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西门街道丨老城厢里的数学题,用精细化管理让文庙区域“大变身”

文庙地区,北起复兴东路、南至文庙路、西起中华路、东至河南南路,覆盖了文庙、曹家街、学宫、小桃园4个居民区,占地面积约17.23公顷。区域内有上海文庙、小桃园清真寺、上海特别市临时政府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和普育里、西仓桥街141号等文保点,也有敬业中学、蓬莱路二小、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教育文化设施,历史人文底蕴深厚。但与此同时,随着上海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空间格局的演变,老建筑承载力降低,区内空间狭窄,居住状况、周围环境以及基础设施配套难以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作为老西门的当家人,街道党工委书记庄卫勤和街道办事处主任徐树杰,好像是家居类空间改造节目的设计师,需要同时兼顾时代和居民赋予的多重要求。

在这座位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超小型街道,他们和团队,即要根治因违建而来的顽疾,托住安全底部,又要保证旧区居民有尊严的居住需求,还要保护老城厢的城市肌理,重塑老城厢的历史人文内涵。

去年,老西门街道为这道复杂的题目,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如今,走在文庙区域,人们会发现,狭窄的街道变宽了,业态低端的小店不见了,微型消防站、口袋花园镶嵌在文庙区域的角角落落。而最关键的,是在这个区域里,处处可见居民们真实的笑颜。

拆与帮:每户人家都在“梦想改造”

一组数据,能够真实的反映老西门街道,在文庙区域综合治理中的细致入微:截至2018年12月,文庙区域累积拆除违法建筑743处,其中,644处同步实施了厨卫内移修缮。

作为这组数据的缔造者之一,学宫居民区居委书记王育才很谦逊,他说:“梦想改造,这个级别我们做不到,我们就是按照居民的要求改。”

然而,“按照居民的要求改”,这句话实施起来的难度,只有亲历者才能明白。

去年,宋叔叔家曾搭在门外的厨房间被认定为违建,需要拆除。一时间老两口吃饭成了大问题。原本就只有10个平方不到屋子,已经被塞得满满当当,如何还有空间放得下炊具?

宋叔叔在家里左衡量右衡量,最终在马桶边上找到了块不到1平米的空地,要求施工队尝试在这里恢复厨房功能。

“我们是签协议的,我提要求,他们同意了,签了协议才拆除。”宋叔叔说。为了达成他的心愿,施工队在这块小区域里,想尽了办法。

一平米不到的地方可以做一个台面,上面放炊具,下面做成储物空间,另一边原本裸漏在外的洗手槽也可以用柜子包起来变成储物空间,门口原本放鞋的架子加上柜门会变得又干净又漂亮,可以放调料和餐具,在架子下方做一个置物架,能够弥补鞋子收纳空间。

除了这些外,在收取材料费的情况下,施工队还为宋叔叔家里重贴了瓷砖。一番收拾后,宋叔叔的实际生活需要,得到了切实的满足,老两口为文庙区域综合治理,竖起了大拇指。

而这,只是文庙区域644处厨卫内移修缮中的一个案例。谈及这一点,庄卫勤很骄傲,他说:“因为为居民考虑到位,目前为止,在文庙区域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居民对这一区域的街区道路面貌的变化表示满意。我们实施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包含了‘拆违工程、市政工程、房修工程、平安惠民工程、环境提升工程’五大类40项具体项目,不仅有对社区老旧房屋的修缮、公共厨房的建设,还包括环卫设施改造、蓬莱二小、敬业中学、柳江路平改坡项目、区域内房屋大修项目及征收拔点项目等。”

增与减:每一寸空间都要物尽其用

老宋家拆违后,退出约两平方米的空间不会被闲置。最近,王育才有事没事会来这个角落转上一圈,他琢磨着在这个地方建个老人歇脚点,装上些石椅石凳,就成了弄堂里的又一个好去处。

