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小妙招⑧ | 虹口宇泰景苑:垃圾分类4个月,2000多升湿垃圾变肥料

虹口宇泰景苑的小花园里藏着一个“垃圾的小秘密”:小区产生的一部分湿垃圾来到了这里,“躲”进5个桶,经过1个月到半年之后,有的变成了堆肥,有的变成了酵素,居民们就把它们领回家,用来种花种菜疏通下水道。小小的花园既减少了垃圾投放、减少了异味,也提高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兴趣和积极性。

4个月2000多升湿垃圾变成了肥料

宇泰景苑今年3月1日正式开始垃圾分类。小区里本来就有一个小花园,一直由志愿者负责打理。垃圾分类开始之后,居民组织“花仙子”俱乐部策划实施,在小花园里开辟了“堆肥花园”“一米菜园”,购买了堆肥桶和酵素桶,种了小黄瓜等蔬菜。

“堆肥桶里放剩菜剩饭等带油水的湿垃圾,不带油水的果皮菜叶就进酵素桶里,堆肥桶里的湿垃圾大概1个月到1个半月就可以变成堆肥,酵素桶里的垃圾半年能变成酵素。”小区所属虹叶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王静华介绍,3月1日以来的4个多月里,累计已经有2000多升湿垃圾变废为宝,占小区湿垃圾总量的5%以上,“堆肥已经制成几批,居民都可以来领,领回去当种花种菜的肥料,有的居民还带居住在附近的朋友来一起领。”

入户宣传三件套,书画院来助阵

在垃圾分类推进过程中,针对部分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认识不足、意识不够的问题,宇泰景苑启动了多种形式的走访调研和宣传,专门制作了“三件套”入户包。

这三件套包括:一本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由居民手绘制作;一个冰箱贴,印上了居民自编的分类口诀和分类搜索二维码;还有一个挂壁式垃圾袋支架,可以挂在橱柜上,垃圾袋套在支架上,湿垃圾就可以随手“撸”进垃圾袋里。

王静华介绍,这“三件套”都是居委会和垃圾分类第三方组织等经过仔细考虑设计制作的,“原来我们也考虑过购买分类垃圾桶,比如四分类、六分类的,但有居民提出,厨房空间有限,发大型垃圾桶占空间,于是我们就想出来做垃圾袋支架,让湿垃圾不弄脏厨房,不占空间。”

在前期宣传中,居民区社工带着“三件套”对小区内371户家庭进行了走访,每户家庭至少上门3次以上。

小区里的红叶书画院也来助阵垃圾分类宣传。这个书画院由居民曾宪仁发起成立,13年来义务教授社区居民书法、国画。垃圾分类开始以后,书画院的老师们创作了多幅水彩画、书法作品,宣传垃圾分类。

此外,小区还开展了礼品兑换、快闪集市、儿童画展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励居民垃圾分类。

合理撤桶,设24小时投放点

宇泰景苑原先有10个垃圾投放点,每幢楼下有2个垃圾桶。开始垃圾分类之后,10个投放点位缩减到3个,早上7点半到9点半,晚上6点到8点为投放时间。同时,还设置了一个24小时投放点,位于小区垃圾压缩站。3个垃圾投放点位上的垃圾桶到了时间就由保洁员拖走。

据悉,目前小区居民100%参与垃圾分类,分类准确率达到98%。原先,靠保洁员每天进行二次分拣产生0.7桶湿垃圾,现在居民源头分类之后,每天平均产生3.5桶湿垃圾,说明了垃圾分类的实效。

虹口区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不仅是宇泰景苑,整个虹口区在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之后,湿垃圾量明显增加,相应的,干垃圾量明显减少。

据统计,6月底,虹口区日均干垃圾596吨,7月10日左右日均为520吨;6月底,日均湿垃圾190吨,7月10日左右,湿垃圾日均230吨。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郁文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