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间”精准预约,重病按需就诊!人工智能带来全新看病方式:精准匹配病人和专家!

发现得了甲状腺肿瘤后,30岁的史小姐忧心忡忡,如此年轻却要和癌症斗争,这条人生路似乎变得坎坷而曲折。

肿瘤医院专家预约号一度一号难求。然而,一个人工智能AI看病系统正在引领一个新的看病方式,给史小姐燃起了新的希望!

史小姐在微信上办理一张电子就诊卡,在“掌间”进行精准预约,没想到周二预约,周四上午就坐在了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主任医师王宇的门诊中。

轻松挂号:周二预约,周四专家门诊

看专家号如此轻松,史小姐还是第一次。

按需就诊,精准匹配病人和专家。

无需再熬夜凌晨坐在电脑前和黄牛抢号,更无需到现场来排队拿号。

让最需要得到专家诊治的病人通过人工智能精准预约系统筛选出来,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史小姐打开肿瘤医院微信公众号,点击预约挂号。

再点击头颈外科专家号,“预约”二字变成了“精准预约”。

“精准预约”这种全新的挂号方式,就是在预约时,就要求提供多个有关的检查报告。

按要求提供报告后,就是人工智能工作时间。

一分钟快速审核后,史小姐拿到了两天后的专家门诊精准预约号。

在专家门诊中,进一步面对面的问诊、分析后,王宇立即给史小姐开出了入院通知单,可以立即手术。

手术后,史小姐的生活就能重启,有望尽早告别癌症!

智慧看病:AI筛选,专家门诊一次给予诊断方案

重病、急需专家诊疗的患者上传病史资料,经智能引擎审核判断后,优先分配三甲医院专家号源,免除排队、贻误病情之苦。

在AI帮助下智慧看病!

让“按需就诊”的理想照进现实!

目前,医院精准预约服务已覆盖甲状腺癌、乳腺癌、肝癌等15种常见肿瘤疾病。

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专家王宇是肿瘤医院专家中最早尝试和“人工智能”合作的专家之一。

“原来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专家门诊中,很多都是体检以后发现有征兆匆匆而来的,很多病人只需看普通门诊,进行一系列初步检查进一步确认病情后大部分只要随访无需等专家看病。” 王宇坦言,初步估计一上午40个病人中只有4个病人是比较恶性的,需要开刀的病人。

而今,王宇将恶性甲状腺的肿瘤病人筛选条件交给人工智能后台后,精准预约的初筛,让更多恶性且急需专家手术的病人能够用最短的时间走进专家门诊。

作为乳腺外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吴炅每次专家门诊40个号中有10-15个号特别留给了精准预约!吴炅把那些疑难杂症的急需手术的乳腺癌病人基本条件和标准给了腾讯的技术专家们。输入数据后,符合标准的病人将诊断报告、基本情况等信息上传,人工智能精准匹配,一旦符合条件就优先给精准预约号。

对此,吴炅颇为感慨:以前专家门诊中很多病人诊断报告并不全,只需在一般门诊看病就行。人工智能筛选,精准预约后的病人在门诊中可以一次给予诊断方案。

攻关“硬骨头”:优质医疗资源分配给有需要的患者

精准预约在肿瘤医院推出后,每周大约有 4000 人使用,提供 900 个精准专家号源。

累计使用患者人数 15 万人,为 2 万肿瘤患者提供快捷就医通道,让他们无需等待数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据统计,在该项服务下,成功为每位患者平均节省2.5小时的就诊时间,患者挂专家号的等待时间已经平均减少7.4天,到诊率提高了7%。专家门诊的效率平均提高了3.5倍左右。

2018年,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院门诊量达到了144.72万人次。面对来自全国各地数量众多的患者,如何提高专家号利用率,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合理分配给有需要的患者,一直是医院攻关的“硬骨头”。

“能否在病人挂号前分析病人病情,为其匹配相应专家,避免号源‘浪费’?”吴炅教授说,基于这样的思考,医院与相关企业合作,探索出“精准预约”的预约挂号模式。在该模式下,通过AI引擎模型的预设和不断完善,让AI引擎有了“分诊功能”。

患者按照平台要求实名上传病史资料,AI引擎通过计算分析判断患者病情,并将专家号优先分配给病情重、急需专家诊疗的患者,同时智能为患者提供合理的就医路径引导。

例如,通过分析病史资料,初步判断为需要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比单纯想要做甲状腺体检的人群有更大可能匹配到头颈外科的专家号,从而提升专家号的利用效率。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精准预约也很好地屏蔽了“号贩子”。

未来已来:我们的看病方式很不同

作为全市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以往“只是概念”的医疗智能场景,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已经“落地”成为现实。

患者随时在医院官方微信提问,智能问答机器人通过识别患者意图,“精准”推送就医流程类讯息和问答;

智能用药指导功能,根据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查询药品信息、个性化用药建议、用药提醒等服务,保证服药的患者能够正确、按时用药;

构建智能临床试验患者招募功能,让AI对患者进行病情判断与筛选,促进临床研究受试者宣教和入组流程优化,提高肿瘤药临床实验入组效率;

智能医疗场景,病人排队时间减少了,就诊咨询便捷了,报告结果更快了。

未来已来,我们的看病方式会很不同!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陈里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