿的衣服烘一烘,去掉潮气。我在灶膛烘过衣服,感觉不错,炉膛的火温,相当于现在的电吹风。还有,火烬后的炉灰,可以焐山芋、焐珍珠米(玉米),喷喷香,味道不错……

■ 灶膛火温烘衣服

脚炉烘尿布,留有余香

还有,脚炉也可以烘衣服,适宜尿布、袜子、手套等小件物品。脚炉铜制,炉盖面有小洞,里面盛有炭火。脚炉里的木炭,取自灶膛内燃烧过的火红木炭。农家在炉膛旁边置有甏,将灶膛内燃烧过的木炭用火剪捡出来,放进甏里盖住熄灭,用时取出来为引火物。木炭放在脚炉里可以恒温。脚炉主要烘脚,用来烘尿布,已成为传说。

尿布用旧布自制,洗后可重复使用,不是现在的一次性尿布。所以尿布留有一股淡淡的尿香味。哈,童年的尿香味,至今难忘,哪怕有点儿“胡椒味”。

■ 脚炉烘尿布,留有余香

“邋遢冬至干净年”

“邋遢冬至干净年”(长风地区农谚)。好在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长风人盼“晴”指日可待。问世间“晴”为何物?瞧,心急的小伙伴放起了炮仗(那个年代可以放炮仗,现在不可以放啰),炮仗声震天响,把躲在云天外太阳公公给震醒啦。于是,太阳公公揉了揉眼睛,伸了个懒腰,拨开厚厚的云层,捧出一个暖烘烘的艳阳天……

■ 太阳出来了,老屋庭心晒衣被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朱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