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园慧失利综艺节目不背锅

朱美虹

世锦赛50米仰泳无缘决赛,和综艺节目上太多有关吗?在舆论压力下,一直元气满满的“洪荒少女”傅园慧也不得不说出“努力了,可能不太适合游泳”的沮丧话。

体育明星上真人秀早已不是稀罕事,不过一开始多是从那些具有国民知名度的退役世界冠军,如田亮、杨威等。他们功成名就但面临转型,形象健康报酬则比艺人要低得多,参加综艺节目对个人与节目属于双赢——唯一的问题是体育明星往往没有经受过镜头训练,表现力和表达力上普遍不及艺人,因此参加的大多是竞技类、亲子类这些无需耍嘴皮子、只要做自己就好的节目。

渐渐地,现役运动员也成了综艺节目的座上客,这本是市场经济下体育明星商业化的正常操作流程,是节目与个人双向选择的结果,但只要在节目中露多了脸,运动员基本都会被骂“为啥不好好训练”,武大靖、孙杨、郭艾伦、张继科,没一个逃得过。网友们真的是双重标准——同样是上真人秀,怎么就没见有多少人骂文艺明星“为啥不好好拍戏、唱歌、写作呢”?

当然,和其他体育明星不同的是,傅园慧同时在《我家那闺女》和《女儿们的恋爱》当常驻嘉宾,为拍摄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的确要多得多,可真要说外务影响正业,为什么孙杨能同时保持巅峰状态?这就好比小时候学习成绩下滑,家长们往往归咎于各种外围理由:肯定是打游戏、看电视、看小说、谈恋爱了!其实,真相有可能是某几次考试没发挥好,或者是实力到达极限了无可奈何。就算真的是受外围影响了,那还是自身原因——如果真心将学习放在第一位,自然会率先权衡利弊。傅园慧的赛场失利,有伤痛的因素,也有运动生涯巅峰期已过的苦涩,纯让综艺节目来背锅并不公平。

选择跨界娱乐圈利弊很明显:能让更多路人关注到运动员从事的项目、塑造其个人形象,填补他们在非比赛期的曝光度,进一步来说,也可为其未来退役之后的转型之路做铺垫,但曝光率过高,则会令习惯了“拿成绩说话”的大众产生“不务正业”的负面质疑。不过,从国外经验来看,运动员明星化、艺人化在中国是必然趋势,大家会慢慢习惯于在各种商业活动如真人秀、电影、时装展、代言中见到他们的身影,而在商业化逻辑中,成绩只是运动明星的指标之一,外表正、情商高、拥有个人魅力更重要,这和文艺明星是一个逻辑。

要骂,就请同时对真人秀中常驻的无作品无成绩“流量艺人”们保持苛刻吧。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朱美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