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屏点|《爱·上海的温度》:平凡亦英雄,小事汇大爱

2015年起,每逢辞旧迎新之际,上海教育电视台《帮女郎》栏目都会策划制作年度特别节目《爱·上海的温度》。关注身处困境的人物与家庭,致敬无私奉献的凡人善举,折射上海这座城市的温度与文明。

2019年新春,《爱·上海的温度》再次如约而至,于1月28-30日每晚20:15登陆上海教育电视台《帮女郎》栏目,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一张张平凡的面孔,一颗颗善良的心灵,汇聚暖流,传递爱心。

2012年,上海市正式启动了“临终关怀”政府实事项目,2014年,“爱的港湾”志愿团队成立,4年多的时间里,他们在金山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舒缓疗护”病房里,累计收录服务了400多位临终病人,用每个人的身体力行,诠释“让生命带着尊严谢幕”的誓言。

1995年江西安义人杨茶生来到上海工作,从事塑钢门窗生意。他附近的小区60%以上是老人,门窗生意不多,但应急维修却不少。跟邻里的交道打得多了,杨茶生发现,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家里设备坏了无法及时维修,既不方便,又有隐患。1997年,身为共产党员的杨茶生果断地做了决定,免费为街坊邻里,尤其是孤老、军烈属、残疾人提供维修服务。这一做就是22年。现在杨茶生有了自己的志愿团队。一百多名志愿者平时都有自己的主业,休息时间为居民们义务服务。

每周三的早晨,在华山医院运动神经元病专病门诊室前,有一位身穿橙黄马甲的老人,忙碌地为病人及家属指引挂号、导医咨询、答疑解惑。他叫许全生,今年77岁,是一名专为渐冻病人及家属提供服务的志愿者。老许的妹夫多年前不幸患上“渐冻症”,在华山医院就医的过程中,老许一直陪伴左右,也从中学到了不少渐冻患者治疗和护理的知识。 妹夫离世后, 老许便做起了助医志愿者,这一做便是十年。

2014年,上海市罕见病防治基金会成立,许全生也加入到了基金会的志愿者队伍中,把呼吁社会给予罕见病患者及家庭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作为自己毕生的使命。

2012年,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上海市残联联合创办“无障碍电影公益解说”志愿服务项目,在上海部分商业影院开设无障碍电影专场,每月定期放映一部最新影片,为视听残障人士提供免费进入影院,并享受由上海广播电视台播音员和主持人进行现场义务解说的服务。

该项目坚持至今,共有360名播音员、主持人、演员、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及表演专业教师,加入到这项志愿服务项目中来,解说近500场次电影,覆盖16个区的17家电影院,累计观影人次逾12万。

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处川滇交接,平均海拔1500米,6万余平方公里皆为山地,交通闭塞,条件艰苦,17个县市中有13个为国家级贫困县。在那里有无数家庭无力供养子女上学读书,有众多学校缺乏师资条件教书育人。而在上海,有一个名叫“同一苍穹下公益基金会”的助学团队,他们在工作之余,放弃休息,为那些千里之外的孩子们无私奔忙。从2015年8月基金会成立以来,三年多时间里资助了大凉山五千余名孩童读书求学,把上海的温度播撒到四面八方。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殷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