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教育界人士谈教育改革新政-“既有长远规划,又有现实策略”

承接新的使命让学校更加美好

——上海市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上海市教育功臣鲁慧茹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聚焦了教育教学改革这个核心,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既有长远规划,又有现实策略,这对我校强化责任使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有着深远的领航作用。我校将把《意见》的主要精神作为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南,深化思想认同和理念共识,坚持全面、深化、合力育人。

我校将重点在德育课程实效性、课堂教与学有效互动性、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等方面进行实践改革,丰富学校教育内涵质量。一是聚焦立德树人,突显德育实效。把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等作为主要途径,分年级段设置针对性主题,形成内容序列,引导做实事、重内化。二是坚持教学互动,形成校本特色。深入实践个性化教育,以“学习设计”项目为抓手,形成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改革,用“学习活动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当主角“动起来”,主动进行听、说、读、写、议、算、做、评,人人参与,个个能学“活起来”。三是加强技术融合,打造现代学习时空。充分利用学校的自然及人文的环境资源,建立学生即时即地学习的信息资源库,对接各类课程学习项目,配备好校园固定信息站和流动信息站,以实现在校园的任何一个地方,学生可以凭着借用的移动信息工具进行个性化学习和探索。

引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科学发展

——上海市教科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汤林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是对义务教育衔接性、规范性、实效性、协同性的重大而深远的改革,对上海正在推进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科学发展有着极强的指导意义。

《意见》中非常强调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观,这是义务教育教学改革的“牛鼻子”。

下一步,上海在教育质量评价领域还要根据《意见》的要求,着力深化三方面评价改革:一是优化教学质量评价,丰富和完善上海市中小学学业质量绿色指标,增强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回应性,全方位测量和评价区域、学校的教学质量,促进区域、学校基于科学的评价信息进行改进和提升。二是优化学生发展评价,在小学阶段实施等第制评价,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多方面的学业成果;在初中阶段,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改革,提高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育人水平。三是探索区域环境评价,构建包括政府保障环境、学校育人环境、社会支持环境等构成的区域基础教育环境质量评估体系,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发挥全面、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导向,将助推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科学发展。

体育现代化是上海教育现代化应有之意

——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

“强化体育锻炼”被写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意见》明确要求开齐开足体育课,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成为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

上海市大中小一体化的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系统实施,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赛事活动体系基本构建形成,各类校园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学校体育在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格率,优良率等指标上实现稳步回升。2018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为96.9%,优良率为46.4%,且上报数据与教育部抽查复核一致率一直居于全国前列。

今年3月召开的上海市教育大会部署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着力实现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力争在全国率先实现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学校体育的现代化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会强调,学校体育要保质保量开展起来,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引导学生把体育锻炼当作终身生活方式,上海市学校体育现代化也将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争做主动践行者培育“风清气正”的校文化

——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校长、上海市教育学会初中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金卫东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紧紧抓住提高质量的核心环节,为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学校应深入学习、积极贯彻《意见》,争做《意见》的主动践行者。

一是遵循教育规律,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我校将以学习贯彻《意见》为契机,立足新时代、新技术、新理念,深化“养正教育”,在“生活化德育-进德培正、校本化课程-博闻塑正、生本化课堂-慧学归正、专业化师训-乐道守正”过程中,培育“风清气正”的学校文化。二是注重因材施教,提供适切且丰富的课程选择。提升课堂教学效能,教师精心设计作业,进行个别化辅导,减少作业量与质量监测次数,提高教学针对性与有效性。加快建设以“知天知地知探究、会演会奏会怡情、能动能静能健体、为人为学为成才”为指南的特色课程,让学生读好“有字书”,也读好“无字书”。三是强化师资建设,提升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把“引领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和提高课程教学水平的重点,坚持师德为先,构建研训一体培训制度,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建设智慧教学支持系统,激励和引领教师专业化、特色化成长。 (晨报记者 杨青霞整理)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杨青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