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小区都在推广垃圾分类“四件套”,为何这个小区是“五件套”?

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最近一段时间,垃圾分类“四件套”(湿垃圾桶、干垃圾桶、可回收垃圾桶和有害垃圾桶)风靡申城大街小巷。然而塘桥街道的峨海小区最近却在“四件套”之外推出第5个垃圾桶,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峨海小区是街道首批试点“绿色账户”的小区之一,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与实践,目前小区内垃圾分类的情况比较良好。小区居民们还别出心裁,在原有自治项目“三个工坊”(即倡导居民认领花卉、养护花卉的护绿工坊;推进“绿色账户”和垃圾减量的环保工坊;将湿垃圾变废为宝的酵素工坊)的基础上进一步普遍推开,在小区每个垃圾厢房内,除了黑棕蓝红四色垃圾桶的“标配”外,还统一设置了一个额外的小桶,被居民称为“酵素桶”。

“酵素桶”的全称是酵素材料收集桶,专门用来收集果皮、菜叶类的湿垃圾,用来制作环保酵素。小区的酵素制作人收集厨余的果皮菜叶,加入适量的水与糖,封入塑料瓶内制作酵素。成品稀释后,可用于浇花、去污、疏通下水道等。现在,小区内4个分类垃圾厢房内都放置了一个“酵素桶”,原本位于地下室的酵素制作场,也被搬到了地面上开放式的空间内,让居民有更多机会体验与参与。做足“广告”后,不少居民加入到酵素制作的队伍中来,并带动家人与邻居共同参与。

酵素制成后剩下的酵素渣,以往是被直接丢弃的。现在,这部分垃圾也有了新去处。居委在社区开展了“一米菜园”项目,酵素渣晒干后成为肥料,不仅进一步减少湿垃圾产量,培育出的芽菜既干净又营养,成为社区独居、高龄老人餐桌上的美食。

现在大家丢垃圾时,已经形成了习惯,将果皮、菜叶专门丢到“酵素桶”内,甚至出现了“湿垃圾桶内难觅瓜果皮”的情况。酵素桶“吃掉”瓜果皮,不仅能减少社区湿垃圾产量,还促进了社区多个自治团队的合作。

“垃圾分类是新时尚,我们小区的酵素桶更是新时尚。”小区居民汪阿姨自豪不已,她告诉周到君,这样的湿垃圾处理方式还不多见,每每有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她总会给他们介绍一二,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五件套”的好处。

据悉,早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之前,峨海小区所在的蓝东居民区就活跃着一支环保志愿者队伍,队伍中有10名绿色环保社区达人,分别负责带领居民开展环保酵素制作、社区花园养护等活动。

自从垃圾分类条例实施以来,在居民区党员的带领下,峨海小区通过将环保公益、自治项目与志愿服务相结合,成功组建了一条湿垃圾减量链,共同建设宜居社区。目前,这一做法已经在塘桥其他小区获得了推广。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李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