如此见缝插针,不是王育才太仔细,而是文庙区域留下的空间太狭小。

去年8月份,在征得居民100%同意后,学宫居委内有19户居民进行“拔点”征收。“拔点”后,该社区原本只有不到一米宽的主干道扩宽为两米多宽的车道。不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很难理解,为了这多出来的短短半截车道,干部与居民们需要共同付出怎样的努力。

有些地方要做减法,有些地方则要做增量。尽管寸土寸金,2017年至2018年,两座微型消防站在文庙区域被建成。每座微型消防站的面积约30平米至40平米,消防站内配有功能齐全的专业消防设备,以及特制的加挂便携式灭火器的消防电动车,方便消防员在狭窄的老城厢里快速行动,赶往火灾事故现场。

微型消防站中的消防员多是有着丰富经验的退伍消防员,在消防单位的指导下,他们通过高频对讲机与消防中队紧密联系,每天对街面多次巡逻,以保证文庙区域的消防安全。

“我们对这片区域非常熟悉。”谈及自己的业务,为微型消防站提供服务的田队长充满自信,他在地图上画了很多个圈,每个圈后都是一个诸如幼儿园或养老院这样的重点单位,一日多次的巡逻,让他对这些区域的情况了然于心。

据介绍,嵌入型的微型消防站的设立,能够在救早、灭小和3分钟到场扑救初起火灾发挥重大作用,可有效提升老城厢地区的消防安全能级。

一与百:用大数据将细节串连

在文庙环境综合整治中,老西门的管理者们花了大量的时间,用协商的方式,尽最大可能满足了百姓的需求。问题解决了,老百姓的笑脸增加了,然而干部们的鞋子和嘴皮子,也都磨破了。

为何如此费力的和居民反复协商?在徐树杰看来,这场涉及到家家户户的“梦想改造”,实则是精细化管理中社会化的体现。

“要做好精细化管理,不能光是政府一头热,但老百姓完全没有参与。这样的话,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不够充分,对整治成果,老百姓也不认可。”徐树杰说。“我们让群众参与进来,对项目有一个可商量的余地,也和群众在今后长效管理上,形成心灵契约。”

所谓心灵契约,既指协商过程中百姓和政府之间达成的默契:“这是一个考虑过你们的现实需求,充分满足了你们的要求,形成的方案,也希望你们能够配合我们的工作,对治理成果进行长效维护”。

除了细腻的考虑到群众的需求外,去年8月,老西门街道还打造了属于自己的社区运行管控中心,为精细化管理做了智能化加持。

在这个平台上,老西门地区3万多套房屋,以及房屋内的人员信息都可一目了然,诸如为老服务、群租整治等重点问题,都被做成了专门的分析页面,方便街道各部门共同使用。

“在这些数据的加持下,我们可以将管理标准化。而不是像以往一样依靠某位老法师解决问题。数据出来后,未来老法师退休,不再需要一个月两个月交班、带人。接班的工作人员,可以在数据的支持下,完成好自己的工作。”徐树杰如是说。

【“细”说】

老西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庄卫勤:

老城厢的消防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

“老城厢的消防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我晚上睡觉时手机一定开启铃声模式,就害怕消防队发来的火警消息听不见,如果不能第一时间知道,就很有可能增加居民的损失。我们还统筹安排安装了烟感报警器,落实社区平安干部上门教授居民使用新型轻便水雾灭火器,升级消防装置等。消防安全工作还要增强全民参与的意识,需要居民广泛参与,我们发动平安志愿者参与到社区的巡防、检查及平安固守等工作中,并认真做好各类消防安全培训的对接工作,组织更多的居民参与应急培训。”

老西门街道办事处主任徐树杰:

将尽全力解决老城厢“马桶问题”

“老西门街道在环境综合治理过程中,非常重视让百姓民生得到保障。这几年我们在民生保障上做了很多,建设老西门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康健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通过这几年的环境综合治理,我们把有限的资源突出来之后,环境有很大的改善,老百姓的反响很好、获得感很明显。当然,民生工程里面还有很多事情,助浴、马桶等,都是大问题,如何解决马桶等问题,依然是我们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张益维 蒋帆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