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分类到末端处置多点“发力”,城投集团求解垃圾分类“托底保障”之策!

眼下,上海“分类垃圾”开展的如火如荼。承担着上海七成以上生活垃圾中转运输和末端处置任务的上海城投集团,全力畅通上海生活垃圾从前端收集、中端转运到末端处置的分类产业链,全力提升上海生活垃圾处置水平,求解垃圾分类托底保障之策。

“上海第一高楼”做得怎样?

上海中心大厦为“上海第一高楼”,是上海城投所属单位,“垃圾分类”做得怎样?本月初的一天上午,上海中心大厦接受了浦东城管陆家嘴中队女子监察队的检查。

检查者发现,在这座高楼里,收集容器严格按规定规范设置,垃圾厢房收运和分拣垃圾秩序井然,每个楼层都设有一间垃圾回收间,随时开放。垃圾回收间采用四分类。每天下午和晚上,保洁人员会把楼层里的垃圾通过专用电梯,运往地下的垃圾厢房。

浦东城管陆家嘴中队女子监察队检查上海中心垃圾分类

作为绿色建筑,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栋400米以上的获得中美绿色双认证的超高层建筑,上海中心大厦不仅在建筑设计上追求“绿色”,运营管理上也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始终。

他们学习国际先进经验,通过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加快建立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流程分类管理系统,针对大厦楼宇的特点,对租户二次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进行严格管理。

 上海之巅119层观光厅开展一场上海“最高”垃圾分类志愿服务

从上海中心到新江湾城“湾谷”科技园,从城投控股大厦到集团本部大楼,上海城投作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责任主体,在企业所有办公楼宇积极实施生活垃圾标准化管理。通过“因楼施策”,制定分类指导手册,展示管理动态信息,使每位员工既是垃圾分类的践行者,也是监督者。

针对一些小型分散的物业经租管理场所,则建立了垃圾分类台账,每日记录垃圾实际量,填报四类垃圾桶数量和重量,使垃圾分类有账可查、有责可追。

城投本部大楼垃圾分类指导手册

推进“两网融合”实现垃圾分类收集

上月底,上海城投在徐汇区建成首个“两网融合”示范点——“梧桐资源空间”,并且已经开始试运营。此举标志着城投环境在中心城区推进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两网融合”的征程正式拉开帷幕。

所谓“两网融合”,是指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和生活源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相融合, 说白了就是实现生活源再生资源与其他类别生活垃圾的统一分类交投、分类收运和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减量的实效。

以前很多居民家里积存的旧报纸、矿泉水瓶子等都卖给骑着“黄鱼车”的流动个体者,这些收废品的“摇铃人员”目前日渐稀少,给喜欢积存可回收旧物品的市民造成了不便。

记者在东湖上的“梧桐资源空间”门口看到,市民只要扫码二维码,登录特设APP,动动手指就能招呼来工作人员上门回收可回收物,同时也能自己“送货上门”,服务点里明码标价回收价格,可用现金收购。

 此次,上海城投集团在徐汇区首次建成了上海市区首家“再生资源两网融合”示范点,让老百姓平时家里积攒的“垃圾”可当场兑换成现金,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

马陆集散中心分拣作业

马陆建成沪上第一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场

上海城投大力打造的“两网融合”垃圾分类新时尚,已经走入了千家万户。通过示范型回收服务点的试运营、流动型服务点的绿色资源回收日活动的定期举办,提高了居民的资源回收环保意识,体验共享回收智能方式给广大居民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一种绿色消费方式。

像”梧桐资源空间”这样便民的“两网融合”服务点,除了在徐汇区之外,在嘉定也已建成不少,覆盖嘉定多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商务楼宇。其中的嘉定区马陆,已经诞生了上海第一座全品类再生资源集散场,推动形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

在嘉定,前端回收到的各类可回物被专车运送至马陆再生资源集散中心,根据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家具、废玻璃、废纺织物、废旧电器等品类进行集中分拣、打包压缩,精细分类后的可回收物作为再生原料被运送到末端处置企业,加工成塑料制品、玻璃制品、金属制品和纸制品等,实现再利用价值最大化。

上海城投环境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搭建全品类再生资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多元回收、专业物流中转、专业分拣处置的应用系统,努力构建与本市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收运全程管理、末端处置合理、资源循环利用、信息管理智能的全程分类体系。下一步,也将通过嘉定试点的先行先试,打造全程分类样板,力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进而辐射全市。

志愿者对垃圾收运小车进行改造

5月中旬,在虹桥机场、浦东机场的保洁作业区域,城投资产东飞公司的青年职工设计出“餐厨垃圾分拣篮”,将餐厨垃圾中的塑料瓶、布料等垃圾成功分离,共投运90余辆垃圾收运小车,有效增强了上海两大空港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能力。

 虹口中转站集装箱运输车作业

设施改造升级以保障分类转运

上月下旬,在虹口区生活垃圾中转站,15吨转运车上装、压实器、卸料溜槽及侧边机构改造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

中转站根据区绿容局生活垃圾收运情况,针对不同的生活垃圾种类,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装运”;为更好的完成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工作人员对垃圾收运时间调整为早上4点30分至次日凌晨3点。预计在本月底前,完成中央控制软件升级改造项目,届时可利用更高效的智能化手段,在生活垃圾收集车进入中转站时即可将装运的生活垃圾种类、重量等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及派位指导。

虎林基地垃圾分类压缩中转集运作业

虎林基地、徐浦基地积极探索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可行途径,对生活垃圾处理设备进行了相应的升级改造,完成压缩机横改竖工程,配备相应的新式车厢可卸式内集卡以及泊位自动分配系统,指示车辆按照装载品类到相应的泊位,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压缩,分类处理,杜绝出现垃圾混装混运现象。目前,虎林基地在用的竖式压缩机泊位共10台,徐浦基地在用的竖式压缩机泊位共9台。

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的监控中心

末端处置能力跃上新台阶

值得一提的还有,上海城投实施的上海市十三五期间“十大”重点工程项目——上海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项目近日已经整套启动。投入运行后,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全厂,焚烧处理生活垃圾达到每年300万吨,约占上海市居民年产生垃圾总量的三分之一,焚烧发电每年将可达近15亿千瓦时。

这项工程以最高的标准、先进的技术、优质的建设、高效的运营,呈现在社会面前。上海城投介绍说,城市里的生活垃圾,主要有焚烧、堆肥、填埋这几种方法。相比其他两种方式,垃圾焚烧不仅节约土地,而且能提高垃圾的资源利用率。

此外,垃圾焚烧发电既产生了“环境效益”,又带来了“能源效益”,有效地控制了生活垃圾二次污染,极大改善了生活环境。一般垃圾厂一吨垃圾发电450度,老港二期可以达到600度。这里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使用净化装置,使排出来的气体和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在处理垃圾的同时产生大量电能,除了对项目自身的供给外,大部分实现了对外输出。

志愿者进入社区进行宣传活动

志愿服务也在“发力”

据城投集团披露,志愿者社会服务不可或缺,尤其要注重做好青年志愿者组织。目前,已经建立城投集团垃圾分类青年讲师团,积极传播“垃圾分类新时尚”理念,广泛开展垃圾分类“进工地、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楼宇”志愿活动,积极投身垃圾分类攻坚战,共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20场。

志愿者活动月推进仪式

城投公路志愿者在航头服务区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市政规划院在天平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服务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钟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