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学校曾18次搬家,最近我替你跑了一遍

一所学校竟然搬迁18次,如今依然存在,它已经有100多年历史,蔡元培先生为它题字,刘海粟是它的奠基者和校长,它被称为中国“新兴艺术策源地”,无数艺术大家在这所学校任教或由此成长,列成名单的话,至少占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半壁江山。它就是今天的上海美术学院,18次搬迁留下一些旧址,如今,我跟着参加“海派美术教育寻根之旅”的专家学者们跑了一遍,有一些新的感悟和发现赶紧要跟您汇报。

乍浦路8号

众所周知,上海是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的发祥地,而其最早的教育雏形,是1864年开办的土山湾画馆,至今已有155年。但如果以成建制的美术学院的建立为标志,我们普遍以1912年成立的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前身)为“新兴艺术策源地”的开端,距今也超过了百年。

我们首先来到了乍浦路桥北堍。1912年的某一天,乌始光、刘海粟、汪亚尘等人在这个地方喝酒,大家说起想办一个教美术的学校,正巧看到一则出租房子的广告,拿来办校很合适。于是不久后,位于乍浦路8号的上海图画美术院开始招生啦。

如今,这个地方虽然已经是豪华酒店以及在建楼房,但站在乍浦路桥上,苏州河与黄浦江在这里交汇,我们依然能感受到美术教育先驱们当年的勃勃雄心。

西门白云观左近

不久后,因为场地狭小,美术院先后迁址到安庆路河南北路附近、横浜桥南和海宁路启秀女校旧址。1915年,学校迁址到西门外江苏省教育会新屋,1919年刘海粟任校长,更名为“上海美术学校”,校址在西门白云观左近。

如今,白云观以及旁边上海仅存的明代城墙大境阁仍在,但“白云观左近”的校舍遗迹已经淹没在历史变迁之中。

顺昌路550号—560号

1923年“上海美术专门学校”在今天的永年路、顺昌路新建、改建校舍,1930年更名为“私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如今,顺昌路550号—560号美专老校舍还在,跟历史老照片上的场景可以获得对应。

老校舍当年的大门已经被封做仓库,无数艺术学子当年在校舍背面的室外弧形楼梯上留下珍贵的合影。而今,这个著名的楼梯还在,只是弧形变直了,旧日的镂空栏杆已被水泥封住。

各位美术界专家们看到楼梯都兴奋不已,“潘玉良、赵丹就在这里站过”,专家们细数着历史,在楼梯上合影。

顺昌路校舍在上海美专迁址后,成为沪上各大高校的教师宿舍。那天见有人参观,二楼一位居民走出来说,他们1952年就搬进来住了,父辈当年是圣约翰大学的教师。

当年这里底楼是水彩、国画、钢琴教室以及刘海粟的办公室;二楼是油画教室。如今, 72家房客在里面生活,只有木头扶梯、钢窗和房门还依稀是当年的模样。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随着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美专教员或分批留沪教学或分赴浙江、福建办学,期间又并入其他学院,抗战胜利后,上海美专返沪复校直至1952年。

此后,上海美专迁出上海,到江苏与其他学院合并,成为今天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

华东政法大学韬奋楼

1959年,上海美术学校在华山路1448号幸福村挂牌;此后移址到陕西北路500号,成为上海市美术专科学校,另设中专部;1962年迁址到万航渡路1575号(原圣约翰大学旧址韬奋楼)。

■上海美专1960年级毕业生合影,背后就是韬奋楼

如今,韬奋楼里依然活跃着无数年轻人的身影,这里是华东政法大学的一部分。当年的美术学子在这里求学,日后构成了中国美术界的重要力量。

1965年之后,学校先后搬迁至漕溪北路502号、天津路414号,直至1983年上海大学组建,上海美专改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并迁址凯旋路30号;2000年学院迁入上海大学宝山校区;2016年12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正式更名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

研究海派文化气象的形成

回顾历史,感慨万千。2019年5月18日,上海美术学院“2019主题学术年”系列活动之一的海派美术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专家们梳理历史,展望中国美术教育的未来,为上海城市的文脉提色点彩。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央美院教授邵大箴表示,我国现代美术教育最早起始于上海,梳理这一段历史,就是要还原它的真面貌,不被人们遗忘或歪曲。研究海派美术特别是海派美术教育的历史,在梳理显现在场的人物和事件时,也要细心关注不显现的、隐蔽的精神性传承。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水天中表示,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专)的建立,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标志性的事件。与在此之后陆续建立的美术院校比较,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和兼容并包的气度是它的校风。曾在上海美专教学的艺术家和学者名单中,包含了不同学养、不同辈分、不同流派的人物,正是他们不同的阅历、不同的思想和不同的艺术追求,构成了上海美术和上海美术教育特有的文化气象。

上海美专留下很多文化和记忆遗产

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李超表示,在上海,20世纪曾经诞生过近40所美术学校,创立过中国美术的“黄埔军校”,举办过第一届全国美术展览会,有300多位著名的近现代美术先贤在这里度过教学生活,为近现代中国美术输送过1000多名优秀人才,为全国各地出版发行了近四分之三的美术教材。

上海美专的搬迁是一个历史奇观,没有一座城市有这么多美术学校的搬迁地址,李超个人的判断大概是18次,因为有两次比较模糊,现在列了16次,它留下了很多文化遗产和相关的记忆遗产。所谓的黄埔军校、新兴的艺术策源地,不仅是指上海美专,而是指教育文化生态,是庞大的师资力量支撑着这样的教育集群。

李超教授认为,对于顺昌路这样的上海美专遗迹,我们要为它说点话,要纳入到记忆遗产的角度来讲,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历史建筑保护对象,改造成跟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相关的博物馆,并打造街区公共艺术理念,对接一大会址,让海派文化、红色文化和江南文化,在这样的历史街区得到完整的综合性的呈现。

再续新兴艺术策源地

中国美协名誉主席、上海美术学院院长冯远表示,上海美术学院也就是上海美专重建60年来,以创造性转换教学传统、创新性发展海派文化、创意性提升上海人文为理念,努力为20世纪上海国际化大都市文化建设发挥应有作用,以再续近现代艺术发祥地和新兴艺术策源地。

研讨会结束之际,专家们共同发起了《传承海派美术百年文脉,续写海派美术教育辉煌》的倡议。与此相关的“海派美术教育文献展”从5月18日至7月20日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展出了一大批珍贵的海派美术教育史料。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