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扩容,24部电影展映-讲好本土故事 寻求更深合作-“电影节十日谈”圆桌论坛

晨报记者 王丹 昨天,“一带一路”电影文化圆桌论坛在沪举办,本次论坛邀请了菲律宾导演布里兰特·曼

多萨等诸多在国际电影界有一席之地的人物,围绕“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电影节”进行深度探讨。本

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围绕“一带一路”设置了多场论坛,邀请了包括印度、乌克兰、菲律宾、波兰、土耳其等“一带一路”影人在共商共建共享中有机会展开进一步合作。自2015年专设“丝绸之路”展映单元以来,上海国际电影节每年都在创新升级,去年设立“一带一路”电影周,并成立了由29个国家31个电影节机构组成的“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今年联盟又加入了7位“新伙伴”。

各国影片增加国民亲近感

《印度制造》是一部由夏兰特·卡塔里亚执导的喜剧电影,和《摔跤吧!爸爸》一样,《印度制造》也很大程度地展现了印度的风俗,让很多没有去过印度的人对印度风土人情构建起了自己的解读,情感的相通或多或少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拉近了距离。和《印度制造》一同现身“一带一路”电影周的还有我国导演王丽娜的《第一次的离别》,该片聚焦塔里木沙漠边缘的沙雅县,男孩艾萨的母亲因病在家,他肩负着照顾母亲的重任,与凯丽努尔比姐弟一起享受着童年,也一起面对人生的各种离别。这部在国际影展多次获奖的国产佳作,发行也并不局限于本土,欧洲、东南亚、北美、中东地区都成为它的市场。

今年“一带一路”电影周展出的24部电影正是从沿线53个国家和地区所申报的1875部影片中脱颖而出的,丰富的语言、文化、社会、历史背景,让这些影片呈现出精彩的人物与情节,正如本次影展主题“生活之光”,“一带一路”影人在作品中讲述了生活带给人们的无尽光芒和力量。

一些共性是电影传播基础

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需要打通的五个方向,其中,“民心相通”成为合作的基石。

“印度有讲故事的文化,但是我们的基础设施是不足的,”《摔跤吧!爸爸》制片人悉达多·罗伊·卡普尔在国际制片人高峰论坛中坦言,“我们可以从这里学到很多,比如说怎样打造市场,从而更好地支持更多种类的电影去讲故事。”关于是否会遭遇水土不服,悉达多·罗伊·卡普尔一点不担心,他相信,一些共性是印度电影传播的基础,“《摔跤吧!爸爸》为什么能够成功?因为我们讲述的故事有很多人性化的东西,人性是全球性的东西。”

电影人M egan Gathercole带来的是中澳合拍影片《葡萄之王》,影片展示了宁夏和澳大利亚的年轻人之间的友谊,M egan Gatherco le表示拍摄这部影片的一个目的就是鼓励观众去澳大利亚旅游。

我国导演秦晓宇的影片《囚徒》是跟巴基斯坦合作的,讲述的是在中国监狱外籍监区服刑的巴基斯坦青年返乡的故事,“在拍摄的时候,我们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命题:如何在一个深度全球化的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一带一路”系列活动升级记者了解到,“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互相推荐影片参加展映,推荐电影人担任评委,推荐电影合拍项,为了把“一带一路”电影节文化交流拓展为全年常态合作、交流合作、走深走实,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系列活动做了进一步升级。

一是成员更壮大。今年联盟迎来七位新成员,他们是伊朗曙光旬电影节、黎巴嫩贝鲁特国际电影节、意大利罗马电影节、乌克兰基辅国际电影节、以色列耶路撒冷电影节、孟加拉达卡国际电影节和巴西里约国际电影节,目前联盟成员共有33个国家的38个机构。二是交流更深入。“一带一路”电影人将深入参与电影的市场放映和创作活动,片方在电影市场内举办项目推介。三是篇目更好看。今年的“一带一路”电影周展映片单,汇集了24个国家的优秀影片,而今年以来已有多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影在中国市场大放异彩,比如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印度电影《调音师》等。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圆桌论坛/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