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黄侃遗著现身沪上,专家学者就这批遗著进行了探讨

近日,《量守廬•燼餘》黃侃遗著研讨会上海朵云轩举办。

研究古代文学和音韵学,绕不开黄侃这个名字,然而,关于他的著作却少见,学界也有他“未留遗著”的说法。

多位专家学者重新评价了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训诂学、音韵学家黄侃遗著的学术价值,起因是历年来最系统、最完整的一批黄侃遗作现身沪上,颠覆了学界的旧识。

■黄侃像

黄侃(1886-1935),是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和音韵学家,也是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得意门生,曾在北京大学、武昌高等师范(武汉大学前身)、北京师范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前身)等学校任教。

黄侃在音韵、文字、训诂等方面成就卓越,他与章太炎被称为“乾嘉以来小学的集大成者”。

黄侃也是一个革命家,他曾为中共一大代表安排住宿、营救学生运动领袖等。

在研讨会上,资深出版人崔尔平,曾师从章太炎入室弟子王乘六先生学习《说文解字》,作为章、黄学统的传承人,他表示这批黄侃的墨迹、手稿及批校本是一个很难得的窥见黄侃治学思路的机会。

■黄侃 撰 声韵学未刊稿 线装二册

原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庆元先生,师从黄焯先生。黄焯先生毕生志在完成黄侃先生的遗志,编辑整理了大量的黄侃著作,从最大程度上向我们还原了黄侃的治学构想。

王庆元教授表示,大家在关注黄侃的同时,也可以发现黄焯先生的学术水平和治学态度有着相当的高度。他所整理的黄侃著作是最接近于黄侃所思想的,而且有很多著作手稿并未发表。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司马朝军先生是资深的黄侃研究者,他编辑出版了《黄侃年谱》。当他看到这批文献时感觉五味杂陈,一方面感叹这批文献对于武汉大学和章黄学书的重要意义;另外则表达出商业化后,高校对于一些珍贵文献的收购更加困难,往往失之交臂。

■黄侃 题 铁桥漫稿八卷

南京大学博物馆副馆长史梅女士表示,黄侃对于南京大学的重要,程千帆先生就是黄侃的学生。但是南京大学博物馆却少有和黄侃相关的藏品。虽然现在的收购制度限制,但她还是希望学校能给与最大的支持,并在此次文献拍卖中购得黄侃先生的作品,以充实南京大学的文化需求。

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金程宇老师,长期从事东洋文化研究。他表示黄侃的学术造诣不仅仅停留在中国,在中华文化所覆盖的地方,都有着深厚的影响。

民国时期日本的重要汉学家曾为一些问题登门拜访,黄侃皆不用翻阅书籍,立刻作答。这些典故至今为日本友人津津乐道。但是黄侃的墨迹、手稿及批校本经抗战后,却几乎荡然无存,也是相当遗憾。

■黄侃 批点 唐诗纪事 二函线装十册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彭卫国表示,此次整体出现传承有序的黄侃作品是相当难得的机会。“我们必须从文献价值、版本价值和学术价值再做深入研究。学术风气直接影响社会风气,黄侃在字里行间所写,看似不经意的只言片语,实为传统国学、章黄学统之真谛。我们有义务将它化为鲜活之物,从而对现代社会学术的正确发展有所启发。”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杨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