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李斌|再见,那一片蔚蓝……

二月下旬的头几天,我最不愿意看的微信就是新闻晨报记者李芹发来的。因为,我和她共同的朋友、全国劳模李斌同志走了;这之前,这位大国工匠和脑瘤顽强地抗争了八个多月。李芹希望我能够写一点缅怀李斌的文字,这让我感到非常伤感。

作者与李斌(右)合影

我认识李斌的时候,我俩还都是青年、彼此还喜欢开对方玩笑。

第一次开玩笑是在上海市青联纪念五四活动的茶歇时。

他问我:“你为什么不积极向上追求荣誉?居然一个光荣称号也没有啊!”

我答:“没有荣誉嘛,做坏事的时候心理上就坦然自得呀!”

他说:“好像不是这样的。荣誉很多,继续做好事压力也更大!”

我有点吃惊:“为什么呀?那做坏事和做好事的区别又在哪里呢?”

他很干脆地说:“不知道!这是你应该研究的呀!”

过了好多年以后,我琢磨出名堂了;告之:“做坏事嘛,不需要和谁商量,一个人做主,所以没有压力。做好事呢,要和好多人商量,有时候谁都做不了主,所以压力很大!”

他觉得很有道理。

第二次的玩笑,开得有点大。

那是2004年的劳动节,当时的市总工会汪兰洁副主席陪同李斌和我去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做直播节目,主题是“今后谁来当工人”。

因为那阵子社科院有个社会调研,样本是4000名中学生,结果是只有1%的孩子愿意以后当工人或选择职业学校。直播节目是和听众直接连线互动的,气氛很热烈、话题很丰富,如待遇、荣誉、政策、前景等相关元素都涉及到了。

突然,主持人秦畅故意问李斌:“是否每一个人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成为出色的技师?”我一听就知道他马上就要“上当”了。李斌直接回答“是的”。

果然,秦畅接下来又“坏坏地”问:“那么,像王博士这样的人,跟着你当徒弟是否也能出道?大概要多少时间?”

汪兰洁在偷笑,李斌吸了好大一口气后、咬咬牙说:“三年!不怕笨鸟,就怕笨鸟不肯先飞!”接着,听众电话打进来就乐翻天了。当然也有粉丝“捍卫”我,说是李斌应该到社科院去读博士课程。

第三次比较厉害的玩笑是在北京的京西宾馆。

某年全国“两会”期间,根据上级要求,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李斌和作为工作人员的我,都着西装、领带。有个我俩都熟悉的老朋友来挖苦,意思是我俩身材实在不行、穿啥都不咋样呢!

李斌很不服气,和对方做“斗争”。他说:“王博嘛,穿啥都无所谓的,你不知道关键看气质吗?”接着,他又拿出手机让大家看其不同的着装照片。他自己挺喜欢迎接奥运火炬接力长跑时的运动装,他本人高高地举着祥云火炬;右边是夫人左边是当时正读高中的爱子。

我则说,他蔚蓝色的车间制服形象最佳,并解读说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职业风范,就像中国女排姑娘球场上的英姿一样,而走下赛场就是做时装模特也体现不出原先的气质美。后来,这标配蓝又被解读为“大国工匠”!

第四次是我企图看他的笑话。

因为,李斌对于我经常和小孩子一起玩、一起写文章并发表,一点都不以为然。后来,轮到他自己要在厂里接待徐汇区几个高中的共青团员,他很紧张,要求我去陪同他接待高中生们。我以出差为由没去他厂里。

不过,他的同事们很仗义,陪他一起精心准备、热情接待,和高中生们的互动效果很好。如“李斌师傅作为一名工人,他囊括了能够获得的几乎所有的荣誉,他是有资本炫耀的人,然而从他快步走进座谈会会议室的那一刻起我就强烈地感受到他的谦逊朴实的态度。”南洋中学的续嘉桢表示,一身蔚蓝色工作服,朴实无华的话语,始终淡淡地微笑,都让人倍感亲切。

“我想面对荣誉,李斌师傅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除了承担更多的责任,我们不应该因为获得了荣誉而改变什么。只有正确地对待荣誉,才能获得更多的荣誉”。这是2011年5月6日下午的一段徐汇团区委往事,后来续嘉桢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交大。

2017年,新闻晨报邀请时为十九大代表的李斌进社区宣讲,反响热烈。

最后一次的起因,就是李芹让我去龙华街道,当时新闻晨报邀请十九大代表进社区宣讲。那是2017年11月16日,主讲者就是李斌。我还特地找出自己的一件蔚蓝色夹克穿着前往。那堂讲座气氛高涨、互动精彩,我也做了点评,而李斌在复旦出身的龙华街道党工委书记顾莺看来更像学者。顾莺现在还记得,那场讲座是在街道最大的多功能报告厅举行的,但依然加座了。

我是提前到的,在休息室等候开场的时候,李斌对我说:“你头发长了,等啥呀?还想去南京路?让好八连战士学雷锋时为你服务?”

“笑话!我又不是为了省钱!我是去采访为人民服务本质永不变的话题,自然要体验一下啦!”

“好八连好像一月上街服务一次吧。我家那里的凌云街道表彰过一个公益的殷老师理发室,有好多志愿者,你随时可以去体验体验呀!然后,到我家吃饭好啦。”

这是李斌和我的最后一次约定!


(作者 王泠一 上海社科院《民生发展报告》主编)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王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