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新天地隔壁,他们晒出了地道上海生活

新天地可能是上海最时髦的地标之一。

刚刚结束的上海时装周里,各路时(yao)尚(mo)人(gui)士(guai)在太平湖畔争奇斗艳。

平日坐在餐厅、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不时可以听到各国语言从耳边飘过。

不过有位法国姑娘告诉我们,这里最让她着迷的,竟然是附近居民在空地上晒的被子。

“人们利用公共空间做一些自己的事情,这在现代都市并不是很常见,真是太赞了!”

对于上海人来说,天气好的时候,假使不因地制宜晒些什么,简直是暴殄天物。

于是,阳光和煦的四月天里,我们在顺昌路上来来回回走了“九遍”,想看看新天地附近最后一片老房子的居民和小商铺都在晒些什么?

顺昌路是市中心一条特立独行的马路。

它只有短短一公里,却像一条时空旅行的隧道。

以合肥路为界,顺昌路两端的气象迥然不同。

合肥路以北,路边一排排高端大气的玻璃幕墙建筑,是上海最摩登的现代住宅标杆,一直延伸到最北端景致绝佳的太平湖。

但只要一过合肥路,两侧的景象立马被时光机器抛到上世纪,让人顷刻间回到蒲扇躺椅的老上海弄堂。

道路两边是矮旧的石库门房子,底楼小店一间紧挨一间。鱼虾小菜、面馆小吃摊、毛巾床单,生活所需应有尽有,

这里是最靠近新天地的真·石库门弄堂,“何时拆迁”这样的话题,在穿堂风里回荡了很多年。

■顺昌路上的弄堂里,一只猫咪好奇地看着我们。

住在老房子里的人,对于晾晒这件事,有一种特别的热忱。

好不容易结束了“百年一遇”的持续阴雨天,趁着日头还没有毒起来,仿佛必须晒些什么,才算安心。

于是,阳光和煦的四月天里,衣服被单,球鞋棉鞋,陈皮笋干,茶叶草药……一股脑地出现在顺昌路上各种意想不到的角落里享受着阳光。

而寻常人家的生活密码,就藏在这些晾晒的东西里。

■一双加绒套鞋晾晒在水产店门口,像是兔子耷拉着两只长耳朵。

自从老菜场唐家湾拆掉以后,顺昌路马路两边卖鱼虾蔬菜的小店越来越多了。

“惠民水产店”门口,一双黑面红底的套鞋翻出抓绒内胆,就像是兔子耷拉着的长耳朵,晾晒在太阳底下。

这双鞋的主人是水产店的老板,做鱼虾生意,一年四季都得穿防水套鞋。

“今天天气好,拿出来晒晒,等天热就要换那种单层的了。”他说。

几年前,老板夫妇跟随亲戚到上海来做水产生意。他每天套鞋不离脚,凌晨两点到御桥的农贸市场批发鱼虾,早上六点开店售卖。


■老板每天凌晨起床,穿着套鞋一直要忙碌到傍晚。

把店开在顺昌路上,天天要和生活经验丰富、眼光毒辣的阿姨爷叔打交道。

“客人大多是附近弄堂里的老人,东西要好、价钱又要便宜,所以生意不好做。”

上海多江浙移民,老板说,看客人喜欢买什么,大致可以知道他们祖籍是哪里。

“比如从江苏来的,喜欢吃鳊鱼、河虾等河鲜;从浙江来的,喜欢黄鱼、鳗鱼等海鲜。”

大约是看中了顺昌路上时光倒流的氛围,经常有电影、电视剧组来这里取景。老板说,他的小店也经常入镜呢。

■“国民被单”,熟悉的配色和花纹,曾经每家每户都有。

我们和水产店老板闲聊着,头顶突然伸出一床粉红色的“国民被单”。

看到二楼拿“丫叉头”的老先生,我们向他挥了挥手,提出大胆而无厘头的请求:“我们想去您家看看被单可以吗?”

没想到老先生竟一口答应:“不要紧,倷来看好唻!”“倷欢喜拍照片就拍好唻,无所谓呃呀,大白天呀!”


■老先生说,趁天气好,赶紧把被单洗了晾一晾。

老先生姓唐,今年七十多岁了。

他说,被单是在顺昌路上的红岭百货商店买的。“交关辰光了,十几年有了。”

这间房间朝西,大约只有20个平方。

唐先生说:“我搬过来廿年了。赶上‘末班车’,阿拉娘单位分房分过来的。本来还要小,在巨鹿路瑞金路,现在拆掉了。”

这里房龄有80年了。“阿拉实事求是讲,此地买物事(东西)方便,交通也老方便,就是房子质量太差了。”他说。

“房管所也管得蛮好,经常来检查。但是建筑辰光长了,应该拆脱了。”

虽然住房条件不算优越,小屋却不乏生活的情趣。墙上挂着一幅小画,临窗的餐桌上铺着钩花台布。

花瓶里的富贵竹养得郁郁葱葱,他说:“便宜来兮的,一支只要1块5角,好白相呀!”


■唐先生坐在自家窗台前,桌上的富贵竹养得郁郁葱葱。

我们和他道别,沿着幽暗狭窄的楼梯拾级而下的时候,只听他在后面不停叮嘱:“当心,慢点噢!慢点,慢点,走慢点!”

听到我们走到楼下了,唐先生还不忘再说一句:“再会哦!”

这是老上海人的待客之道。

- END -

写稿子:李欣欣 韩小妮/ 

画图画:二 黑/ 编稿子:韩小妮/ 

拍照片:杨 眉 韩小妮 李欣欣/

写毛笔:陈冬妮/ 做图片:刘 真/

拿摩温:陈不好玩/

版权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请给我们留言,获取内容授权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欣欣 韩小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