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告白祖国”!千名上海大学生同场宣讲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成果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有所作为;把小我融入大我,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9月5日,上海大学生“青春告白祖国”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会,在同济大学大礼堂举行。上海市60所高校的2000余名大学生参加了启动仪式,并聆听了精彩的宣讲。

在这堂别开生面的开学思政大课上,主讲人都是大学生,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自己的故事,发出上海学子爱国奋斗的时代强音,激励全市大学生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队员赴双鸭山市小南河村实践调研党建扶贫情况

传承红色基因 青春为祖国宣讲

信仰是甜的,思想是有温度的。

来自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的董树婷、田博毅、李强同学,从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讲起,通过复旦师生追求真理、坚守理想的故事,引导大家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复旦大学博士生讲师团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用行动服务社会,用脚步丈量祖国,努力学做当代中国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用真情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武装、激励人民,实现了从观察者到参与者再到宣讲者的转变,成为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 上海大学“精海”无人艇团队进行无人艇回收

志存高远 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

一支心脏支架,可以撑起中华民族的健康梦!一段列车轨道,可以延伸中华民族的复兴梦!一缕星载天线,可以成就中华民族的飞天梦!

“新时代·中国说”大学生讲师团——上海理工大学唐心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孙迪、东华大学姚远,分别立足所学专业,畅谈我国在医疗器械、轨道交通和纺织技术专业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憧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专业!来自上海大学的徐海彬和范修竹同学,讲述了“精海”无人艇团队的故事,用锲而不舍、不畏艰难的精卫填海精神,打造出精确执行海上任务的无人艇,用“服务国家海洋战略。

■ 同济大学布袋教授杨贵庆带领学生在乡村开展调研

敢于责任担当 青春与祖国共奋进

上海交通大学知行社会实践团李凯薇同学,讲述援疆校友扎根西部建设的感人故事,讲述自己结合“高铁枢纽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研究”社会实践项目,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帮助更多城市搭上高铁经济的快车,用奋斗的青春向祖国告白。

青年只有走进乡村,去感受,去实践,才能真正的理解、热爱这片土地。同济大学“乡村振兴研习社”第一任社长颜思敏同学,讲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在农村开展社会实践的故事。青年们走入田间地头开展田野调查,围坐在灶火边与乡里乡亲唠起家常,掌握一手资料,总结中国乡村建设经验,向世界宣传推广乡村建设“中国模式”。

上海海理工大学的陈宗洋同学是一名大一新生,这场别开生面的宣讲会让初入大学校门的他感到非常震撼,来自“新时代·中国说”大学生讲师团的学长学姐们,让他感受到了专业的价值与魅力,越加憧憬着接下来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

上海交通大学的陈鹤鸣同学也刚刚参加完暑期社会实践,聆听学生讲师团声情并茂的讲说,仿佛自己的足迹踏遍了祖国山河,深入乡村振兴、改革创新、大国工程第一线,更体会到作为新时代青年所肩负的使命与担当。

■ 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讲话

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虞丽娟在讲话中勉励大学生,要有“风云变幻,我自岿然不动”的理论定力,要有“滴水入海,融小我入大我”的人民情怀,要有脚踏实地、拼搏奋斗的责任担当。她鼓励广大同学参与到“青春告白祖国”的热潮中,做到“主动讲、主动听”,实现“用心讲、用心听”,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坚定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担当,做奋发有为的新时代青年。

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寄语青年,要爱党爱国、做奋斗者,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勤学苦练、做圆梦者。以最大的热情、最大的热忱,既当追梦者,又当圆梦人。用最真挚的表白,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爱,用青春之理想、青春之活力、青春之奋斗,为新时代赋能,为中国梦续航。

据悉,本次活动是上海高校响应教育部千万大学生“青春告白祖国”的号召,举办的首场宣讲活动,也是上海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重要举措。

目前,上海高校已全面启动大学生“青春告白祖国”工作,结合“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成果的宣传推广,开展演讲报告、交流研讨、作品展示、文化展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大学生生动表达“永远跟党走”、坚定“四个自信”、奋进新时代的信念和决心,营造高校学生献礼祖国华诞的浓郁氛围。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徐斌忠 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