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中小学招生有新规:报名超额电脑随机录取!上海将出台减负增效等实施意见

前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昨天,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等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会上就《意见》有关内容答记者问。回应中央文件精神,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秋季开学前上海将出台中小学减负增效实施意见和作业管理指导意见,相关政策正在研究制定中。就文件中的热点问题,周到君今天为你拎重点。

家长热议:民办学校招生政策有变?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前日《意见》出台,引发家长群热议,“民办中小学明年的招生政策会有变化吗?“民办学校会采用什么方式录取学生?会摇号吗?”还有家长直呼:“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准备给娃报个补课班,还有必要吗?

文件会带来怎样的指导效应?从《意见》的重要性来看,这是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纲领性文件,从地位上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而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推进基础教育改革方面的整体布局、系统思考和协同推进,直面教育教学关键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差异性、衔接性、规范性、实效性和协同性。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坚持全面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上海教育系统将在深入学习贯彻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加紧研究制定落实地方举措,全力办好市民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而针对中小学招生这个热点话题,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作出回应:

《意见》分别对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招生考试提出了相关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精准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一是免试。《意见》规定:“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不得以面试、评测等名义选拔学生”

二是就近。《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关于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意见》根据上述法律规定,按照公办民办学校同等对待、互不享有招生特权的原则,对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做出规定,明确“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实行电脑随机录取。”这样既满足招生人数要求,又确保客观公平,维护正常招生秩序。

在高中阶段,对招生和考试分别提出了要求。

一是强调高中阶段学校实行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落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初中政策,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审批机关统一批准的招生计划、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

二是稳步推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级统一命题,坚持以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不得制定考试大纲,不断提高命题水平。

图 / 视觉中国

上海将出台中小学减负增效和作业管理指导意见

那么,关于《意见》落地实施细则,上海教育部门会有哪些动作呢?小编获悉,上海市教委将根据文件精神,认真研究制定完善义务教育招生制度的实施细则,今年秋季开学前,上海将出台中小学减负增效和中小学作业管理两个指导实施意见。

据悉,上海近阶段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今年秋季开学前将出台中小学减负增效和中小学作业管理两个指导意见;

第二,继续推进中考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实践创新素养,完善学科实验室标准。

第三,进一步做好幼小双向衔接工作。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将继续做好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试点和推广,加强幼小衔接、小幼衔接指导。

第四,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制度。上海将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认真研制相关实施细则。着力缓解家长焦虑;减轻学生过重的课外补课负担,抑制社会上“小四”“小五”班、“神秘考”势头,斩断培训机构与学校之间的招生利益链。

第五,将进一步促进公民办学校协调和发展,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上海将通过推进紧密型学区化集团化建设和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等惠民举措,缩小校际间发展差距。

相关负责人同时指出,《意见》的出台对民办学校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在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所长汤林春看来,民办学校招生报名数将会减少,有利于缓解家长择校焦虑,同时,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的生源差异,将促使民办学校回归教育本原、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上海也将继续支持民办学校健康发展,增强其办学信心,促进其从生源依赖转向特色优势的创建,使民办学校既能满足老百姓对教育的差异化需求,凸显办学特色,又能健康、规范地发展。

图 / 视觉中国

还有这些家长关心的问题

1.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突出德育实效。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充分发挥爱国主义、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然资源的重要育人作用,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强化对网络游戏、微视频等的价值引领与管控,创造绿色健康网上空间。

提升智育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各地要加强监测和督导,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强化体育锻炼。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开齐开足体育课,将体育科目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科学安排体育课运动负荷,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校园足球,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鼓励地方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公共运动场所,给学生提供更多参加体育锻炼机会。

增强美育熏陶。严格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广泛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鼓励学校组建特色艺术团队,鼓励专业艺术人才到中小学兼职任教。

加强劳动教育。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少于一半。统筹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统筹家务劳动、校内劳动和社会劳动。创建一批劳动教育实验区和实践基地。

