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区里来 到两会上去

子不语
上海两会的脚步已经很近了,我们做媒体的应该对代表委员说什么呢?

我们《新闻晨报》是一张都市报,扎根在市民中间。我们的客户端“周到”的slogan叫做“上海市民生活指南”,那么就还是到市民当中去看一看吧。

于是我们在上海数个社区搜集了他们在居民当中的调研数据,总的来说,居民反映得比较集中的问题有:物业管理、居家养老护理、停车难、文明养宠、便民食堂、因病致贫、儿童托班、加装电梯、文体场所缺乏等等一系列问题。

检索我们的报道,这些问题,基本也是我们过去一年内,民生新闻报道与社会新闻报道最为集中的领域。

晨报2018年刊发了近百篇关于物业管理的新闻报道,当然,小区停车难也是其中的子项。去年8月,我们曾推出一系列对于小区天价停车费的报道,包括《从5元/天涨到50元/天 小区停车费一下子翻了10倍》、《小区停车费1个月最高过万引发矛盾》等,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物业管理问题的症结,在于居民对于社区自治的适应过程。业主的权利和义务包括哪些方面、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职权和职责应该如何履行、相关政府部门又应该以何种角色参与其中,《物业管理条例》中虽然已经有了提纲挈领的规定,但在具体实操过程中,针对上海这样一个人口密集型大都市,如何对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是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居家养老护理,则是上海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体现,与老龄化相对应则是服务行业劳动力来源减少。前两天晨报刚刚报道了《家政市场“有价无市”千元一天“天价保姆”谁会用》,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人的居家护理问题自然引发关注。在这个问题上,政府除了投入、补贴之外,又该进行何种创新?这个市场又应该如何进行制度化的监管与规范?这个问题将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吸引越来越多人的目光。

文明养宠是去年的社会热点,晨报去年曾推出过《向不文明养犬说不》的专题报道。《上海市养犬管理条例》在2016年底已由市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而对于宠物管理这一比较特殊的社会管理范畴,在执法中如何做到权威性与人性化兼顾,如何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将养宠行为逐渐纳入自律与文明的轨道,这其中仍有许多可以研究与细化的地方。

从客户端的点击数据来看,每有一处便民食堂开设的消息发布,用户的阅读与转发,总是相当积极。对便民食堂的热捧抑或是市民生活方式的体现,比起同样风生水起的外卖市场,正规、卫生状况更令人放心的便民食堂,无疑还具有巨大的潜力。如何将已有的便民食堂样板,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甚至形成规范化的制度,这将是一个会受到很多人期待的话题。

其他的问题,比如因病致贫,相信看完一部《我不是药神》之后,人人都希望能有更好的保障;儿童托班,多少上班族期待却又不放心的所在;加装电梯,如何理顺各个环节,职能部门还能给予什么样的方便;文体场所缺乏,甚至会成为年轻人与老年人冲突的点……

通过对社会调研数据的归总,与过去一年报道的梳理,我们得到这样一些问题,而且相信这确实是普通市民关注排行榜上前列的问题。在即将召开的上海两会上,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梳理,能让代表委员对于基层的痛点,有一个大致了解。

在两会上,会对整个上海的发展战略,比如经济大盘、创新发展等等,做出制度上的保障。但民生问题,同样也是两会上不可或缺的话题。从社区里来,到两会上去。我们期待这些市民的痛点,能在两会上形成碰撞,从代表委员手里,形成更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也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形成更好的督促与监督。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子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