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轮车再登青运舞台,起步晚发展快,培养后备力量是关键

一辆辆“娇小”的自行车在运动员的操纵下飞驰于红土之上,连绵不绝的助威声从紧邻汾河之滨的这片小轮车场内不断传出。

对于大众来说,亲眼目睹这样一项运动,在大开眼界的同时难免也涌起了许多疑惑。相比于传统的场地自行车项目,这一被命名为BMX泥地越野赛的小轮车竞速项目显然有种熟悉的陌生感。

但疑惑归疑惑,两项运动的内核几乎是统一的——追求速度与激情。选手们从7米高的出发台进行俯冲,在进入直道后跨过小坡的每一个瞬间,都引来现场观众的阵阵欢呼。随着他们完成过弯,跨越起起伏伏的障碍后,率先冲点的骑手将成为最后的赢家。

规则简单易懂,场面直接粗暴,风格如此明了的泥地越野赛上座率自然不差。在现场,许多穿着同款套装的骑友们出没于场边,他们来自太原市骑游协会,其中大部分人甚至已经是“爷爷奶奶辈”了。面对飞驰的骑手,他们不吝惜掌声,为这群后辈们加油鼓劲。

同样来现场观赛的还有出身民间的摄影爱好者,天公作美为拍摄提供了完美的背景,再辅以小轮车运动独有的速度感和冲击力,许多摄影师按下快门的频率都比往常高了许多。

这是小轮车项目第二次登上青运舞台,而为了举办这场比赛,场地内新加装了三座顶棚,为观众提供了更好的观赛体验。不过,对于场上的运动员而言,穿着厚重的队服顶着烈日在赛道上飞驰,就不是份好差事了。尤其,随着决赛时间的临近,时针逐渐指向午时,场地内的气温不断爬升。在冲过终点线后,许多孩子便直接把车驶入车棚或是找个阴凉处进行避暑,喘着粗气,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水。

当然,过程艰辛也意味着胜利可贵。甘肃代表团成为了当日的最大赢家,在5项决赛的较量中,代表甘肃参赛的酒泉市体校队摘得2金3银3铜。

小轮车赛亚锦赛冠军,亚运会亚军得主逯艳是这支甘肃代表队的教练,选手们在冲线后纷纷跑来向她击掌庆祝。逯教练脸上止不住的笑意也体现出她对于弟子们的满意,“我们一共有16个队员参赛,几乎一半队员都登上了领奖台,感觉很满意。毕竟练了这么多年,而且我们在来之前就很有信心。”

那么,这样一支具有统治力的队伍是如何打造出来的?逯教练认为经验的积累是关键。“我们的队伍是07年组建,有老前辈去带动,所以进步比较快。”但谈到小轮车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她坦言起步实在太晚。“(小轮车)从04年左右才在我们国家开始起步,项目有些冷门,没能形成好的选材机制。很多队员都是从其他项目转过来的,小轮车没练多少年。”

曾获得亚锦赛金牌的逯艳教练

竞赛委员会成员,来自中国自行车协会的李文喜也表态了类似的观点。“小轮车运动在我国起步太晚,在国外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比赛,从四五岁起设立了很多参赛组别。”但从他的介绍来看,如今的情况好了许多,“今年一共有8站比赛,再加上二青会,国际赛事,在国内就有十几场比赛,队员们一般打8场国内比赛没问题。”

在现场,裁判阵容中出现的外国面孔也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咱们起步较慢,裁判出不去只能请进来,多交流学习。”不过,随着小轮车项目入奥,这项运动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小轮车BMX自由式入选了明年的东京奥运会,虽然咱们从去年四月份才开始办培训班,但经过冬天的训练,今年孩子们的水平提高很大。

除此之外,在李文喜眼中群众基础同样会对这项运动产生深远的影响,他特别例举了平衡车在当代的普及,“平衡车能很好地锻炼力量和平衡性,是所有小轮车项目的基础,能培养孩子们的车感,改善后备人才队伍的建设现状。”

红土地上尘土飞扬,许多观众对于小轮车本身也很感兴趣。据逯教练介绍,别看这些车小,但都浓缩了精华且造价不菲,“最贵的要七八万元,这些车毕竟是专业的,对人身安全有着很大的保障。”而在赛场背后的区域,一连串棚子设立于此,除了让队员们休息,这里更是车队的维修区,不少辛勤的技师时刻检查着小轮车的状况,对车辆进行调整。

虽说小轮车起步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加快发展速度正成为这项运动的主旋律。中国自行车协会在去年组建集训队时便希望通过跨界跨项选材,把全国有志于该项目的高手集中到一块,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模式加速小轮车项目的提升。

骑向东京奥运是关键一步,至于更遥远的未来,完成后辈人才队伍的建设更是重中之重。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