图 / 视觉中国

2.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完善作业考试辅导。统筹调控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促进学生完成好基础性作业,强化实践性作业,探索弹性作业和跨学科作业,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或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强化面批讲解,及时做好反馈。从严控制考试次数,考试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考试成绩实行等级评价,严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成绩和排名。

教育部副部长郑富芝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指出,关于给家长布置作业的问题,一定要坚决治理。既然是留给学生的,就要由学生去完成,不能布置给家长。“我们在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留给学生的作业家长替做了,长此以往会给孩子们灌输一个什么样的思想?自己该做的事还可以让别人代替,这不是教育的初衷。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们自己的事自己做。”“家庭作业不是简简单单做几道题,而是要回归我们教育的目的和功能。更重要的是,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对孩子们不能发出错误的、有害的信息。我相信我们的校长、我们的老师会严格执行,也希望广大家长广泛地监督,争取把这个要求落到实处。”

3.坚决防止学生学业负担过重

郑富芝说,减负是一个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是必须下大力气去逐步解决的问题。在去年出台“减负三十条”基础上,《意见》进一步提出了减负要求。下一步要综合施策,推动系统减负。

一是通过提高质量减负。认真落实《意见》提出的各项举措,切实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校里、课堂上学懂学好。二是通过优化课程减负。从中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不得增加教学难度,提前赶进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是通过规范课外培训减负。深化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加大处罚力度,杜绝超前超标培训行为,防止给学生增加过重课外负担。四是通过科学评价减负。健全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体系,防止“唯考试、唯升学”,解决好“指挥棒”问题。五是通过社会协同减负。实施家校协同育人攻坚行动,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形成减负工作合力。

图 / 视觉中国

4.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我国《教育法》和《教师法》规定,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具有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现象的义务。《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提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由于目前程序性规定缺乏,影响了教师正确行使教育惩戒权,有的对学生“不愿管、不敢管”,有的过度惩戒甚至体罚学生。有的家长对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也不理解,甚至造成家校矛盾。

因此,非常有必要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如何实施。下一步,将按照《意见》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明确实施教育惩戒权的原则,教育惩戒重在教育,要建立在对学生关心爱护、促进健康成长的基础上。二是研究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施的范围、程度和形式,规范行使教育惩戒权,促进广大教师既热情关爱学生,又严格管理、悉心教导,提升育人效果。三是抓好教师法修订工作,在法律修订中进一步明确教师在教书育人、管理学生等方面的权利,保障教师有效行使惩戒权力,促进教师敢管善管,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维护师道尊严。

5.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

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国家建立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修订和实施监测机制,完善教材管理办法。省级教育部门制定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南,并建立审议评估和质量监测制度。县级教育部门要加强校本课程监管,构建学校间共建共享机制。学校要提高校本课程质量,校本课程原则上不编写教材。严禁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取代国家课程,严禁使用未经审定的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引进境外课程、使用境外教材。完善义务教育装备基本标准,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设创新实验室、综合实验室。

图 / 视觉中国

6.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

《意见》指出,加快数字校园建设,积极探索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加强信息化终端设备及软件管理,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机制。

发布会上,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说,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快速发展,适应了学校教与学的需要,出现了大量数字化教育资源进入学校,为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同时应该看到,由于监管缺失,一些不良的有害的APP也进入了校园,包括色情的、暴力的、商业活动的APP进入校园。为了有效地治理这个问题,禁止有害APP进入校园,去年12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建立了双审查制度,谁使用谁审查、谁主管谁负责,首先学校把好关进行审查,然后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审查通过后才能进入校园使用。对于收费等方面的管理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

7.指导科学育儿,克服盲目攀比

近年来,经过各地不断努力探索,家庭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重智轻德、重知轻能、过分宠爱、过高要求等现象还比较突出,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下一步,将按照《意见》的要求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家庭教育立法,强化监护主体责任。二是加强社区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建设,为家长提供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三是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四是指导家长要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职责,加强与孩子沟通交流,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理性帮助孩子确定成长目标,克服盲目攀比。

应该说,《意见》的出台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最终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益,期待社会、学校、家庭合力,给青少年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上海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