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夏天 | 坐70多小时绿皮火车,兰生复旦孩子带着课题探究丝绸之路

每年的暑假,兰生复旦的孩子们从东到西,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在景德镇、徽州、厦门、西安等地一一留下了足迹。

今年暑假,兰生复旦77位学生和8位老师再次踏上征程,在甘肃、青海两省完成了“丝路探源”之旅的最后一站。近9天的时间里,他们乘坐绿皮火车,来回70多小时,先后到达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明长城、张掖七彩丹霞、青海湖和贵德国家地质公园,留下一路青春故事。

孩子腿受伤了,妈妈赶来陪孩子走完全程

参与这次旅程的学生都是六、七年级的,大多数没有长时间离开过父母,也没有过坐这么长时间火车卧铺,对他们来说是一次新鲜的体验。“这对孩子们是一次考验,也是一次锻炼”,盛利铭老师说。

火车上的来回70多个小时,同学们为了不无聊,还纷纷做起了随身携带的作业,“壮观”的场景吸引了不少乘客。

■同学们在火车站写作业

庞大的队伍,遥远的路途,难免会遇到一些料想不到的情况。刚到青海的时候,就有一位同学产生了高原反应。七年级六班的郑睿赜说:“令我很感动的是,8位老师全都赶了过去,帮那位同学缓解不适。”

在鸣沙山的时候,有一个同学脚扭伤了。盛利铭老师回忆:“当时情况有些严重,他走路一瘸一拐,我们老师当时压力很大,很担心啊。”和那位同学的父母商量之后,加上学生自己的意愿,最后决定让他继续走完。“他妈妈也从远方赶过来,陪孩子走完了全程。在妈妈爱的支撑下,孩子毅然走完了全程。”

盛利铭老师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夏令营,一个同学吃饭时把开水给打翻了,烫伤了另一位女孩子。“当时我和另一位老师背着她疯狂地跑向医院,好在最后没有什么大问题。”说起这事,盛老师还有些后怕。

盛利铭解释道:“本来想安排大家在青海湖骑行,但后面出于安全考虑,就放弃了。”

来到甘肃一带,很多同学都直接感受到了和江浙沪一带不一样的气息。阳关刺眼,昼夜温差大,风沙猛,这么不一样的气候让同学们一时有些不适应。

傅文睿同学谈道:“我觉得那边真的和上海太不一样。首先地域文化很独特,然后就是气候很干燥,不像上海常常降雨。我开始不太适应,还流了几次鼻血。”

带着课题出发,莫高窟成为考察热点

这趟旅程并非是走马观花式的夏令营活动,而是一次实地考察。

带队老师盛利铭介绍,参与的学生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选一个地点作为考察对象,并选择一个切入点进行具体探究,如历史发展、建筑特色、传统技艺、自然风貌、名人轶事等。出发前,同学们要根据自己选择的考察课题,查阅相关资料,拟定探究的具体问题和具体步骤,完成小组分工,并准备好相应工具。最终,同学们的探究成果会以视频或是文字报告两种方式呈现。

■同学们在鸣沙山的沙漠上

郑睿赜同学所在的小组选择了与莫高窟相关的历史文化、雕刻技艺和劳动生产技术,作为切入点进行考察。郑睿赜提到选择莫高窟作为考察对象的原因:“因为我们小组觉得莫高窟是这次去的所有地方中最有历史底蕴的,而且在丝绸之路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为了能呈现一份好的报告,郑睿赜和组员们分工明确地完成了搜集资料、询问导游、访问当地人、回顾参观细节等探究工作。

六年级六班傅文睿同学的小组也选择了敦煌莫高窟作为探究对象,但切入点是,“将莫高窟的历史意义和现在的意义进行对比”,也是以文字报告的方式呈现。

颠覆了对“丝绸之路”的印象

这次行走,傅文睿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在脑子里翻新了。“以前我认为丝绸之路经过的地方都是绿水青山、环境优美的,去了之后发现自己的了解太少了。原来丝绸之路还要经过沙漠。”傅文睿之前不明白嘉峪关为什么称为“天下第一雄关”,亲身感受后才不由得赞叹它的雄伟壮丽。

“我真的深切感受到那边的地广人稀。还有那一带的地域文化很独特,融合了一些西域文化后相比东部更增添了些神秘感。”傅文睿说。她坦言,这样的活动对更深入地学习历史和地理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学习历史主要学习一些比较重大的历史事件,对一些历史细节没有什么了解,这样的夏令营就给了我们机会去了解更多细致的、有魅力的历史细节。”

郑睿赜同学在这段旅程中也收获不小。“去莫高窟之前只知道那是一些壁画和佛像,到那之后通过导游的讲解和亲身的感受,我才对有关的文化内涵和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有了更深的认识……”

“青海湖”被誉最美

对旅途中经过的青海湖,郑睿赜印象深刻,慨叹:“真的不负此行,是我从小到大见过最漂亮的一个地方。”他说,之前只是简单地了解到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对它的面积也只是一个数字概念,去了之后才直观地感受到它有多大。

■一位同学在青海湖喂鱼

从第一天到第五天,郑睿赜的心情是不一样的。“第一天到那时,以为只是走一走看一看,但后面几天慢慢发现这些地方的历史和故事都很动人,还有一些很有名的人物也很吸引我。所以,慢慢地我就会对后一天的行程越来越向往。”

在鸣沙山的时候,有一群不懂事的小孩到处乱扔垃圾,一位年过半百的游客阿姨就一直跟在他们后面捡,一边捡一边还耐心劝导小孩们,直到孩子们不再扔为止。看到这样的场景,郑睿赜心中涌起一股暖流,直言“非常感动”。

在参观嘉峪关的时候,郑睿赜被震撼到了。“我很敬佩当时的劳动人民,在技术没那么发达的时代能够建出那么牢固、那么宏伟的嘉峪关。”

今年孩子们走的,是“陆上丝绸之路”的最后一站,来年将有新的行走主题。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朱晓芳 班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