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徘徊 小阳春一波三折

3月楼市小阳春势不可挡,月末成交直创30周新高。但4月开头两周去化、供应和成交都进入低位,楼市回暖势头似乎遇到了瓶颈期。

供应处于低位 去化后劲不足

月初恰遇清明小长假,4月第一周成交面积环比减少32.29%。不过在第二周成交量略有回涨,成交面积为16.76万平方米,环比仅增长0.03%,但涨幅较3月底大幅收窄,市场明显去化后劲不足。

上海东方公证处数据显示,截止至4月21日,有33%的新盘未公开摇号数——在认筹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可以申请不实行公证摇号。由此可见未公开的项目中,大部分都面临着客源不充分的情况。

从供应面上看,市场供应走向低位盘整阶段,第一周供应10.8万平方米,环比减少39.5%;第二周仅有3个新项目入市,新增供应面积为11.4万平方米,略微增加5.1%。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表示,上海楼市经过2年多的稳定调控,回暖并非可以一蹴而就,3月集中释放一波消费之后市场需要喘息。供应量连续调整两周后低于今年平均水平,成交低位震荡在所难免。购买力有限 市场走向理性

除了旺盛的需求在3月被消耗一波,购买力有限,市场需要修整外;另一方面,市场也逐渐趋于理性冷静,热抢的日光盘现象极少再现。

市场趋于冷静从刚需产品比重上升可以看出。在第二周成交面积前十的项目中,中低端项目占据大半。榜首为均价低于3万元/平方米的刚需产品,签约数目达到205套,刚需项目排第一是近期极其少见的。另外,3字开头的首次改善产品也高达4个,8万元/平方米以上高端产品仅有2个。

另外,市场也逐步走向理性。据统计,虽然近期热盘仍旧存在,但真正做到日光的仅8盘,占新盘总数的14.8%,超6成的新盘开盘去化率不足5成。

对于购房者而言,性价比高、明星品质和产品实力成为了最优先的考虑,也是热盘的共同特征,市场的理性也使项目回归产品本身。 (陆奕越)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陆奕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