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老兵珍藏的革命物件正在展出!每一件都是一个故事

他们 曾一身戎装走过了战火硝烟

归来 那段记忆深埋心底

但他们从未忘记自己是一名军人

下面跟着周到君

在一枚枚勋章,一张张旧相片里

看看大宁这些老兵的峥嵘岁月

1、子弹壳

家住延长中路451弄居民区的张铮是一位退役军人。这枚子弹壳是他最后一次打靶的子弹壳,张铮把它留着做了纪念,一直带在身边。

2、铁道兵勋章

家住八方花苑居民区的葛文金曾是一名铁道兵。他于1969年入伍,在5847部队担任铁道兵,此为他的铁道兵纪念勋章,是他经历战争洗礼的见证,更是他作为军人获得荣誉和敬仰的证明。

3、五好战士、神枪手称号证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军都在开展评定神枪手、神炮手活动。当年解放军总政治部召开全军青年工作会议,动员青年战士开展熟练手中武器,争创优等射手和技术能手。家住广延居民区的高朝日,1961年入伍,是部队里一名优秀的步兵,不仅获得了五好战士、神枪手荣誉证书,还获得了优等射手、优等炮手、二级技术能手证书,这一张张证书正是对他军旅生活刻苦训练的诠释。

4、军官证、解放军理工大学学员证

家住明园居民区的退役军人康唯,曾就读于军校。1998年康唯在部队工作两年后,考入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学院,成为一名研究生,他珍藏了学员证。军校毕业后,他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赴艰苦地区任职。军官证,是他理想的见证和记忆。

5、炮弹模型、军用水壶、水杯

家住宝华居民区的步宪耀家里有一枚炮弹模型。

步宪耀如今住在宝华居民区,曾于1972年至1978年在部队服役,兵种为通讯兵,担任报务员。水壶和水杯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参加野营拉练也会携带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炮弹模型,是退役时战友赠送的纪念品。

6、红星帽徽

家住八方花苑居民区的武寿富曾在部队里当兵。图为武寿富当年到达部队后领到的红五星帽徽。

7、针线包、军装

“小小针线包,革命传家宝”这首儿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家喻户晓,至今听起来仍倍感亲切。从战争年代起,针线包就与军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为了理想,为了信念,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用自己的双手缝补衣衫被装,战胜种种艰难困苦。李燕的外公曾经历抗美援朝,图中的针线包正是他曾经随身携带的物品,后来传给了李燕。

这套是65式军服中第一批女士裙服,从1965年6月1日开始实行直至1985年5月1日结束,长达二十年。65式军服被普遍认为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一款军服,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之一。1973年,李燕进入部队成为了一名军人。退役后,她带回了这套军装,一放几十年就过去了。李燕现住大宁路505弄,丈夫李荣会也是一名退休军人。

8、军人通行证

家住大宁路667弄居民区的退役军人俞蔚晓,一直保存着自己的军人通行证。

军人通行证用于军人外出执行任务或出差的证明,上面注明部队番号,持证人姓名、出发地至到达地、携带武器情况、日期时间等。

9、中南解放纪念章

1948年12月2日宫德勤在河南永城遭遇敌人反击,炸伤双腿。解放后,中南军区对参与过解放河南人民解放军的士兵颁发纪念章。宫德勤还曾全程参加淮海战役第一阶段战役。宫德勤现住在延铁居民区。

10、毛主席像刺绣

家住新梅共和城居民区的戴留碗是一名优秀的退役军人。图为戴留碗老兵亲手做的毛主席像刺绣。

11、老照片

刘思义于1951年8月入伍,服役沈阳军区第六军干校,担任学员。1952年他进了足球队,并于1954年加入八一队。1956年,才24岁的他就当上了当时沈阳部队的教练,荣获过全军第二届运动会的足球冠军,进入全国六强行列。28岁时他就任足球甲级队教练,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少帅”。在1959年的第一届全运会上,在足球比赛的冠军队伍中,有三分之一的球员都是出自于刘思义的麾下。期间,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地住在闸北少体校培养青少年足球苗子,尽管离家很近,他也很少回家,把全部身心都献给了祖国的足球事业。刘思义现住在大宁路505弄居民区。

12、军装照

图为宋根福1963年作为通讯班班长中士的照片。宋根福现住在粤秀新村居民区。

【展览信息】

地点:大宁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五楼优抚之家(共和新路2299号)

时间:8月12日(周一)-8月30日(周五)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