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国“闺女”有点虎?张可盈明明是演艺圈少有的“别人家孩子”

在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中,由著名导演刘江执导,金牌编剧高满堂、李洲执笔的《老酒馆》可以说是成绩傲人,不仅稳坐卫视收视榜第一宝座,豆瓣评分更一度高达8.4分。

在这部被不少观众盛赞的作品中,演员的力量不容小视:陈宝国、秦海璐、刘桦、冯雷、巩汉林等戏骨各有各的味道,王晓晨、张可盈、蔡荣等青年演员也可圈可点。其中,饰演陈宝国女儿“小棉袄”的张可盈,是主演中唯一的“95后”演员。这位新生代“小花”过去更多以“张凯丽的女儿”的身份而为观众所了解,如今却以一个“带着风来,踩着雷走,浑身都是响”的个性角色,实现了自己表演上的突破。

在接受采访时,张可盈透露,和前辈陈宝国对戏受益匪浅,“宝国老师是前辈,对我们很保护,有时候他觉得这一场戏我门还没到达状态,就会主动刺激我,寄予我更多,这样的帮助对我的成长很重要”。

“乱世版暴力少女”有点虎

编剧高满堂在《老酒馆》里写尽人生百态,不仅以陈怀海(陈宝国饰)为代表的男性角色形象丰满,谷三妹(秦海璐饰)、小晴天(王晓晨饰)、小棉袄(张可盈饰)等女性角色同样各有各的风味。

其中,小棉袄是一个反差前后极大的“成长型人物”。起初,由于漂泊在外十二年缺少家人关爱与照顾,她养成了泼辣、蛮横的性格,能上树、能上房,斗嘴打架都不在话下,俨然“乱世版暴力少女”。她的到来给一群老男人当家的老酒馆带来了新的气息和活力,还得了一个“活兽”的外号。

小棉袄有“作”得让人牙痒痒的一面,也有小女孩天真烂漫、善良坚毅的一面。随着剧情的展开,小棉袄与陈怀海破冰和解,不仅事事尊重父亲,还给父亲做了一件小棉袄,成了真正的“贴心小棉袄”。

对于这个反差极大的角色,张可盈坦言觉得最重要是演出人物的区别,“小棉袄的变化,体现出的是放养和家养的区别、有家教和没家教的区别,重新回到父母身边的她被一点点唤醒内心的善良。”

至于如今观众对“小棉袄”褒贬不一的评价,张可盈也非常谦虚:“只要是对我有益的,好的意见,即便是批评,我都会认真对待,虚心接受。比如有些网友比较直白,‘小棉袄怎么那么能作啊’;还有些网友觉得‘小棉袄好可爱啊’;还一些网友就厉害了,他们会特别认真地分析这个戏和每个角色,真的都太厉害了,有人能懂是件特别幸福的事,他们和我一起成就了小棉袄这个角色。”

跟陈宝国秦海璐学本事

对青年演员而言,参与好作品相当于上了一堂大课。《老酒馆》于张可盈同样如此。谈到和陈宝国、秦海璐等前辈演员的对手戏,张可盈至今念念不忘,“真的在一起拍戏学习以后,老师对我的触动是直观的,有震撼力的”。

她举例说,《老酒馆》拍摄时是大冬天,但陈宝国从早到晚拍摄绝不松懈,还会主动为自己搭戏。“拍戏的时候,宝国老师会刻意和我保持距离,控制情感,这些我是在杀青之后从海璐姐姐那里知道的——他担心在生活里和我走的太近,会破坏我们在剧中那种人物关系的真实度,尤其是对年轻演员,他会更加保护那种原始最初的情感,让我们一直都在剧中那种状态里。”

不仅如此,同样出身中戏的秦海璐也以大师姐的身份手把手地指导张可盈的表演。张可盈说,第一次和秦海璐拍戏,自己一直抓不到人物的感觉,但秦海璐一直耐心地点拨自己,“海璐姐都是在引领着我,带领着我。拍最后的那场戏,海璐姐眼泪啪嗒啪嗒地掉,一拍完之后我也‘哇’的一声哭出来,情感被姐姐带到了一个顶点”。

妈妈才是我的偶像

除了演员的身份,张可盈也是出生于演艺圈里少有的“别人家的孩子”。出身演艺世家的她,从小就耳濡目染,把演戏、唱歌纳入自己的梦想计划。

6岁开始就在中央电视台银河少年电视艺术团学习唱歌,并且担任了7年领唱。高一时,她就在英语版音乐剧《绿野仙踪》中饰演女主角桃乐丝,获得了爱丁堡国际艺术节金奖。

2015年,张可盈参加第一次高考时就拿到了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上海音乐学院、香港演艺学院的艺考合格证,文化课成绩高达577分。两年后,她又在仅准备不到两个月的前提下,以文化课第一的成绩再次考入中央戏剧学院,成为中戏历史上两次拿到艺考合格证,并且两次高考文化课均在500分以上的第一人。而《阿尔兹记忆的爱情》《万白》等舞台表演,更刷新了观众对张可盈演技的认知。

谈及自己的成长,张可盈格外感谢母亲张凯丽,“从小我就是在有爱的环境里长大的。我妈最早是学唱歌的,她很爱唱歌,所以我们在家也经常一起唱;另外从小就会看电视,看我妈妈的戏,是妈妈把艺术带入了我的生命”。张可盈调皮地表示,她从小就期待成为妈妈那样优秀的人,“我小时候还经常在床上一边蹦一边大喊‘我崇拜张凯丽’哈哈哈哈”。

当然,母亲的光环,也为张可盈带来一些争议。她坦言,现在自己也会正确看待这个问题,“我们是母女这是事实,我热爱演艺事业也是事实,只能说,我要更加努力地对待这份我热爱的事业,让更多人喜欢我的作品”。她更透露,母女两人非常默契,母亲一般只会给自己一些提示,而不会刻意指导,“更多的是让我自己琢磨,希望我独立思考”。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曾索狄