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比烟花落寞

顾文俊

唐宁街没有奇迹,特雷莎·梅给出了交权的日期。6月7日,她将离职。

在宣布这一决定的时候,她哽咽着说:“我是英国历史上第二任女首相,但不会是最后一位,我问心无愧,我曾怀着深切和永恒的感激之情,为我所爱的国家服务”。

镜头没有扫向围观的人群,不知道目睹这一幕的英国人有没有流下悲伤的眼泪,但是可以肯定,在全球范围内,有不少人会和笔者一样,尽管早就知道结局,还是忍不住一声叹息。

看来此前一天警方封锁首相官邸的举动不是单纯为了排查“不明物”,很有可能就是对控制某些未知场面的预演。善良的人们不愿意看到一个女强人的倒下,在过去的三年里,她是世界上那些努力却不被信任、顽强又忍辱负重者的化身。

悲剧有时就在于徒劳,像西西弗斯背上周而复始的巨石。特雷莎·梅经历了什么?为何难逃落寞?命运从她接手的那一刻就已经画地为牢,她偏不信。然而,正是这种不信,最令人动容。

怀想“梅姨”上位之初,何等昂扬,何等机警,恰如她在祝贺中国农历鸡年时所言:鸡代表着开放、信心、勤奋和领导能力。“她比常人早起三个小时,她知道的事情是一般人的5倍”,舆论普遍认为,雄鸡的品质正是梅的精神写照。

在公布“脱欧”路线图的讲话中,她毅然亮出“无协议好过坏协议”的底牌,在布鲁塞尔开会间隙,她在人群中孤独地穿梭,却神采奕奕;在白宫的回廊上,她牵手特朗普的画面被外界解读为英美特殊关系重塑的开始。

一时之间,“拥抱全球”的前景,如烟花绚烂。人们期待着,这个理性、前卫、果敢、不屑于屈居“撒切尔第二”的女人会带领英国,走出别开生面的一片天。

然而,尴尬人终究难免尴尬事。

既不能搞“二次公投”让英国的民主遭殃、名誉扫地,也不能“脱”得彻底,把到手的国家利益扔得一干二净,意在兼得等于模棱两可。辛苦谈来的方案在议会的投票中被再三否决,个人信誉也在欧盟面前大打折扣,梅已经两头不是人。执政党和反对党接连对她发起不信任投票,梅的领导力遭遇双重质疑。

种种迹象表明,当初豁出去讲的那句“无协议好过坏协议”并不是梅的初心。这恰是她在“脱欧”进程中最原始的尴尬。

本质上,她是倾向于“留欧”的,在形势的推动下,她却扛起了“脱欧”的大旗。谈判过程中,她踌躇满志地想要“软脱”,在内部的博弈中,她却不得不向强硬派让步低头。但是,强硬派并不满足于那点退让,后座议员们放出声来:不管协议能否通过,特雷莎·梅都得走人。

梅无路可走。以下台换协议的“杀身成仁”,也不能让保守党动心。

终于,梅提出了“二次公投”的可能,和她当初那句掷地有声的“脱了就是脱了”大相径庭。这显然是为了赢取工党支持做出的重大妥协。对保守党而言,无异于背叛。

“妥协不是一个肮脏的词”,在辞职演讲中,梅援引了尼古拉斯·温顿的这句话。温顿爵士被誉为英国版的辛德勒,从战争的阴云笼罩下,他曾营救出669名犹太儿童难民。梅试图为自己的孤注一掷寻找一段悲壮的背书。

然而,壮志未酬。与其说,梅的妥协背离了她上任时的宣言,不如说,她在山穷水尽的关头,选择了回归内心的初衷。只是这种回归,并没有让“脱欧”的阴影云开雾明。

政治是现实的,梅是可怜的。保守党对她的彻底放弃就等这一刻。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因为梅的束手无策已令保守党在英国议会与欧洲议会的颓败之势有去无回,她若死活不走,下一轮大选必是工党掌权。

Game over。Time’s up。权力和人情,本来就绝缘。身处英国政党竞争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是棋子,梅也是其中之一。是非曲直不足论,也许真的没有必要为别人家的事过分操心。历史留给我们的,只是一个女人黯然离去的背影,和她的哭泣。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顾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