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18是昆曲的大日子!纪念昆曲非遗十八载,全球昆虫齐聚绍兴路9号

今天下午,由上海昆剧团主办、上海昆曲国际联谊会承办的“大雅元音播寰宇”——纪念中国昆曲非遗十八中周年活动在绍兴路9号俞振飞昆曲厅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曲友二百余人,欢聚一堂拍曲唱和,以这种别开生面的方式向中国昆曲致敬,进一步凸显了昆曲成为非遗以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之下,不仅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而且广泛扎根于世界各地,成长为枝繁叶茂的苍天大树。

与民同乐共贺昆曲非遗

18年前的今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首批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昆曲名列其中。中国昆曲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拐点,自此中国昆曲的文化价值开始被世界加速认识。此后的每年5月18日,全世界的昆曲人都把这一天当成节日一样隆重纪念。

在以往的纪念非遗活动,上昆大多是安排各种演出作为纪念形式。去年上昆在上海全市六个地方同步开展纪念活动,其规模和范围都创造了历年纪念非遗的之最。

今年,上昆的纪念活动搬回了绍兴路,除了上海本地昆曲曲友之外,来自南京、苏州、杭州、昆山以及港澳台地区的昆曲爱好者也共襄盛举,盛装出席或上台表演,充分显示了昆曲的勃勃生机。

这次纪念活动的主题是“与民同乐”,广泛邀请了众多民间曲友参加,表演的戏码包括《游园》《惊梦》《弹词》《藏舟》《迎像》《琴挑》《小宴》多个昆曲经典折子戏,他们的表演唱念俱佳,塑造角色惟妙惟肖,具有一定的专业度。

这些曲友既有大中小学生,也有来自民间曲社的成年人,个人职业广泛覆盖了政府公务员、白领职员、教师、医生等各个行业。

年龄最大的曲友八十岁,最小的是十来岁的小学生,宽泛的年龄阶层凸显了昆曲顽强的生命力。

采访中,画家程十发的儿子、同为画家的程多多先生告诉记者,受父亲影响,自己7、8岁就开始看昆曲,已经是60多年的“资深昆迷”了,和上昆一起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也见证了这十八年来昆曲艺术的日益兴旺繁荣,作为“前辈”他想对年轻的昆虫们说:

“昆曲是一门综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各种宝藏的艺术,而它的核心是表演,不要只看舞美有多漂亮,衣服和妆容,要深入进去,感受它的写意表演和文学性,这些会让你受益终生。”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介绍:

“戏曲是来自民间的。昆曲要改变非遗的命运,必须深刻扎根于人民群众。上海昆剧团数十年如一日,送戏下基层到学校,方才形成了今天昆曲受众如此广泛的局面,这也是我们最珍惜的成果。”

中国昆曲在世界文明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昆曲悠悠六百年,历经沧桑,不改典雅本色。

昆曲的表演、唱腔、音乐、服装、文本等等无不高度浓缩了中国传统审美的东方情趣,其写意、精致、诗意的审美特征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

当前举国上下全力倡导“文化自信”,昆曲厚重的文化内涵完全可以成为“文化自信”的反哺源头之一。

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回忆:

“去年我们把《临川四梦》带到德国参加柏林戏剧节,昆曲这种写意的审美追求,让熟悉写实审美追求的欧洲学者赞叹不已,对中国文化更加刮目相看,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文化走出去’的信心。经过这些年广泛地登台欧美国家演出,我越发认识到,中国昆曲在世界文明中理应占有一席之地。”

此次纪念非遗活动的出席嘉宾中,还有来自港澳台的嘉宾。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登记在册的昆曲曲社有101家,大部分位于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有8家,美国还有2家。

这些曲社集结了中国昆曲的核心拥趸,也是传播昆曲的中坚力量。上昆今年纪念非遗活动,通过上海昆曲国际联谊会把这些曲社召集团结起来,增进彼此了解,共商发展昆曲大计,进一步壮大昆曲的声势,提升中国昆曲的世界影响力。

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团长回忆:

“去年在东京国际电影节上,给我颁奖的正是当年给中国昆曲授予非遗名单的时任联合国教科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先生。我当时对他说‘你们当年的这个授予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这一代昆曲人的命运。’如果没有联合国非遗名单的确认,昆曲大概还要像珍珠一样被掩埋不知道多少年的时间。今天纪念非遗我们旨在告慰先贤,昆曲不仅仍然在薪火相传,而且遍地开花结果。此外,我们还要向社会表达感恩之情,没有你们的关怀,昆曲不可能改变衰败的命运。这份属于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财产,我们一定不忘初心,悉心呵护,代代相传。”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邱俪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