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和《萍踪侠影录》这回扯上了关系

上海博物馆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萍踪侠影录》有什么关系?有关系的。上博从5月29日起举办“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展览揭开了中国陶瓷史上一段“空白期”之谜,而这段“空白期”,恰好与梁羽生小说《萍踪侠影录》的历史背景重合,而“空白期”的原因,也和《萍踪侠影录》的历史背景一致。

听上去好晕啊!别急,听我慢慢给您抽丝剥茧。

从元代开始,中国瓷业中心转移到了南方的景德镇和龙泉。到了明代,景德镇已是一枝独秀。此后数百年,景德镇御器厂的明清官窑成就非凡,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据了“王者”地位。

但蹊跷的是,数百年的官窑历史上,却有一段长达29年的“空白期”,这期间,没有人知道景德镇官窑瓷业的生产状况,官窑产品也不书底款,导致后世收藏界也这一时期的官窑特征、代表性风格一无所知。

这个时期,是从1436年至1464年,就是明代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青花云龙纹大缸

■上博馆藏青花云龙纹大缸

真的是好奇怪!因为在这三朝之前,是明宣德,三朝之后,是明成化,都是中国陶瓷史上响当当的时刻,景德镇御器厂怎么可能在这中间突然销声匿迹,然后又忽然绽放光芒呢?不应该呀。

上博的“灼烁重现”展就是从学术角度回答了这个巨大疑问。

从历史角度讲,这个“空白期”的形成,和当时的宫廷和社会状况极度混乱有关。

1436年,宣德皇帝去世,其长子、年仅9岁的朱祁镇继位,年号正统。1449年,正统皇帝不顾群臣反对,在宠臣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结果明军大败,正统皇帝也成了瓦剌的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

■故宫藏青花红彩海水龙纹碗

你有点想起来了吧,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就是以“土木堡之变”作为重大背景的。男主人公张丹枫正是瓦剌丞相张宗周的儿子,女主人公云蕾正是出使瓦剌被扣留在苦寒之地长达20年的明代大臣云靖的孙女。小说中描写到,“土木堡之变”后,张丹枫还潜入瓦剌军中,要朱祁镇坚守气节,以待救援。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青花锦地纹壮罐

朱祁镇被俘后,为稳定超纲并避免瓦剌的要挟,于谦等大臣拥立了正统皇帝的异母弟弟朱祁钰为帝,年号景泰。过了一年,瓦剌与大明议和,正统皇帝重回京城。

在小说中,张丹枫面见瓦剌首领也先,晓以利害,也先最终同意与明议和。

历史人物于谦和宦官王振也均在《萍踪侠影录》中出现。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青花缠枝花卉纹瓶

景泰皇帝在位时,想废黜正统皇帝之子、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又因此事始终与朝臣不和。

1457年,石亨等人在景泰皇帝因病无力掌控朝局的情况下,帮助正统皇帝重登帝位,并改年号天顺,此事史称“夺门之变”。

不久,景泰皇帝病死。天顺年间,时局也屡经变化,先是景泰时期的大臣遭遇大清洗,于谦被构陷处死;天顺皇帝又铲除了“夺门之变”形成的利益集团,开始重用李贤为首的内阁。

总之,在这短短的20多年间,明王朝历经了内忧外患、重重危机。

■景德镇出土青花海水瑞兽纹碗

时局不稳、常年战争、自然灾害等因素叠加,造成民生凋敝,对当时的制瓷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其中有几年官窑停烧,有时候减产,反正皇帝哥俩对官窑也不那么在意。这就导致后人对正统、景泰、天顺这三朝29年里的景德镇瓷器制作情况不甚明了,也不知道哪些传世器物是这一时期烧造的,也无从着手进行评议和鉴赏,让15世纪中期陶瓷作品的特征笼上了一层迷雾。

■这三件景德镇出土的明中期执壶都有着维纳斯般的美

但是,近30多年来,随着考古的进展和研究的深入,尤其是1984年和2014年在景德镇御器厂范围内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大量“空白期”的瓷片出土,使得学界对“空白期”瓷器的认识不再茫然。

考古研究发现,这一“空白期”的瓷业生产根本就不“空白”,这一时期,官窑、民窑依旧蓬勃发展、持续烧造,它上承宣德、下启成化,在中国陶瓷史上继往开来,有着绚烂多姿的面貌。

■上博馆藏青花婴戏图碗与景德镇出土婴戏图碗非常相似

为了用实物还原这一考古和研究成果,上海博物馆与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举办“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景德镇瓷器大展”,汇集了国内外28家机构收藏和出土的280余件器物,全面揭开“空白期”瓷器的神秘面纱,重现这一时期瓷业发展的辉煌篇章。

■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藏青花松竹梅纹绣墩

当然,我们在欣赏这一神秘“空白期”瓷器的同时,也不妨重温与之同一历史背景下的《萍踪侠影录》,也许会为大展带来更多兴味。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詹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