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社区“老娘舅”工作?这位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有妙招

“试试看!做起来再说!”五年前,从基层党务工作岗位退休后的顾仁良,成了金山区亭林镇司法所首席人民调解员,面对这份既“难”又“烦”的工作,他凭着一心“做好事”的工作信念,就一直做到了现在。

这五年来,只要说起调解员,亭林镇群众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顾仁良。“小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作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顾仁良始终认为,“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既可以快速化解基层矛盾,又可以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做调解员完全出于“偶然”

“和我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们都说我很适合做调解工作,实际上,我从事调解工作完全是一个偶然。”顾仁良2014年从新建居委会退休后,接到了亭林镇司法所的电话,“当时调解员缺了一个人,想让我过去帮帮忙,我也非常犹豫,因为我长期在基层工作,总觉得做人民调解工作比较烦、比较难。”顾仁良当时已经联系到个体企业去工作,不过最后还是因为盛情难却走上了调解员岗位,“试试看!做起来再说!”

顾仁良至今仍能清晰地记得接到的第一个调解工作,“水泥厂发生了职工死亡事件,接到任务的时候,我们已经下班了,饭也没有来得及吃,就直奔厂里。”事故发生后,按照当时社保赔偿规定、以及抚恤金一共可以赔偿70万左右,但家属坚持要赔偿到110万。顾仁良对双方进行了调解,“我对家属首先讲法、然后再讲理,征得家属同意后,我就跟厂方进行协调,最后家属获得了一次性补偿。这起死亡事故最终在三天内就完成了调解。”

不过,顾仁良深深感到调解工作不能只靠“一张嘴”,毕竟会涉及到很多法律法规和政策。“现在大家的法治观念都很强,‘依法调解’是必须坚持的原则。”为此,顾仁良针对自身“短板”,通过多种渠道充实自己的“法律法规库”:查看有关书籍,请教专家、律师,观看电视节目“金牌调解”等,“其实,我们在日常调解中,会碰到各类死亡事故、自留地纠纷等等,要调解的双方都满意相当难。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法规政策水平,才能提升自己的调解能力。”

依法调解、情理兼顾是“法宝”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今的调解工作涉及面广、诉求多样,如劳动纠纷、民间借贷、工伤纠纷、意外伤害事故、消费者权益等等。“当调解员是尽心服务好需要帮助的人,化解纠纷矛盾,树立政府形象。”在顾仁良看来,最难调解、最让他心事重重的就是遇到死亡事故,“这时候就要讲一个‘忍’字。”面对这些突发事故,顾仁良经常会看到当事人直接滚地、拍案而起外,有时甚至还会面对无来由的辱骂、甚至手指直戳他额头……面对这些,顾仁良认为一定要让当事人发泄情绪,这样才有谈的可能,才能坐下来协商赔款,“只要案子有进度,受这点委屈不算什么。”

“不一样的案例,就要有不一样的调解思路,其实语气、语调也会不尽相同。”顾仁良在日常调解工作中,总结了一套经验,“比如遇到蛮不讲理的对象,就要采取激将法,如果赔偿金额达不成一致时,安慰受害者一方,就要说‘您的诉求,我看目前情况下条件不具备……’”顾仁良认为,要往有利于解决争端的方向引导,但“依法”是前提、是基础、是准则,同时“兼顾情理”则成一次次成功调解的“法宝”。

调解工作离不开家里的理解

五年来,顾仁良在人民调解员的工作岗上兢兢业业、越干越起劲,早已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区亭林镇的“老娘舅”。面对这些成绩,顾仁良说这都离不开家人的支持。

“我父亲刚退休那会,我们都希望他能在家里安享晚年,但他最终选择了去做调解员。”顾仁良的女儿非常理解她的父亲,“我知道再难的事情只要摆在父亲面前,他都能做好。”当然,人民调解员的忙碌程度也让家人有些难以想象,顾仁良经常早出晚归,有时双休日都要去工作,顾仁良的爱人有时也会抱怨几句。

这几年,顾仁良很辛苦、也很有很成就感。“我的父亲经常会跟我分享他的工作思路和经验,他也会经常询问我的工作情况、孩子的学习情况。”顾仁良的女儿说,“父亲经常对我说的就是,学习上要认真钻研、多问、多思考;工作上要认真踏实、多学、多总结。”

面对的家人的支持,顾仁良心中也不免有些愧疚,“虽然我已经很克制了,但难免也会把不耐烦的情绪带到家里,真的要感谢我的家人的理解。”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荀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